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154002
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阿司匹林治疗,给予试验组患儿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并对患儿治疗后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各种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试验组更早,数据对比P<0.05。患儿治疗后免疫学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小儿川崎病;临床价值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其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病率相对较高[1]。川崎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从患儿的临床表现来看可能存在感染的情况,但目前尚未成功分离到相关病菌。患儿发病后的病程较长,并且在未得到及时治疗时会导致患儿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儿猝死。本研究对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患儿年龄1~10岁,平均年龄(4.76±0.62)岁,患儿病程4个月~3年,平均(1.84±0.53)年。试验组男30例,女20例,患儿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65±0.59)岁,患儿病程7个月~3年,平均(1.79±0.56)年。患儿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阿司匹林治疗,主要是在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后让其按照40㎎/㎏的标准口服阿司匹林,每日1次,在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后停止用药。
试验组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中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主要是按照1g/㎏的标准使用丙种球蛋白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2d时间。
1.3观察指标
对患儿治疗后各种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统计,并对患儿治疗后血清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其中患儿症状消失情况主要是观察发热消退、黏膜充血消失和淋巴结肿大消失,血清免疫学指标检验主要是检查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的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症状消失时间
患儿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试验组更有,数据对比P<0.05,见表1。
表1 患儿症状消失时间(,d)
2.2治疗后免疫学指标水平
患儿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见表2。
3.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其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并且以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患儿发病后通常以高热为首发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掌跖红斑,并且躯干上会有大小不同的斑丘疹,且斑丘疹不痒不痛,发热持续数日后会出现眼结膜充血的情况,并且会有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等情况,甚至会有出血症状,并且出现手足硬性水肿等症状,对患儿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
相关研究表明,在患儿发生川崎病后,其中性粒细胞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提示中性粒细胞与其发病相关。同时,患儿发病后免疫系统激活,导致免疫蛋白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根据临床研究,中性粒细胞会导致患儿的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引发血管损伤。相关研究表明,在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伤后,其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因此在患儿发病后可通过对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检测判断其是否出现冠脉损伤,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3]。
对于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完成,同时结合阿司匹林和激素等的应用,让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丙种球蛋白[4]是临床上常见的免疫制剂,其在静脉注射的情况下能有效促使患者的免疫状态改善,对预防细菌和病毒性感染有很好的效果。根据临床实践,在川崎病患儿发病后为其注射丙种球蛋白后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并让患儿冠状动脉得到有效保护,防止其冠状动脉受到损伤。阿司匹林[5]是临床上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够有效防止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脑血管状况。将阿司匹林应用于川崎病患儿的治疗中时,其能够有效预防患儿发生冠脉病变,从而让患儿的心血管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本研究对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试验组更早,数据对比P<0.05。患儿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升其抵抗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爽,李春焕,盛敬伊.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7):73-74.
[2]张菊弟,欧伟明,邓明红,张金凤.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04):79-80.
[3]张天英,颜承云,曲桂霞,谷继伟.甲基强的松龙,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对患儿体内hs-CRP和BNP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05):97-99.
[4]何志萍,吴雅娟,李翠霞,郑素仪,黎瑞雪.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04):510-513.
[5]林瑞峰,李红,陈小夏,曾彩娇.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34例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06):872-873.
论文作者:丁洪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儿论文; 球蛋白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川崎论文; 症状论文; 小儿论文; 粒细胞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