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公园设计论文_方艳芬

摘要:儿童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场所,是儿童"游戏"生活行为的载体,目前,我国真正的儿童公园还很少,且往往是与综合型公园共存,儿童活动环境设计不重视儿童行为与心理的需要,整体水平较低。营造优质的景观环境有益于形成积极的儿童户外活动氛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儿童公园;设计

前言:儿童公园是一个融知识性、休闲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现代型主题公园,是一个风格独特、内容新奇有趣、互动性高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自然的、生态的、富有趣味的场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功能和设施,是儿童成长的好课堂,能启迪孩子热爱生命、融入环境和集体、在大自然怀抱中快乐成长,它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鲜艳的色彩、有趣的活动设施、游戏场地,因此儿童公园设计的成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

城市空间儿童公园设计图

一、儿童心理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公园特点

1.1儿童心理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行为上的特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年龄是儿童分组活动的依据,不同年龄的儿童活动方式不尽相同。儿童的成长大致分为4个重要阶段:0~3岁,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靠听觉,嗅觉及触觉来感知外界。婴儿刚出生以后,就有很巨大的吸收性心智,对外部的刺激,犹如海绵吸收水分,接受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和刺激。3~6岁,这时期的儿童大部分已可以独立行走.但行为活动具有不稳定性,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活动,仍需要父母看管。6~10岁,这一阶段一般是学龄儿童心智已逐步开发,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的体力强度加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有意识地参加体育运动,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增强。10岁以上,这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度阶段,心理上除了具体形象思维外,抽象的逻辑思维也开始起作用。这时期的儿童生长迅速,体力大大加强,除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外,同时也转向文化,娱乐性需求活动,并以学习型活动为主来发展脑力思维。

1.2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公园特点

儿童公园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儿童公园所需活动场地多,面积大,人流集中,环境负荷量大。儿童公园活动设施和内容多,游览路线复杂,再加上儿童活动的自由度大,容易造成对绿地的破坏。使用的时间性和季节性强,以周末和节假日为主,尤以暑假的使用时间最长,利用率最高。儿童公园需要满足儿童在生理上要求日光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清新;心理上要求景物色彩艳丽,造型丰富生动的景观。

二、儿童公园规划的原则要求

儿童公园的设计原则儿童公园一般指专为少年儿童服务的户外公共活动场所,它是强 调互动乐趣的功能性园林,同时强调了使用主体的特殊性,儿童通过 游戏场地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想象力、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身 体素质、促进人格发展。儿童公园是儿童成长活动的重要社会场所, 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满足儿童需求,适应儿 童的行为、心理。

(1)按不同年龄儿童使用比例,心理及活动特来划分空间。

(2)创造优良的自然环境,绿化用地占全园用地的50%以上,保持全园绿化覆盖率在70%以上,并注意通风、日照。

(3)分别设置不同的内容,满足儿童活动的需要;充分利用地形,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体现地方的特色和风格;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建设设计以及管理措施。

(4)建筑等小品设施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主题突出,比例尺度小,易为儿童接受。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儿童数量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儿童活动场所明显不足、规模偏小、布局不均等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为如下3个问题。

(1)儿童活动空间少,被关注少,儿童公园设计中过分注重商业经营,设计成人化和商业化明显。由于考虑场地的维护,儿童公园都关注经营性收益,希望将利益最大化,所以在设计和活动设置上通常采用大量功能化的建筑设计,保证公园未来经营的稳定性,由于功能建筑和设施的丰富不得不雇用大量工作人员和设置围墙,这些成人化的思考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儿童而言,活动空间就被不断地压缩,可以做户外活动选择也一再减少。城市中的儿童公园一般为政府项目,选址适中,一般场地面积不大,活动内容不多,整个场地出于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而被建设得非常拥挤,留给儿童的合理使用空间相对较少。

(2)场地空间单调,活动单一,时空变化少。由于用地面积不足,以及大量布置建筑,儿童公园内的引导性活动设施通常会极大地控制儿童的行为,许多儿童在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自由天地内却被拥挤着去排队参加一个简单的活动,等待远远大于参与的快乐,对于目前具有较为繁重功课的儿童而言,难得的周末或者节假日往往玩得非常“累”。

(3)缺乏对于儿童心理与生理的研究,儿童设施机械化安置,互动与自发活动少。由于儿童公园的内的设施基本上来自游艺设备厂商,它们垄断了儿童公园的配套设施,也就造成了场地内活动设施的机械化安置,建设者往往出于造价的考虑迁就了部分厂商,很难做到为场地量身定做设备,而是为了设备和活动内容量身定做场地,这样,机械化的安置状态就越来越多,公园内最好的土地通常都被用作大型游乐设施的布置平台,很难做到环境与设施的统一,即使是很简单玩玩泥巴,抓抓沙子的游戏在儿童公园的设计中往往被忽略。

四、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公园儿童式绿化景观

(1)儿童公园和其他公园一样,要以园林植物绿化景观为主,硬质景观材料为辅。建筑类景观的立面要用尖顶、坡顶、加装饰来丰富美化,线条简洁而生动,色彩鲜明亮丽,建筑的布局和绿化植物的选择都要体现生态特征和自然情趣,要用健康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没有刺激性非过敏原的建材和植物来布置和美化环境。绿化的自然性特征能引发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儿童参与娱乐活动的积极性。绿化应该针对儿童特点,更好地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那些造型抽象的花坛、娇气的天鹅绒草坪,远不如蒲公英、狗尾巴草之类无毒无刺又生命力强的野生植物吸引儿童,在其中自由自在、轻松愉快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在满足儿童需要的园林景观中也要兼顾到竖向要素中的植物,山石,建筑等不要遮挡住家长的视线。保持场地的相对通透性,保证家长能随时观察到儿童的活动情况。

(2)由于儿童的行为、心理、不同年龄的要求、设计尺度等的特殊性,儿童公园的设计与其他公园设计存在很多的不同,如何把握要点,设计出与儿童心理行为相符合的公园,是一个复杂的设计过程,考虑的要素很多,以上只是从公园设计发展新方向探讨,仅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和设计师们共同探讨,为我国新兴的儿童公园发展建设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身心成长、能够锻炼他们未来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的快乐天地。

五、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公园创新性设计思维

1.满足儿童不同的心理需求

儿童对环境的需求是从生理需求到满足心理需求的过程,包含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即公共设施、游戏设施等的齐全以及构成环境中各元素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蕴含着儿童对环境的知觉与情感的信息,使其产生精神的愉悦与满足。儿童在环境中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们在开展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对美学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体现,那么就要对美学的序列性进行呈现。具体来说,首先在房屋建筑单元的设置方面,要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能够获得比较完整和科学的划分,利用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对房屋建筑的序列进行定义,同时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确保这些序列能够获得比较科学和有效的结合,达到完美统一的状态。在房屋建筑序列当中,人们要注重对开始和结束的位置进行明确,上一个系列要和下一个序列做到有机的衔接,使整个序列的艺术和美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彰显。在训练结尾的地方,要对整体的艺术精华和审美价值进行呈现,体现出序列的完整性,并且呈现出房屋建筑美学的特点和内涵,使其能够在房屋建筑设计的美学打造当中发挥着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来说,它本身是一种凝固性的因素,在房屋建筑开展设计的过程当中,它体现出来的是艺术的再加工与再结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房屋建筑设计,必须要对建筑的艺术美和体系美进行有效的呈现。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人们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对建筑学和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把握,从而在创造性思维和文化传承的帮助下,更好地对房屋建筑设计进行合理的开展,使其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美学特点,在适应市场和社会审美分析需求的过程当中,有效地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各方面要求,最终更好地促进建筑设计和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锐.探讨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5,13(11):232-232

[2]毛志.探讨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

[3]钱海忠.探讨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0)

论文作者:方艳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公园设计论文_方艳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