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的农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_吕玉刚

互联网+时代中的农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_吕玉刚

吕玉刚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镇人民政府 天津市 301802

摘要:“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是互联网以及实际经济体的有效融合,具备更高的生产力。随着我国农业产业链的逐渐优化,“互联网+农业”也成了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探索

引言:

农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互联网+农业”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如今,现代互联网技术在耕地轮作休耕、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远程治疗、农机精准作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促进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1、“互联网+农业”简述

所谓“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实现对实际经济体的生产要素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将网络信息的各类优势,融入各行各业的生产中,进而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基于这个背景出现的,其将现代化科技融入农业发展中,借助信息科技的创新性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利益,推动新型的农产品朝着系统化、产业化、智能化、全面化发展。其重要的发展模式一共有3种:其一是生产模式的革新,通过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的目的,通过互联网对农业生产,资源配置等进行重新整合处理,提高其利用率,进而推进农业生产趋向于合理化模式。其二,是销售模式的革新,借助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线上销售的模式,还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有效推广,行之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其三,在于经济活动的沟通交流上,网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方、代理方的交流沟通,进而实现农产品更好的销售,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2、“互联网+”时代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1实现了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极大地改善了传统农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首先是基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在新型农业管理模式中,相关的农业生产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便于生产者对于现阶段下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也方便消费者在选择时有更多信息可参考。其次是互联网的综合型属性,其涵盖的信息非常之广,无论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还是产品的经营之道,互联网上都应有尽有。最后是还具备创新的属性,能够实现最新生产技术以及工艺的有效传播,进而生产者可以借助网络,实现自身技术的革新,提高经济效益。

2.2实现了农业生产技术型转变

“互联网+农业”的背景下,农业生产已经摒弃了传统耗时费力的生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融入现代化技术,不仅减少了人工占比,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实现了农业生产技术型转变。目前,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技术能力以及创新性的实现,成为了衡量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指标,所以,借助“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能够完成农业经济发展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提高农业生产整体经济效益

“互联网+农业”模式,实现农业透明化生产的同时,能够让生产者第一时间了解到农产品的不足之处,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进而提高产品运行的效果。另外,“互联网+农业”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有效节约,借助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有效地简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快了产品流通,进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整体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业生产模式过于单一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当前许多地区始终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部分地区因为信息渠道不通畅,无法了解到市场的最新动态,农业生产技术也与市场发展的要求不一致,农业回报率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伴随社会的不断前进,部分先进科技已运用到农业经济发展中,有效提升了农业经营效益,然而国内的农业生产模式依旧较为滞后。

3.2农产品的标准不明确

农产品的类别特别多,然而当前国内对于农产品缺乏详细地标准,无论哪一种食品均存在好坏的差别,然而在农产品市场上并未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标准,这便较易导致交易双方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地偏差。很多农产品在流入市场以前,在品质与售价方面均是不规范的,顾客在选购产品时,也无法分辨产品的好坏,为此,会偏向于选购部分有明确标准的进口农产品,这对于国内农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3缺少健全的农产品销售体系

尽管我国互联网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部分地区的农产品未构建一套健全的生产与销售体系,在很多地方生产的大量农产品没有办法顺利的销售出去,未全面运用网络的功能,另外部分设施不健全,缺少专门的销售系统,致使农业生产和网络的融合面临诸多难题。此外,顾客和产品运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等问题,消费者没有办法分辨出农产品的品质,这对农产品的销售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尤为不利的。

4、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研究

4.1依托信息技术整合农业资源

目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要想推动农业经济的长效、稳健发展,应当紧紧抓住网络这个有效工具,应当依托信息技术全面整合农业资源,应当力争把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农业生产运营中。应当依据地区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编制部分科学合理的发展方略。比如,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种植有关的土壤、水文等要素加以剖析,能够对农业发展有关信息进行深入发掘,另外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2重视电商平台发展

目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农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应当将网络作为依托,全面推动农业电商的发展。政府应当经过发布诸多优惠政策增大对农业发展的帮扶力度,应当推动农业电商公司的发展,可参考中外成功公司的电商发展实践经验,积极推动农业电商地发展,增强农业电商平台和有关领域间地沟通协作,积极丰富农产品的销售途径。

4.3依托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依托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在农业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经过依托发达的网络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收益,经过运用发达的定位技术等,能够实现播种、施肥等农业活动的机械化、智能化。依托网络构建一种直接销售的全新形式,可以构建互联网销售体系,依托信息技术整合农产品信息,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追踪监测,最终实现农业的科学化生产与运营。

5、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倡导和农业自身内在发展的背景下,迈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农业经济不仅需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而且已经具备了转变的政策、技术、资金等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鉴他者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方式转变路径。尽管“互联网+农业”大有前景,符合时代潮流,但是我国农业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不可冒进,切忌一哄而上,而一定要注意夯实转变的多元基础,尤其要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人才建设,否则每一个转变路径都会陷入断裂局面,从而影响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川.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08(6):06-09.

[2]汪勇,张蓉.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1):135-136.

[3]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5):29-32.

[4]李丙金.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6):134-135.

[5]姚建松.我国精细农业发展前景探讨与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3):26-28,36.

论文作者:吕玉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中的农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_吕玉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