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_银行论文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_银行论文

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瓶颈论文,试论论文,融资论文,中小企业发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证明,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然而,在我国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很多,尤为突出的是融资困难。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应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意义,正确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融资困难和成因,借鉴国外经验,采取有效的金融支持政策和企业融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已融入现代企业体系

中小企业是同大型企业相对应而存在的,在社会企业组织结构中,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随着专业分工、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规模的小型化已成为一种基本趋势。因此,中小企业无论就其数量还是作用而言,其重要性亦将日益突出。

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在国内理论界和实践中广为流传,以为在开放时代,中国应该重点发展资金密集、技术尖端的大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有实力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否则民族工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败北。这是过去长期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延续和变异。实际上,一国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产品的成本,而一个产业的成本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利用了本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又是由一国的要素禀赋决定的。在我国,现阶段的要素禀赋是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稀缺,因而,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具有劳动力密集的特征。如果我们举全国之力发展资金密集型的大企业,必然需要继续人为压低资本价格,并采取种种行政措施保护资本密集型企业免受市场竞争挤压,结果必然是保护落后,丧失企业竞争力。相反,遵循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产业,因为成本低廉具有相当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不需要政府保护和扭曲资源价格,因此,现阶段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是与我国要素禀赋相一致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由于具有产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经营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它在保护充分竞争,活跃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企业组织创新,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在美国,500 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9%,对GNP的贡献率为40%左右,50 %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2/3的新增就业机会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德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就业机会占78%,对GNP的贡献率在2/3左右。 中小企业在我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中也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的统计,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其产值占55%,就业人数占70%,对出口的贡献率大都保持在60%以上。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60%左右,实现利税达40%,目前90%以上的企业职工是在中小企业就业的,新增就业机会中8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可见,在促进大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传统工业的改造,鼓励技术创新,扩大内需和对外贸易,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从国民经济的整体来看,只有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彼此分工,又相互协作和补充的道路,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与成因分析

对中小企业来说,最合适的融资方式是利用银行进行间接融资,此源于其缺少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手段。但是,中小企业却又缺乏稳定和畅通的融资渠道,资金来源十分紧张,在国有银行服务对象向大中型企业转移后,他们不再受国有银行的关注,而非国有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从来就不受国有银行的重视。在现在的金融体制下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其他银行无论在数量和能力上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国家也没有建立起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导致中小企业告贷无门。他们只能通过收取职工风险金、社会集资、民间借贷等形式取得,甚至从灰色市场上借高利贷,这不仅背负了沉重的筹资成本,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由于资金匮乏,中小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只能靠慢慢的自我积累、步履维艰,错过了许多发展良机。

从总体上说,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从根本上说主要有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面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是其融资困难的深层次原因。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利于融资的因素。主要有:

1.大多数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其自身薄弱的积累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我国的改革只经过了短短20年的时间,无论管理经验,还是资金的积累都显得不足。

许多中小企业的自有资本偏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评估时,仍把企业自有资本不足作为首要问题,其次才是经营、财务、收益等方面的问题,至于我国银行在单独面临这些自有资本偏少的企业的经营风险时,不得不采取较为谨慎的对策和措施。

2.经营机制落后,管理不善,责任约束弱,给银行贷款造成困难。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效益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营者的管理不善。据《经济参考报》1998年7月17日报道,在有关部分对包头市84 户非正常亏损的中小企业调查中发现,70%以上的亏损、破产是法人代表造成的。这说明,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不规范相当普遍,大都表现为公费吃喝、旅游,购买名贵汽车,盲目投资,转移国有资产,挪用公司资金,贪污公司财务,逃债、废债等。

上述种种,一方面是因为经营者不是所有者,缺乏为企业付出最大努力的动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没有真正的所有者,因而也就缺乏来自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前途构成足够影响的监督和制约。在我国,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是企业所有权的代表,是经营者行为的监督者,由于监督者的利益与其监督行为没有直接联系,因而缺乏足够的激励去获取信息行使监督权。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制约手段的作用也难免受到牵制。

3.财务管理水平低,资信普遍不高。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变动快,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与《贷款通则》有关条款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连续的经营业绩,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背景资料难以准确把握,无疑增加了银行的审查、监管难度。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为了得到贷款,可能将经营信息对银行有所保留,结果导致银行承担过大的信用风险。一旦发生贷款纠纷,常常难以收回全部本利。银行采取提高信用风险控制系数的对策,这又可能导致贷款额的减少。

目前,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普遍不高。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弱,而目前银行新增贷款80%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由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较大,银行贷款受到限制。

4.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随着金融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以传统的贷款业务扩张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向贷款安全性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除对少数大中型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依据客户信誉的信用贷款。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抵押物,也就很难得到贷款。

中小企业分布于城乡各处,而小城镇居多。特别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又大量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等产权不明晰、法律障碍多,无法用作贷款抵押品。同时,中小企业所在地一般经济组织有限,难以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贷款担保人,贷款风险相应增大。与此同时,部分地区抵押品登记、公证部门收费过高、过多,人为地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5.对贷款需求的特点与银行的贷款原则相悖。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贷款需求具有“急、频、少、险、高”的特点。即需求紧迫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频率高;需求量少;项目本身不稳定因素多,风险大;贷款管理成本高。因此银行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基础上,不得不对中小企业贷款产生犹豫。

(二)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考虑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1.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实力弱,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少,与其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相称。银行商业化改革都要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为原则进行经营活动。国家“抓大放小”指导方针的实施以及主办银行制度的试行,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以大型企业为主要客户对象,以取得规模效益。近年来国家与地方政府抓的一些重点大企业,都陆续与银行签订了银企协议,在贷款来源上能够较充分得到保证,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

目前,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生银行。据推算这三家金融机构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约为15%,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为16%左右。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实力弱,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尽管国有商业银行也对中小企业提供部分贷款,但其与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加一起,也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44%,这个比重低于中小企业的数量、资产、产值和税收在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

2.银行强化信贷资金管理,对贷款更加慎重。据调查测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近年来, 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实行了授权授信制度,强化了各单位一级法人的地位,上收或部分上收各基层行的信贷权,在部分县市行已经没有多大的贷款权力,客观上增加了中小企业依靠商业银行解决资金问题的难度。贷款条件更加严格,责任更加明确,环节也更加复杂。

3.银行在贷款管理的不合理,变相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负担和难度。近年来,银行为了加强内部监管,防范金融危险大幅度地减少信用贷款数量,绝大部分贷款都需要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用以抵押的资金更少,自担风险能力强,更没有人为其担保,缺少抵押担保机构,割断了银行与企业的姻缘。

4.银行对商业化改革的适应能力差,服务于中小企业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不重视。一些银行及其从业人员认为中小企业的业务量大、金额小、成本高、费力费时,因而只重视发展与大企业的业务关系,忽视发展与中小企业的业务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以及企业情况的把握不够,对立项的贷款往往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只能加强风险的系数,这导致一些本应得到资金满足的企业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至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咨询、财务顾问等业务更没有得到大力开展。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信贷支持的辅助体系和信贷品种单一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政府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搞活中小企业,加强资金融通方面,却没有采取优惠的扶持政策,以及建立相应地为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保险的机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我国缺乏适应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特点的贷款担保或保险体制,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同大企业一样单一寻求贷款抵押担保物的“单兵作战”的做法,已成为抑制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增加的最大障碍。政府“抓大放小”其意在搞活中小企业,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契合度不够,政府执行相应的支持和协调职能是十分必要的。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启不足,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不多。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很难有中小企业的容身之地。《证券法》规定,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中,发行人认购的部分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而对企业发行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再加上我国基金组织以及其他融资公司还处于初建阶段,其他融资渠道也并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效机会。

3.地方政府存在政企分开,干涉金融企业正常运营的不良行为。企业创建之初,政府指令银行投入。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又借改组转制之际严重逃废银行债务。 据中国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贷款调查, 截目1997年10月末,转制过程未按有关规定落实商业银行贷款债务的乡镇企业合计的1.36万户,悬空贷款本息100.03亿元,分别占转制企业户数和贷款余额的31%和26%,严重损害了银行的经营元气和投资积极性。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一)实现中小企业内部资金良性循环,是解决融资难,促进其发展的根本出路

企业资金短缺的根源在于承贷主体不良,企业还贷能力差。银行商业化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尽管银行可以通过改善金融信贷服务解决部分企业的实际困难,但企业状况如果不能根本好转,则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而不能解决全局问题,所以提高企业效益也就成了增加信贷投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的关键。

1.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其关键又在产品的市场效益低下。这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如中小企业起步发展的基础差、先天不足;宏观优惠政策倾斜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在这种不平等的状况下,它们却要受同一市场的检验,加之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难以提高,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不上日益变化的市场,结果使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空间日益萎缩,信用危机加剧又逐步堵塞了各方面的融资渠道,再生产的矛盾就突出反映在资金短缺上。因此中小企业走出资金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生产出有市场的产品,加强内部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活用好,用出效益,这样才既有内源资金的支撑,又有外源资金的支持。

2.搞活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的压力和动力。现行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如采用职工持股等方式不失为一项有效可行的改革方式和融资方法,它可通过员工持股制度来融资拯救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或通过它及其衍生的激励机制来进一步加速发展正常营运中的中小企业。在改革、改组过程中,谨防不规范的几种倾向:一是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正在进行的企业改制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评估不严肃,带来了低价出售现象;买卖不公平,使企业的内源资金流失一块。二是改组所获资金要保全。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实行企业改组,其转移产权所获资金要专项集中保管,用于所有权人投资经营,或专门支持中小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资金需求。三是银行债权要落实。据调查反映,尽管中央一再强调企业改制、改组要落实银行债权,但实际改制过程中,还是有相当企业有意悬空银行贷款。由此影响银企关系,中小企业也应认识到企业对银行不是依赖、依靠,是依存。

3.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银行贷款。为争取到合适的银行贷款,一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熟悉金融政策、学习金融知识,运用现代金融知识结合自身条件,争取合适的银行融资。二是要充分利用金融业的信息咨询系统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健全财务制度。四是要加快改制步伐,通过股份合作、私营化等方式增加自有资本的注入,但在改制过程中要落实债务,维护银行债权,以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

4.中小企业必须改变融资观念、加强融资管理。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融资机制不灵活,另一方面融资方式单一。中小企业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银行融资的思维方式,改变那种等靠要的融资行为。在融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风险观念和法制观念,增强财务杠杆意识和融资责任意识。

5.强化信用观念,构筑良好银企关系。有些中小企业没有长远眼光,为了减轻一时债务负担,不还贷款本息,逃债、废债,严重损害了企业信誉形象,破坏了银企关系,这就难以得到银行长期资金支持,最终使企业受害。为此,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意识,保全银行债权,尽量按时还本付息,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二)实施金融支持政策,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有些能通过制度创新以及管理创新或其他自身的努力加以解决,有些问题,如因企业规模小而带来的抵御风险能力差、融资难等则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因而需要政府及金融机构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1.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组织体系。中小企业规模小,布点分散,借款金额小,资信评估困难,一般难以从大型的商业银行中取得贷款,所以各国都建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我国现有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1)加快地方银行的组建和信用合作社改造, 通过法规限定其职能,使其成为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性或合作性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熟悉当地情况,可考虑将其改组为中小企业银行,明确界定贷款服务对象及相应的贷款比例。地方银行一定要实现商业化,不能由地方政府行政控制,更不能成为地方的第二财政。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要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补充力量。这种以城市商业银行为骨干、国有商业银行为补充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同有金融机构的矛盾,同时也为城市商业银行落实了基本客户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在同一城市分支机构激烈竞争的局面。(2 )组织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一方面执行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如对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和创建新企业提供贴息和资助,另一方面弥补商业性金融的不足,向不能从一般金融机构取得足额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该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可通过政府拨款、向小企业募股、发行政府担保债券等形式筹措。在形式上,既可单独设立,也可委托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开设此类业务,但要保证贷款专项使用。(3)创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 向有发展潜力但风险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资本投资。

2.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辅助系统。形成中小企业融资网络,为中小企业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的准备金制度。由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代为管理准备金;垫付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出售国有中小企业的收入、银行贷款等。二是成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互助会。可借鉴日本“自有钱柜”的经验,鼓励中小企业加入互助会,缴纳一定的入会费,便可申请到数倍于入会费的贷款额;也可以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组建中心卫星工厂体系,形成内部资金市场。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难以从一般银行取得贷款的一个主在原因是经营不稳定,贷款风险较大,由政府出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分担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可以有效引导一般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四是建立二板市场。开办二板市场可以为这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现实的可能。可通过基金组织、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这样的机构来发行证券,然后把筹集的资金注入经过选择的企业。目前我国已有70多家投资基金,总规模达70多亿元,基金年收益普遍在15%—30%。五是对产品具有竞争力的民族工业,出口企业可采取国际通用的办法提供必要的专项资金或专项信贷。

3.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筹资政策。主要是合理调整贷款利率结构,真正降低中小企业利息负担,一是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在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下,应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制定合理的利率区间,使利率更具弹性,从而真正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二是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老贷款利率过高的问题。三是在贷款利率调整政策方面还应将部分流动资金贷款转为中期贷款,在企业贷款展期方向的政策也应明确作出规定,真正降低中小企业的利息负担。四是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利率政策,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参照国际上的经验,可允许中小企业以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向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借款。

4.强化银行服务职能,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一般而言,大企业实力雄厚,通常拥有自己的市场开发和技术研究部门,而中小企业则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为此,银行可凭借其信息、人才与管理等方面的条件和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信息咨询服务。一是充分利用有关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业务种类的广泛性,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帐和财务管理等多项服务。二是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多视角、信息灵的优势和便利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种金融信息、投资信息、市场产品信息、经济政策信息等;提供工程建设概算咨询和资产评估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生产经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牵线搭桥,提供中介服务,通过这些方面的服务,对中小企业提供参谋与辅导,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改善内部资金管理,为银行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提供可靠保证。三是利用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资金充足、技术进步的优势,对中小企业较低素质的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不仅在技术上给予指导,鼓励中小企业创新,还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设备、资金的帮助,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

标签:;  ;  ;  ;  ;  ;  ;  ;  ;  ;  ;  ;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