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实训室建设研究论文_米志强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31

摘 要:高职院校成了培养物联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战场”,培养训练与课程衔接的专业技能,建设物联网专业实训室成为了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对接物流行业如何建设物联网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物联网实训室的建设必须对接行业,走行业特色之路,培养行业所需的特色人才。

关键词:物流行业特色 物联网 实训室建设

高职院校一般都有着显著的行业或专业特征,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能力,自教育部发文明确支持各个学校建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及实训室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开展了物联网专业建设大潮,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然而,由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行业侧重点有差异,物联网实训室的建设并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统一的方案,需要各高职院校根据各院校的行业及现有专业特色,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学院行业特色中去,对接的行业特色和需求,开展专业群建设,构建基于行业特色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特点

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齐全,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字:“熟”、“深”、“新”、“合”。

1.“熟”主要体现在政策环境越趋成熟。

自201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首次将物联网产业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后,物联网产业已被正式列入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国家及各省市又陆续出台了针对涉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项扶持及政策。物联网产业发展越趋成熟的政策体系与环境,为产业各环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且必要的支持。

2.“深”主要体现在市场应用深化发展。

在“应用示范激发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的政策牵引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新”主要体现在协同创新积极推进。

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的应用创新及融合,使得物联网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深化,同时,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也日益加深。

4.“合”主要体现在产业整合日益加剧。

物联网产业加剧了各行业整合态势,加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力集聚、形成突破,形成了整合发展新态势,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现状

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有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层”体系结构,各高职院校皆是根据物联网产业“三层”体系结构培养对应专业人才,主要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目前高职物联网专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物联网专业技能知识的“复杂性”。

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与通信等多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物联网不同于其他专业,是现有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化的产物,所以物联网专业技能知识相当“复杂”。

2.物联网专业培养需求的“多样性”。

物联网融合了多种技术,由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影响,导致物联网专业应用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新的技术创新成为可能。

3.物联网专业学生就业的“宽广性”。

物联网的广阔前景引起了产业链上各行业的青睐,能够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从事系统集成与物联网协议开发工作。

三、高职物联网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控制、电子、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知识,所有的高职物联网专业都是从计算机、通信或电子专业演变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物联网的实验室的建设上,总是重复着“新瓶装老酒”的把戏,没有深入把握“集成行业应用”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内涵,存在以下问题:

1.重基础,轻应用。

由于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是从学院现有的专业演变而来,物联网实训室大都只聚焦于“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基础性实训室建设,而忽视对接行业“应用层”的具体应用方面比较少。

2.重复多,轻创新。

很多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实训室是将原有的传感器实验室和网络实验室进行拓展或者是单组合起来,要么物联网实训室都以实验箱为实验平台,实验内容以传感器、单片机、无线网络通信等为主,缺少物联网的综合应用开发环境,无法完成对接行业的具体“应用性”开发。

3.重仿真,轻集成。

大多高职院校物联网实训室建设过多强调“技术仿真”,没有接合具体的行业应用环境进行带有开发性实训室的建设,缺乏应用集成,实践性不强。

四、对接物流行业特色高职物联网实训室建设的思考

1.高职物联网实训室建设的目标。

高职物联网专业实训室建设要根据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以“行业应用”为重点,以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建成一个能满足专业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实验、科研、竞赛需要,具有市场前瞻性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为促进物联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2.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框架。

对接行业特色的实训室应依据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归纳为由三个层构成:感知层(物流信息采集层)、网络层(物流信息交换)和应用层(智能物流)三个层面。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框架

在感知层,建设智能物流物联网感知基础实训室,根据专业面向物流行业的具体特征,着重建设RFID感知、条码技术感知及传感器技术等基础感知实训条件,实现物流行业基础数据的自动感知与采集。

在网络层,建设智能物流物联网仿真实训室。着重建设计算机网络,GPRS、WiFi等传感网络通信系统仿真实训条件,实现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物流行业中基础物流数据的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

在应用层,建设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开发实训室。重点建设智能仓储、智能运输、智慧供应链等项目开发实训,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从而支持物流行业的业务的应用。

3.对接的物流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是一个“行业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如果物联网专业缺乏行业特性它将如同一个人只有身躯没有灵魂,是没有生命力的。各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实训室建设也要充分考虑本院校行业特色特点及专业优势,以具体行业应用需求为侧重点对接物联网体系结构,选择和配置物联网技术基础实验套件以及行业应用实验软硬件,以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物联网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的上层应用能力,面向行业特色高职物联网实训室各层实训任务如图2所示。

图2.面向行业特色高职物联网实训室各层实训任务

建设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基础实训室,重点培养专业学生掌握RFID感知技术、条码感知技术、情景感知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网络组网技术等物联网基础信息感知与采集技能,为以后具体物流行业应用提供信息采集的技术基础支撑。

建设智能物流物联网仿真实训室,重点培养专业学生掌握将感知层的采集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和应用层物流行业应用系统相互连接,能通过WiFi、移动网络技术及Internet构成一个可以互通信息的系统的专业能力。

建设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开发实训室,对接物流行业中智能仓储、智能运输及智慧供应链等物流业务中具体应用,通过具体项目实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有助于理解,突出应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的行业特点,提出了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思路与框架,满足对接物流行业的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要求,以适应各高职院校的行业及专业特征,明显体现高职院校的行业特色和优势,打造学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裴浩 基于专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5:12,84-85。

[2]孙玉娣 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1。

[3]彭玲 黄松发 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探讨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4。

[4]海涛 王钧 廖炜斌等 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技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66-169。

[5]林莉 高校物联网实验室建设规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4,27-28。

[6]米志强 高校物联网实训室建设与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6:03,75-76。

论文作者:米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实训室建设研究论文_米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