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电网系统运行规划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在关系徐培佳论文_徐培佳

浅析智能电网系统运行规划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在关系徐培佳论文_徐培佳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化水平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电力消耗也有了大幅的增加,为贯彻执行国家所出台的节能减排政策,有关部门需要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强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规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提高,科学合理地规划智能电网系统,协调好电力需求侧管理与其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电网系统运行的动态的管理,加强对电负荷的监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智能电网系统运行规划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系统运行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

引言: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二次能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系统应运而生,使电力系统逐渐摆脱传统电网管理模式的限制与束缚,逐渐向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水平发展,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智能电网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基础设施体系,就目前而言,智能电网可以为电力公司提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消纳与并网等信息服务,是一种完全自动化供电网络,能够对各个节点和用户管理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电网的整体监控效果,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大数据技术应用实现了电力信息数据的共享,电力公司可以通过数据监控的方式,实时分析电力动态,提前采取预防手段,从而提升自身服务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力需求侧管理概述

智能电网系统的构建涉及到各种信息架构,通过对各个节点及用户管理模块的优化,可以提升供电网络的整体监控效益,满足发电厂和用户端的电力及信息数据的双向传递要求。因此,为节约能源,必须要对电力系统进行完善。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电力行业即供应侧采取一系列手段,鼓励用户采用各种有效节能的措施改变需求方式,在保持合格的服务水平情况下,降低能源消耗和用电负荷,实现减少电厂投资和一次能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电力需求侧管理要保证电力和信息的双向流动、多元化电能选择和资源配置合理性。因此要求在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中,对负荷曲线形状进行改善,提升电力利用效率,降低电厂的运营成本,实现用户对用电情况的实时性监控,从而满足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要求。此外,电力需求侧可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综合来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以下特点: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电力公司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实现最佳节电效果,从而体现节能降耗的价值;需求侧管理越发注重用户用电质量及用户的使用体验,合理配置电力资源,满足了电力公司和用户的各不同需求。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其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电力消耗也随其不断增加,在输电、配电和用户端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电力大量损耗情况,由于传统的电力管理工作中对需求侧管理没有特别注重。因此导致在电网调度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控制发电机组发电煤耗损失,难以对需求侧变化模块和调度模块进行优化,从而对于电厂发电机组的稳定运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通过对电力需求侧管理进行优化,加强电量监测环节,有利于增强用户的用电体验,提升终端用电效率。为适应现阶段电力需求侧的管理现状,对不同用户需进行不同电价模式的应用,以满足不同阶段的用电需求,提高电力使用效率。这需要对客户端用电状况进行分析,加强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开展用户分时电价模式,对需求侧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满足智能电网系统运行要求。

煤电是全社会用电的重要的发电方式,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负荷进行控制。在实际发电工作中,峰谷负荷差距较大,发电机组一般处于低负荷运转状态,但该种状态的发电效率较低,整体煤耗比较高,且对机组的整体使用寿命有不良影响。通过智能电网系统的使用,有利于对电量的监控,从而降低需求侧用电波动的负面影响,电网调度整体调度分配能力增强,降低输配过程中的损电力耗,实现原煤资源的有效节约,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新方法

(一)资源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问题贯穿于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主要指能源代替和余能回收及利用工作。可充分发掘其他能源以代替电能,从而减少电力需求量;在电力输送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损耗,将这些损耗的电能和未被有效利用的电能加以利用,可减少电力的总体消耗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二)应用分布式电源技术

分布式电源技术鼓励用户自备电源,如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减少用户对电力的总体需求量,同时提高用电质量。分布式电源是指功率小于50kW与周边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设施,可通过用户的具体需要及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来设置。其可应用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来进行发电,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分布式电源技术是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技术,对需求侧管理有极大的帮助,可让能源利用率极大提升,同时提高环保性能。

(三)全面提高电力负荷精准度

电力负荷精准度对电网供电规划、故障检修、电力营销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负荷精准度的预测极其重要。智能电网系统的应用,为电力负荷精准度的预测带来了很大的提升,通过新型电力研发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对其进行预测,常用的方法有多元线性回归法、灰色模型法、时间序列法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手段,为电力系统高负荷工作提供了基础的保障,以提升发电效率。

(四)建立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是在智能电网背景下,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虚拟电厂是指供电侧与需求侧采取的节电和节能措施,但不包括使用余热、余压和余能等建立发电厂的综合能源利用的措施和用户自备发电厂。另一种是包括使用余热、余压和余能等建立发电厂的综合能源利用的措施,但不包括用户自备发电厂。虚拟电厂的建立,提升了电力使用的经济性,提高了投资效益管理水平。

(五)新型储能技术

将电能通过相应的技术和装置进行存储,在需要的时候进一步将其予以转换加以利用。储能技术包括相变、电磁、电化和机械等一系列存储技术。将储能技术进一步优化,可借助调节电力生产的方式对负荷的季节性、日间、日内的变化问题进行缓解。

(六)管理创新

电力公司的管理创新机制包括战略主导机制、推动实践机制、交流推广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在创新管理机制的同时,注重电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方向的明确,并通过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来保证管理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电力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促使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不同的改革创新,能源和电力工业在此背景下,也有了创新的发展。智能电网系统的应用,使电力能源在生产、输送和使用过程中都有了新局面。智能电网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引导消费布局和能源生产手段,比如分布式电源技术和虚拟电厂的建立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智能电网系统运行与需求侧管理的结合,有利于适应目前电力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升电力效率,实现电力资源成本的控制,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目的,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魏廷云.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6):237-238.

[2]张蒙.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6,23(01):97-98.

[3]杨长勇.电网需求侧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4):183.

[4]蒲媛.基于智能电网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26-27.

论文作者:徐培佳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

浅析智能电网系统运行规划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在关系徐培佳论文_徐培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