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曾与评说——世界杯足球赛体育评论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曾与论文,世界杯足球赛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烈日炎炎,球门屡破;观众如潮;频爆冷门;身遭不测;使用违禁药物;新球星和新球队突起;昔日的偶像,还有前两度世界冠军在没有道声再见的情况下就早早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购票、住宿和买纪念品花费数十亿美元;电视收视率猛升;对并不熟悉的体育运动热情高涨,‘美国’,‘美国’的加油声一片。”这是美联社评论员在1994年世界杯赛后评论的开篇,该文章认为,“所有这些在美国首次举办的世界杯赛中发生的。这一在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所形成的节日气氛已使美国人对它刮目相看,他们已开始严肃、认真地考虑将足球纳入美国体育运动的主流中去。”该社援引赛会主席罗腾伯格话语,“它唤醒了美国公众!它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人们都在谈论世界杯赛。至少现在产生了这样一种气氛,有更多的人将愿意观看足球赛”该社又用美国足协负责人汉克·施泰因布雷克话总结道:“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们拥有优秀球员。我们已经造就了球星。我们现在正在造就球迷。就足球而言,在这个国度,我们的时代已经到来。”该社评论员大肆渲染气氛,推波助澜,不失为世界杯足球赛的体育评论佳作。
80年代末,林黎同志撰文《体育报道如何打破僵局》,文中说,“中国体育报道很少具有世界水平,世界上著名报刊几乎极少采用和刊载出自中国体育记者和编辑的文章,尽管中国在许多运动项目上至今保持一流水准,并经常有轰动世界体坛的事情发生。到目前为止,中国缺乏权威性体育评述和权威评论家。对某项运动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评论中,中国报刊上的文章也没有引起重视。”10年过去了,现状仍无根本性改变。我们回眸世界杯足球赛体育评论,从中感受激烈、持久、优美、全面、广阔的足球魅力,展现足球丰姿多彩,五彩缤纷的景像。
贝利评球精粹出新幽默广阔
贝利是一代球王,在足球场上创造了奇迹:在其担任运动员期间,访问了88个国家,受到了10个国王5个皇帝70位总统和40多名国家首脑包括两名教皇的接见。他给人们的签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的影星和国务活动家。
据不完全统计,贝利在1363场足球赛中踢进1281个球,其中每场入3个球的有94场,射中4球的有40场,射进5球的有6场,史无前例地创造了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正当尼日利亚国内战争密布,进行着悲惨的战争,为了看到贝利精湛球艺,双方自动停止两天战斗。伊朗国王为了迎接贝利的到来,在国际机场耐心等候3个多小时。据不完全统计,各国以贝利命名的歌曲有90多首,他能讲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英语等多种语言。贝利足智多谋,在变幻莫测的足球场上能够用自己极敏捷的判断力,判断球的不断变化和队员的不同位置,掌握正确的时间,抢占有利的位置,从而进行有效的攻击。无可非议,一上场贝利头脑里已经构成了计算机,而这部计算机是他通过多年艰苦训练,在紧张的比赛中获得的经验和献身于不断钻研技巧的结晶。1981年1月11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游行组委会6月22日在一项声明中宣布授予贝利为西班牙世界游行队伍“大元帅”头衔,同年5月15日贝利接受了于法国巴黎王子公园举行的授奖仪式,由世界20家大报主办的本世纪最佳运动员证书和奖杯。在第12届13届世界杯赛中,中国体育报开辟专栏贝利评球,使读者感到贝利在足球场上的灵感和创造力给足球开拓了新的领域,创造了奇迹;而贝利评球具有巴西人那种豪放粗犷的特点,又有他踢球的那种创造力,想象力,不畏风险的驾驭能力。贝利评球开篇,墨西哥城最繁华的街道的一个十字路口发生了点交通问题,警察的信号似乎是发给路旁一个墨西哥男孩的,这个看上去只有8岁左右的男孩正在玩一种口中吐火的魔术,墨西哥称之为“吞火”。把参加世界杯赛作为吞火,必须富有冒险精神,可谓开头醒目出奇不意和不落俗套。贝利评球描述精彩,触类旁通地引伸在其中俯拈皆是:评述苏联队勇猛“我怀疑他们是否装上了发射宇宙飞船的火箭”;把法国队与苏联队比赛的冷静称为“冷静得象一块墨西哥冰激淋”,而这之前,好多队都受到过警告,贪吃墨西哥冰激淋会引起肠胃不适。……”在球评中贝利经常作一些文字游戏,显然也是其敏捷所致。把丹麦队Denmark说成是teammark(全队得分)形容丹麦队的集体力量;把负有盛名但临场表现欠佳的普拉蒂尼(Platini)说成是Flatini(平凡),发音几乎相同,寓意却一目了然。由于贝利在世界足球运动中独特地位和对足球运动高层建瓴的理解所决定,在评球中贝利经常强调,足球观众是足球的生命,精彩的个人技术艺术足球和欣赏价值而不是单纯的胜负,是足球最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足球是一项表达人的情感的文化,它必须赏心悦目,给人以快感。贝利评球中不拘泥于球场上发生的事情,相反,在场上的比赛很少谈但概括得精辟并引伸十分广阔,从球场引伸到历史、战术策略、竞赛规则、教练和球迷、结合自己经历,深刻感人却丝毫没有炫耀之意。四分之一决赛巴西负于法国队(第13届)后贝利球评开篇写道:“这种调查在我活在地球上的有生之年是不会结束的,而且恐怕永远也不会有一个正确答案:为什么非要有一个队在一场势均力敌揪人心肺的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中输掉。”我们从其引伸范围以及谈到足球宏观世界对于理解世界杯赛场上的微观世界看是最好不过的注脚。第12届世界杯阿尔及利亚队战胜联邦德国队“就象晴天下起了鹅毛大雪”,这些生动精彩的语言描述至今令我们回味无穷……
基辛格评球坐天巡地独树一帜
70年代作为头号美国白宫外交智囊的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想来中国读者不会陌生,这位开创中美关系史的功臣之一除了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之外,还是超级球迷。他是美国主办1994年世界杯的强有力推进者,也责无旁贷地成为该届杯赛的组委会副主席。我们从这位博士为《华盛顿邮报》撰写的第13届世界杯评论使我们更加开阔了眼界,从体育之圈走出去,放眼体育会有更绚丽多彩独特风姿。“世界杯足球赛所以引起人们如此高度的热情,不只因为它是运动场上的角逐,还因为它是各种民族风格之间的竞争。”基辛格把几支强队风格同民族特点进行了比较:“德国人踢足球就象他们的总参谋部准备战争一样,经常是功败垂成。”“有时为自己的胜利而忘乎所以的巴西人尽管忘记了他们的目标是进球,但当他们发动进攻时,真象一支狂欢节上的桑巴舞队,掀起一阵阵的波涛,涌向对方的大门,但是他们却从不羞辱自己的对手。”“至于意大利队,他们的风格反映了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锤炼出来的民族自信心。”“英国队的衰败主要是因为他们拒绝接受现代世界的种种战略。”“只有最近才变成强国的法国,在球场上表现得最为高雅和富有进攻性,这不是偶然的,……”这篇1986年第13届世界杯球评使人感到作者有如坐天巡地,以国际战略家的深邃目光俯视球场变幻风云,高处着眼,大处落墨。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战略和国际问题的学者亨利·基辛格博士由于对世界政治经济的研究,对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特性、风格和民情的确了如指掌,才能使他敏锐地看出足球场上的争斗,实质上是民族风格的角逐。只有具备基辛格这样的阅历和学识才能写出这样高深的大手笔,也才能在世界杯足球评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基辛格又为《洛杉矶时报》撰文,进一步笔谈足球风格:拉美队足球非常流畅、激情盎然,欧洲队则是力量型打法,踢来有条不紊。”“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引起世人注目的苏联队跻身于足坛24强之列,但从未打进过半决赛。结论是:官僚主义盛行的社会往往摆脱不开那些陈规旧俗,而陈规旧俗限制了球员绝对必需的那种自发创造力的发挥。”“意大利队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队员年龄比两年前欧洲杯时年轻,又显示出采取了更具创新精神的战术。如果意大利人能够完全掌握他们新学到的进攻技巧,他们可以进入决赛。”“西德队的特点是勇猛顽强、纪律严明,但在意大利的比赛中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西德队的计划就象西德总参谋部制订的计划那样对每个细节都面面俱到。然而,当发生的事情超出它们的计划范围时,他们的特点往往不能发挥作用。一般来说,西德队缺乏丰富的想象力,不管怎么说,它有很大的成功希望。”基辛格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足坛一直偏重于防守,从而导致了进球率低。因此足球赛的魅力在于如何突破对方防线并攻破球门。”
国外世界杯球评一瞥
在为数不多的世界性通讯社中,美联社、路透社、国际合众社和法新社四大通讯社总发稿量中,体育新闻占到四分之一以上。他们报导体育的典型模式是预测预报、快讯、详讯、评述。对于世界杯足球赛一般赛前1个月左右作预报,之后是大量预测文章,赛中摘发教练队员情况,赛后即发快讯,内容仅为谁胜谁,几号队员几分钟进球。十几分钟后发出详讯,有过程有描述,随后是球译,主要以双方领队教练评价。他们在体育球评上有以下特点,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评论品种繁多;不是以我为主,而是按全球范围的读者口味加以编排;报道重点突出,读者感兴趣的不厌其烦报道量大;背景材料极其丰富。四大通讯社中美联社和路透社以量大条多而著称,法新社则以快和粗取胜,合众社则以长、祥、趣味性浓而见长。足球是当今世界第一运动,绿茵场上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没有停止过激烈纷争,世界杯足球在人们如痴如醉的迷恋中大步前进发展着,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也许是因为西班牙语在沟通欧洲和南美两种足球风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西班牙的埃菲社足球电讯稿最具特色,独树一帜。世界杯足球赛抽签结果的揭晓,随之而来的是“几家欢迎几家愁”,有的队因分组和赛场有利而高兴;有的队则因场地不理想或分组不利而发出抱怨。作为球评,相应编发教练、官员、报纸记者和运动员纷纷议论的强烈反响,各吹各的调,有的高兴满意;有的失望叹息,既协调又不协调,形成一曲混声“交响乐”。就众教头纷纷议论分组形势而以“一曲有喜有悲的混声交响乐”综合编发法国《队报》、阿根廷《号角报》、英国《每日快报》、墨西哥《这个报》、伊拉克《巴格达观察家报》等一系列国家的球评,令人回味。世界杯足球赛吸引着全球观众,观看球技使人赏心悦目,而阅读新闻报导中的精彩语言同样是精神享受。第13届世界杯赛巴西队和西班牙队交锋,班布里奇判西班牙一个进球无效,西班牙新闻界发出讥讽:“澳大利亚裁判将我们的半歇尔射入的球‘一口吞掉了’”;《先驱报》的评论则幸灾乐祸:“但愿班布里奇的错误是失误而不是仁慈,巴西队的胜利是运气,而不是上帝保佑。”英格兰队与摩洛哥队踢平,伦敦的报刊嘲笑说,“我们的球队正走向世界杯的出口。”在英格兰输给葡萄牙之后《每日邮报》发出尖锐的抨击:“英国足球运动正慢慢走向衰亡,在蒙特番无情的阳光下垂死挣扎。”而英国一位球迷的评论则带有英国的绅士风度,不过英国人听起来可能更难受,“英国向世界奉献了足球,可现在世界要教英国人*何踢球。”有位记者问北爱尔兰队教练宾厄姆:“你的球队是不是踢得有些粗野?“宾厄姆笑着回答,“在墨西哥叫粗野,在欧洲叫勇猛。”第15届世界杯开赛之际,《埃菲社》报导,巴西队教练帕雷拉及2名球员行前立下誓言,“拼搏到底,让巴西成为足球世界杯赛历史上第一个4次夺杯的国家。”30余人的DC-10专机,辎重达1.5吨,除个人行李外,还有10箱运动器械,28个特大帆布包,内有球衣、食品、礼品等。仅球衣一项,就有可供12场比赛使用的短袖球衣,23场比赛的长袖球衣,150条短裤,200件训练服,400双白色长袜,150双足球鞋,600套外衣,100套睡衣和100件背心。飞机上还装载650公斤令巴西人胃口大开的烩饭所需要的配料食品,如腊肉、腊肠、莱豆、大米等。球队营养师贝托声西虽然对含脂肪较高的这种饭菜一再反对,但队员对自己吃惯的莱豆烩饭却情有独钟,否则会食欲不振,影响体力。营养师只好让步,但对这些食品作了相应的脱脂处理。自然,巴西队员也没有忘记带去50公斤品味上乘的巴西咖啡。巴西人闲暇喜爱随乐起舞,且歌且舞,球队带上了全套音响设备,以助队员余兴。这些详细的报导使读者了解到参加世界杯比赛后勤方面的准备需要多么充分。巴西《标题》周刊发表命题文章,“帕雷拉发现对手秘密武器,巴西队担心遭到空袭”,通过巴西的体育情报人员了解了有关对手的详尽情报,使巴西足球队教练帕雷拉清醒地认识到,在本届世界杯赛中空中球将是巴西的大敌,俄罗斯队、喀麦隆队和瑞典队频繁利用角球和两边罚定位球的机会发起头球攻门,使巴西守门员和防守队员难以应付。哥伦比亚《时代报》发表球评“专长型也能战胜全面型”,认为随着世界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足球技战术也在不断变化,出现了几次现代足球技战术革命。但采用的战术阵型都应适应本国球队的特点,方可克敌致胜。德国队在1954年瑞士世界杯同匈牙利队的最后决战中打得非常激动人心。德国队处境十分不利,以0:2落后,后来德国队战将郝尔穆特·拉恩以有力的左脚射门连破匈牙利队城池,及以3:2获胜。德国队1974年慕尼黑第10届世界杯又在决赛中战胜荷兰队,第2次夺得冠军。这段历史的突出特点是,德国队在决赛中所战胜的两个队均是现代足球技战术革命的发起者:发明以攻为主的“4前锋”式阵型,被誉为第一次足球革命的匈牙利队和发明全攻全守的全面型整体打法,被誉为第3次足球革命的荷兰队。德国队是以身经百战的“士兵”战胜了足球革命者。专司其职的球员组成的整体使德国队成了坚固堡垒。对匈牙利队创造者的形象和高超技术,德国队回敬的是严明纪律、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和令人生畏的战斗精神。对荷兰队的全面型整体打法,德国队回敬的武器是:精力充沛、战斗性、自己的风格、胜利的决心和不屈不挠。文章最后一部分引用了世界著名教练路易斯·梅诺蒂的评论说,“在专长型战术全胜时期,我们力求使足球摆脱一种普遍规则。荷兰人的全面型打法虽有想象力和活力,但未能超脱这一规则。最后一个由贝肯鲍尔、奥弗拉特、米勒和福格茨等各有专长的队员组成的集体成了世界杯赛冠军。”这些评论,使我们又一次接受了全面的足球教育。第15届世界杯赛后美联社评述认为“本届世杯赛得大于失”;法新社则认为“文明当属巴西队,赏心悦目仍为桑巴舞”,根据国际足球联合会风格奖排名和美国民意测验,引用秘书长布拉特的话说,“这表明,球队可以用文明的踢法去夺取胜利。”埃菲社以“将遇良才,棋逢对手”为题论述帕雷拉和萨基的用兵之道,“帕雷拉和萨基有充分理由为美国世界杯决赛的决赛结果感到满意:胜负暂且不论,世界上具有最高战术意识的两位足坛统帅运筹帷幄,都成功地使对方在120分钟内毫无建树。巴意之战与其说是世界杯的一场决赛,不如说是两位棋坛高手的对弈,看似平静,实则精心动魄。只有在称为‘点球彩票’的12码处轮番射门之后,人们才有机会体会比赛的‘味道’。萨基的成功在于通过换位盯人扼制了罗马里奥和贝贝托,尤其造越位战术的运用简直是无懈可击。帕雷拉则完全使巴乔的天才和马萨罗的冲锋变成了可怜的‘孤儿’。“该文回顾了两位教练的坎坷经历与赛前的周密安排与布署,总结道:“这两位在生活中都举步维艰的人,终于在世界杯大赛上相遇,进行了一盘可说是旗鼓相当的对弈。”我们从以上报导与评论答问,他们生动的描绘,形容尽致,泼辣尖刻,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读者愿看,印象深刻;他们从绿茵场上引发出来的妙语佳句有时使人忍俊不禁,有时也陷入沉思,使我们感到一种快意,进入语言艺术的境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妙语如珠变成文字,就佳句叠出了,我们佩服人类的睿智,也佩服体育记者的捕捉能力。
中国世界杯球评一览
第12届世界杯120亿人次观看,第13届达到130亿人次,而第15届世界杯52场比赛现场观众达到360万人次,312亿电视观众不仅使本届杯赛经济收入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观众人数也独占鳌头。1970年世界杯足球赛已进行到9届,但绝大多数的中国足球爱好者,还不了解真正的足球姓什么。世界杯足球赛是传播足球技战术信息的大课堂,也是世界级球星争雄于世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球星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毫无保留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球艺,因此每场比赛都是在高水平中进行,因而每届杯赛都对各国足球技术水平提高发生深刻影响。然而1978年以前中国完全同世界杯隔绝,遗憾的是中国足球爱好者此前从未目睹过真正世界足球大战的战火,未等眼看到那扣人心弦令人叫绝的高峰足球大搏斗。直到第11届世界杯有电视的观众才有幸观看到冠军争夺战的场景。1982年中国对第12届杯赛的转播才使中国如痴如醉;1986年中国足球界和球迷们有幸破天荒地欣赏到世界杯52场激战的电视转播,从球星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队夺魁看到了足球场上的胜利者所应具备的种种素质和条件,从法国队同巴西队的比赛得到了足球艺术的享受,从德国队后来居上的战例领悟了驾驭足球比赛需要掌握的韬略,也从韩国先后敲开新老冠军阿根廷和意大利队大门的事实中,看清了亚洲足球的真正实力及其在世界足坛所处的位置。中国新闻媒体一段时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对于外国的东西一概采取排斥态度,把宣传报导世界杯称为“资产阶级的疯狂”;不敢宣传报导世界杯的怪象。以后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过分强调精神因素,反对所谓“单纯技术观点”,为学习先进足球技术和科学训练方法又设下一道障碍,求助于上半场“以我为主积极主动”,下半场是“一拼到底”的空洞口号,使中国足球一度倒退至启蒙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雨露给中国足坛带来春意盎然的生机。随着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足联的合法席位,从1980年起中国足球踏上了征战世界杯的漫长征程。由苏永舜任主教练的中国足球队在相隔22年后参加了第12届世界杯外围赛,在出线形势非常有利的情况下,风云突变,痛失出线权。国内体育新闻对本届参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队战胜亚洲劲旅科威特队后,人民日报编发了“中国队现在还不是祝捷的时候”文章,同时编发了“今日不搏还待何时”的特写;羊城晚报和北京晚报同时编发了专栏记者采写的“出人意料的新局面”专题通讯,以“巧布战阵容志行先拔头筹”,“狂澜将倒李富胜妙手回春”,“胸有成竹沈祥福锦上添花”详细描述了这场比赛的情况,“体育场里八万观众大喜过望,欢呼声如怒涛汹涌;北京城内响起鞭炮声,欢乐声;晚报编辑部里电话铃声不断,人们热情赞颂中国队的胜利,诚恳地希望他们在以后的比赛中打出更高的水平。”与此同时体育记者徐福生、凌志伟发表“中国队取胜之道何在?”评论,“迈出了全面型打法第一步”“军师运筹帷幄出奇兵”“科队轻敌酿成败局”“中国队急需研究新课题”。1985年中国在曾雪麟教练带领下,再次向世界杯发起冲击,5月14日创刊5年的发行量100万纷的中国“足球”报头版头条发表编辑部评论“竹密难堵流过水——中国队应赢香港队两球以上”代表了将在5天后举行的中港之战的新闻舆论界观点,在中国队只要踢平就能出线的情况下,大谈中国队之优势,大呼大胜等于败,非胜两球以上才算胜等,影响了领导决策教练指挥和运动员临场心态。比赛中,香港队在廖廖无几的3次进攻中把握了时机,两次洞穿中国队大门,最终以2:1取胜,预想到的事情不一定必然发生,叫人担心的事情也许最终不能避免。5月21日《足球》报头版又以“足球是棋局局新”同一署名评论感叹“百分之十的希望变成现实,九成把握变成泡影”“没有想过会输的,输了!没有想过能赢的,赢了!”“该文冷静地从战略战术技术心理对该场球进行了理智的分析。第14届的冲击是“黑色三分钟”,第15届进军法兰西是“定位说”,中国队4次进军世界杯屡败屡战使中国人杂有盲目色彩的热情变为冷静的观察和理性的思索,深感要重新认识足球运动的ABC,只有大胆改革,大胆突破,才能进步。正如中国青年报记者毕熙东在“永无坦途的军旅中所描述的:“令人发狂,让人沉醉,使人忘乎所以而又撕心裂肺的是足球运动。让人着急,令人泄气,怒其不争又欲罢不能的是中国足球队。背着沉重负担,迈着蹒跚的步履,遭人责骂又为人钟爱的是中国足球队……”在关注中国足球队的同时,随着中国电视52场的全部转播,中国的新闻媒体为了争夺读者,在世界杯赛期间都投入可观的力量加以评论报道,一些思想尖锐又不乏幽默的执笔人撰写的球评使读者受益匪浅。《羊城晚报》在其特有风格之中,别出心裁地推出每日“漫画评论”,褒贬相陈,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北京晚报》短评由于敢于直抒已见,以“独到之处”赢得读者。《今晚报》满足人们内在兴趣,不仅搜集情趣生动事实及时报导,专设“看台一隅的议论”栏目请热心懂行球迷评头品足各抒已见,令人新鲜。《新民晚报》每天过评抛却泛泛而谈,抓住“关节点”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不怕所议之观点被后来的比赛结果所推翻,精彩之论往往流于笔端:第13届世界杯赛在丹麦队大胜乌拉圭之后,舆论一片看好丹麦队时,该报却于评论中发出“孔雀开屏之时便是屁股暴露之际”,大泼凉水的议论。事后证明,此番议论并非空穴来风哗众取宠,其见解是深刻而准确的。《中国青年报》挂牌评论员专设《漫评世界杯》专栏为特派记者毕熙东专栏,在其《世界杯向“钱”进——从经济角度看第15届世界杯赛》一文中介绍了本届组委会仅花费5亿美元就从场地设施、通讯交通、新闻服务到食宿接待,都搞得“非常豪华、气派”,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初步估算,美国世界杯赛可获利近40亿美元。文章列举了各项收入的细目并专门专访了主办地之一的奥多市市长,最后小结:“钱赚得多,当然是成功表现。钱少了,参赛队的出场费也较往常拿得多,积极性也相应高涨。这在客观上促使了赛事水平的提高,也为世界杯赛的成功举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在以往“射手榜”的小栏目“中国青年报”也更名为“催城拨赛谁英豪”,加之“点评”“品味斋主”“教头众生相”“百味写真”的栏目的不同凡响交相辉映,不仅构成了世界杯赛的主体报导,也使该报成为球迷的抢手报刊之一。“足球”报作为中国发行量大的民间报,信奉“读者就是上帝”,自1980年创办以来成为喜爱足球的良师益友,该报迄今已成为中国足球界具有权威性的报纸,由于篇幅不再对其球评进行剖析。
80年代末中国37家晚报120余名体育记者曾召开研讨会,一致认为,“加强预测性评述是体育新闻的一大重要特点和趋势”,要采取“你无我有,你有我深”的办法增加晚报体育报道活力,同时要努力推出名记者。我们从世界杯赛球评回眸,体育球评要有观点,有主场、有分析,这是树立体育评论权威形象的重要基础,我们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博览群书,广为交友,力求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足球,这样才能显示出评论的绚丽多彩风姿,才能适应文化素养日见提高的读者阅读需求,也必将使我们的体育评论水平全面得以提高,涌现出中国的足球评论权威和偶像。
标签:足球论文; 世界杯论文; 贝利论文; 足球精神论文; 足球评论论文; 教练技术论文; 世界杯经济论文; 中国男足论文; 德国国足论文; 世界杯冠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