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中心完全小学 王方明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多年来,在长期的养成教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基于多年的工作实际,把孩子们不好的行为习惯归纳为以下种种:脱下的鞋袜乱放,乱扔果皮,不洗脸,不刷牙,爱睡懒觉,不干家务,贪吃、挑食,爱发脾气,爱说谎,不知节俭,不懂礼貌,常与父母冲撞顶嘴等。其实,这些不良习惯就要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改变。能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能否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家庭教育
1.培养孩子礼貌用语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高尔基说过:“文明礼仪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
2.培养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
孩子以后成长、生活离不开集体生活环境,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伙伴儿进行友好交往,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并及时夸奖他们。同时要求孩子与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等。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事事,处处以自己为中心。
3培养孩子劳动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致使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生活自立是我们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内容,从小就培养他自己刷牙,自己洗手、擦脸,自己洗澡,养成自立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家长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读书,看报纸。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他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习惯培养的意义就在于此。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教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每天穿着整洁,板书注重干净条理,学生渐渐地就会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平时做作业也能认真书写,注意整洁。
(2)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抓起,并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开始训练,不能等到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再去纠正。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因此,要力争主动,并要有具体要求。例如,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做到:不弄脏桌椅、教室内外不乱丢垃圾,不乱倒剩余饭菜,倒垃圾入箱,见纸屑就拾。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上下功夫,由他律转为自律。
(3)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晨间教育活动做起。开展晨间教育活动,早自习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让学生心灵深处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反复抓,常抓不懈。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因为面对的是一个个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制定目标,反复抓,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在于一次活动、一个讲座……它需要教育工作者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的教育方法,反复地加以磨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小培养,从点滴做起,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必须家校密切配合,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培养、发展、巩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学习不光为了高考》1979.10
2.孙长霞—《吉林教育》2010.
论文作者:王方明,,,,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行为习惯论文; 孩子论文; 习惯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孩子论文; 的是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