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和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工程机械柴油机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
李甜甜,姜丽娜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宁)
摘 要: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一直着力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通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阐述,以《工程机械柴油机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从课程设计、方案实施以及考核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实践证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模式显著增强,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设计;考核模式;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各大高职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办学条件薄弱等问题,教学质量也有待于提高。近年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的基础上,为了推进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特双高院校创建及专业建设工作,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就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一直坚持改革创新。为了更好的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方向)——山东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开始尝试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基于我院与山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企共同体——山推机电学院,通过发挥其专业建设的优势,进一步推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的[1],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到实训车间或实训室,把技能培养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穿插、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2]。理实一体化在课程设置上要求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以项目为主线每个教学模块代表一个真实工作过程。通过教师的现场讲解、示范和指导,并有效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还要求教师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3],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的“理实一体化”。
定义 1[10] 对简单图G,设映射E(G)→{1,2,…,k}满足:对∀uv,uE(G)(v≠w),有f(uv)≠f(uw),其中N,则称f为G的k-正常边染色,记为G的k-PEC,称χ′(G)=min{k|G有k-PEC}是图G的边色数。
《工程机械柴油机装调与维修》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方向)的核心课程,通过与山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改革,以柴油发动机为载体,结合山推柴油发动机装调维修岗位的能力要求,将企业的岗位标准和工程机械设备装调维修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设计中去,开发出基于真实职业岗位需求的、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的、与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以项目法教学为主体的柴油机装调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 方案设计
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训车间教学代替传统课堂教学。课程负责人由学院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担当,共同组织教学,共同管理学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柴油发动机装调维修岗位的要求进行设定,并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共分为八个项目,(如表1)将柴油发动机的两大机构四大系统的拆装与调试融入到项目中。每个项目依据学生对柴油发动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通过几个学习情境进行考察。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学院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讲解,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实践环节的指导,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训练习有效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项目一属于这门课程的绪论部分。通过学习项目一,学生不仅要对这门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意义有所了解,还要对柴油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工作原理等知识有所认知,因此项目一的知识目标要以柴油发动机的基本概念为主,能力目标则是要以柴油发动机结构的认知为主。
表1 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考核目的是对学生掌握柴油发动机八个项目的情况进行检验,主要考查学生对拆装工具、量具的使用是否规范,是否掌握柴油机的装配工艺及方法,是否能够正确调整柴油机的气门间隙等等。考核方式是每组随机选择一名学生操作,其他学生负责答辩,答辩内容包括气门间隙的基本知识概念、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的同学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分析等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参与情况给予打分。通过考核模式的改革,学生不再依赖于考试前的突击复习,而是更注重平时任务的完成情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 实施过程
(一) 安全教育
本文分别研究了0.3MPa、0.4MPa和0.5MPa下,突出物的间距Δx为nd,n取1/20,1/4,1/2,1,2,3,…,9,10。
不可否认,企业财务管理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在财务管理中难免有所疏漏,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预算管理。很多企业领导对预算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它不会影响财务工作,也无法左右最终的资金支出数额。其实,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它能够为财务工作提供参考。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一定要突出技术优势,建立多维度、智能化的预算管理系统,对预算编制情况加以辅助,在结合市场数据等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做出分析,并挖掘大数据进行系统的预算工作,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二) 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一柴油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为例
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学生按照柴油发动机的数量分组,每台发动机安排5名同学,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日常学习和团队协作工作等。 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同,通过团队的协调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实训练习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起主导作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对柴油发动机的原理、构造、拆装工艺及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得更加深入。指导教师制定课程授课计划,在实训中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和技能考核,当学生出现操作不当的时候,指导教师能够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要务,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作为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也要引起重视。由于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场地从教室搬到了实训车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因此课程开始的第一次课,是以生产安全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报告会。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自保互保,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按柴油机分组,通过对柴油机总体构造介绍,学生很快地了解并掌握柴油机的两大机构、四大系统,以及柴油机的基本术语和类型。在讲解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时,通过结合柴油发动机的实物,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并掌握原理知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了,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三) 考核模式——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考核,以“气门间隙的调整项目”为例
考核模式为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考核,一改传统的试卷考试,更注重学生平时任务的完成情况。每一个项目结束后,指导教师要选择一个项目中的小任务或是学习情境作为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小组每一位成员至少进行考核一次。在考核过程中指导教师按照制定的与任务要求相应的考核标准,结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学生打分。最终每个项目总成绩包含考核成绩和过程性成绩两部分,项目考核结果作为考核成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参与程度、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评价作为过程性成绩。
三 成果作用
1.该课程是在校企共同体-山推机电学院框架下开展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制定项目内容和考核办法,是校企共同体在具体专业课程教学上的映射体现。学生学、练同时进行,并及时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胰腺、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取胰腺、肺组织,常规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别参照Schmidt等[7]和Imanaka等[8]标准对胰腺和肺组织进行病理损伤评分。
2.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来理论课程低头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消失,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学习态度也渐渐地端正起来,能够积极地跟教师互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教学项目,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模式显著增强。
3.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不仅对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有了系统的了解,还能熟练使用常用的拆装工具和量具,对柴油机的拆装、调试和检修方面的能力有了更好的锻炼和提升。打破原来理论学习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得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合得更加紧密。通过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考核模式改革,进一步促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海滨,马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J].才智 ,2018(24):102.
[2] 陈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作用——以“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8,34(04):69-72.
[3] 田希亮.谈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设备工程 ,2018(18):179-180.
本文引用格式: 李甜甜,等.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和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工程机械柴油机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19,6(44):70-71,8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4.026
作者简介: 李甜甜,女,山东青岛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姜丽娜,女,山东威海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