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九五:全国物资价格走势国顾与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势论文,物资论文,价格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1994年,全国物资市场发展平稳,基本上保持了供求宽松、购销平淡、价格下滑的买方市场格局。全年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3%左右。
上半年国家继续实行宏观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致使物资供需增长平缓且保持供略大于求的格局。16种主要物资需求增长3.9%,资源增长6.3%,增幅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由于供大于需,市场卖多买少,物资价格总水平逐月下降。1月份物资价格同比指数由上年底的上升20.4%回落到上升15.8%,2月份上升10.3%,3月份上升5.2%,4月份上升0.4%,5月份则下降了2.6%,这是自1991年7月以来价格总水平同比指数出现的第一次负增长。6月份降幅进一步扩大到6.2%,在绝大多数物资价格下滑的同时,铜、铝、橡胶和部分化工产品于国际行情看涨,进口减少,库存下降等原因而货紧价扬。下半年,全国物资市场仍供大于需或供求基本平衡,物资价格总水平继续逐月下滑。从各月环比看,7月份下降0.8%,8月份下降1.1%,9月份下降1.0%,10月份下降0.7%。1一10月物资价格总水平累计比上年同期下降3.4%。而铜、铝、橡胶及部分石化产品,尤其是铜、铝,由于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供应紧张,价格继续上升;进入年底,价格变动趋向平稳。
钢材 年初大中城市6.5mm线材挂牌价由上年底的每吨3200左右上升到3600元。但由于缺乏实际需求支持和资金供应,价格升势很快回落并从此持续走软。5、6月份,大中城市线材、圆钢等品种的挂牌价格已在3200元以下,实际成交价已在3000元以下,进入3季度,全国一些大型钢厂为压库促销,又频频下调出厂价格。如10月份首钢线材的大批量优惠出厂价格已跌至2600元。由于各钢厂纷纷下调出厂价格,从而推动钢材特别是建筑用钢材市场价格的新一轮下降。9、10月份北方地区6.5mm线材市场吨价普遍降到2700元左右,其它薄板,硅钢片、优质型钢等生产用材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据测算,1994年国内钢材消费大体相当于上年,资源因限产和控制进口等因素会有所下降,但仍大于需求规模,年内钢材价格仍在低谷徘徊。
有色金属1993年底至1994年初有色金属价格一直在窄幅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铜吨价大体在1.9万元左右,铝在1.2万元左右。4月份后,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上扬,刺激国内出口不断增加,进口大幅减少,加上经营单位与使同单位库存不足,广州等一些地区有色金属市场资源趋紧,需求趋旺,价格趋升,并很快波及江苏、上海、浙江、山东、辽宁、四川等地区,成为物资市场上引人注目的热点。其中以铝价的上涨最为突出。4月末,广州铝价飞涨至1.45万元/吨,5月末,上海、杭州、长春等地也攀升至1.5万元/吨以上的高价位。6月末,广州铝价进一攀升至1.7万元。铝价的上涨带动了整个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扬。6月份,全国有色金属总水平比年初上涨10.9%。其中铜平均价格20500元/吨,比年初上升1800元,上涨9.6%;铝全国平均价格为14010元/吨,比年初上升2120元,上涨17.8%。铅、锌、锡等有色金属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下半年,铜、铝等有色金属供需矛盾更加突出。10月下旬,国内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出现一轮价格暴涨的浪潮。在短短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铜价从每吨25000多元涨到29000多元,铝价从16000多元涨到19000多元。受期货价拉动,铜、铝现货价格也随之上扬,东南沿海地区吨价达到或突破2.7万元和1.8万元。这轮暴涨浪潮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内有色金属供应确实偏紧。1一9月铜产量比上年同期减少2.3%,进口下降56.7%,铝进口也下降43.2%。相反,出口分别增长1.3和1.8倍。由此造成国内库存持续下降,市场不断攀升。二是西方经济复苏,需求增加,使得国际行情上升,加上国内汇率、税制改革提高了进口成本,从而推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但更为直接的原因的是货市场投机过度。1944年底,国内有色金属市场在较高价位上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窄幅波动时期。铜、铝、市价已经处于用户可承受的最大极限价位,继续上升的空间已经很小。
化工产品 由滞转畅,天然橡胶及塑料原料等品种价格上升幅度较大。
1994年二季度后,受轻工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的影响,化工产品市场由滞转畅,特别是塑料原料和天然橡胶,价格上涨较为突出。7月上旬,大中城市高压聚乙烯价格由年初每吨6878元上升至7022元,升幅为2%;低压聚乙烯由5789元上升至6444元,升幅为11.3%;聚丙烯帻由5906元上升至7228元,升幅为22.4%。天然橡胶国产资源不足,加上国际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进口数量减少,致使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升。7月上旬天然橡胶每吨平均价格由年初的8500元上升至1.4万元,升幅高达64%。重庆、武汉、上海、广州等地现货难觅,断档脱销。
10月份,国内化工原料市场仍KS较为活跃,塑料“三烯”、甲醇、硫酸等品种市场需求较旺,价格稳中有升。低压聚乙烯每吨涨到8900—9000元,高压聚乙烯涨到8350一8600元,聚丙烯突破9000元,硫酸上升300多元。11月后,塑料原料普遍在高价位上趋稳,橡胶经过两个多月的回调仍以平稳为主,其它一些高价位品种价格也有所回落。
煤炭、水泥、木材以及机电、汽车等产品,1994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大气候影响,供需相对平稳,价格稳中有降。
(二)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4年全球平均经济增长3.1%,1995年将升至3.6%。受其影响,国际物资市场总体上将是需求旺盛、价格上扬的趋势。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1995年国内物资市场将继续保持以平稳为主调的特点。资源供给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市场格局从供大于求向供求基本平衡方向发展,社会库存稳步回落。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全年生产资资料上升幅度预计在一位数以内。现将主要物资品种的价格预测分述如下:
钢材 预计钢材需求增幅高于1994年水平,增长6%左右。从资源方面看,1994年下半年以来压缩的生产能力将在1995年得到释放,生产增长将快于1994年,增产可达700万左右。考虑利用一部分库存,还会有一定的缺口需通过进口解决。最近一段时间国际钢材市场行情有所上涨,而排名世界第二的韩国浦项钢厂一、三号高炉爆炸,也影响了亚洲市场的资源,形成周边地区价格上涨的压力。因此,即使1995年我国进口钢材仍然较多,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也会有所回升,但不会出现暴涨性的反弹。
有色金属 1995年有色金属供需总量上估计不会有大的起伏,但是价格行情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变化。预计1995年铜、铝消费大体保持1994年的消费水平,国内铜的生产将会扭转持续下降的局面,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目前铜、铝库存均降至很低水平,调剂余地十分有限,缺口部分只能靠控制出口、扩大进口和减少消费来解决。1994年铝的问题在于出口过多,如果1995年出口势头有所控制,再加上适当进口,供需平衡压力不大。从铜、铝价格看,经过1994年连续暴涨后,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很小,更主要的是有迹象表明国际市场行情可能趋稳回落,这无疑对减轻铜、铝价格上涨的压力是一个有利因素。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国内铜、铝价格可能逐渐趋稳并有所回落。目前国内、外镍价反弹的信息也应引起充分注意。专家估计1994年全球镍需求为75万吨,而产量只有58万吨,明显供不应求。由于镍的80%以上用于不锈钢生产,而预计1995年世界不锈钢将增产106万吨,达到1270万吨,仅此就使镍的需求增长4万多吨。专家分析,随着消费者及生产商的镍库存下降,1995年将造成镍现货需求紧张,价格将由目前的水平向上坚挺。
煤炭 预计1995年需求增幅约4.5%,生产增幅亦可保持5%的水平,加上目前社会库存较大,供需可以平衡。但应该做好调运工作,否则难免出现局部地区供求紧张、价格波动的被动局面。另外,如果1995年铁路货运费用继续提价,将会促使煤炭价格上升。
水泥及其它建材 水泥消费增幅仍将大体保持1994年增长10%的水平,消费量约4.4亿吨。我国水泥产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1995年即使出口有所增长,国内生产能力也可满足需求。解决水泥供需矛盾的关键仍然要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水泥产量,来保证市场供应。其它建材产品如玻璃、建筑陶瓷,装饰材料等市场发展趋势看好,特别是一些新型装饰材料的需求比较旺盛。预计以上产品的价格将相对平稳,起伏不会很大。
化工产品 从近期看,国际化工市场似有趋稳迹象。前段时间,占世界橡胶供应量80%以上的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三国正寻求通过共同协商达成全球性稳定橡胶价格的协议,加上国内市场价已涨至较高水平,将会抑制国内需求,因此,1995年橡胶市场价格存在趋稳回降的可能性。其它一些1994年价格涨幅较大的产品,如“三烯”、ABS树脂等产品价格也可望平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