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 矫形外科的迅速发展给影像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CR 全腿、全脊柱X 线摄影技术正应用于临床, 给临床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它不但解决了长期以来超长X 线影像不宜获取这一难题,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然而临床医生会发现x线所测骨骼尺寸大小在假体置换时常出现误差,造成假体不匹配的情况,给手术带来了一定困难,患者并发症增多。另外,假体设计及定制均基于x线摄影测量[],为解决x线摄影的放大或失真的问题,我们研发了X线摄影效应测定尺,报道如下。
关键词: X线摄影 测定尺
一、研制背景
现有的X线摄影装置的平板显像范围一般都在43cm×43cm以内,虽然X线摄影装置的生产厂家宣称自己的平板显像范围为43cm×43cm,但是经过实际测试,一般都无法达到,例如,美国KODAK公司的X线摄影装置的平板显像范围一般是42cm×42cm以内,美国GE公司的X线摄影装置的平板显像范围一般是41cm×41cm以内,有些品牌的X线摄影装置的平板显像范围甚至仅达到40cm×40cm。但是,目前还未有能快速测定X线摄影装置的平板显像范围的辅助工具。
此外,X线摄影装置一般摆放在距离人体1米的地方,当对人体进行照射,一般与平板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照射区,而且,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厚度,脊柱距离平板的距离一般为15-20 cm之间,因此,落入照射区的脊柱范围一般不可能与平板的大小范围相等,影像中显示的有效范围一般仅为38.5cm×38.5cm左右,如果对多幅平板影像直接拼接,必然会出现盲区,被照物高度越高,盲区越大,数据缺失越严重,需要加拍部分叠影,将缺失的影像包含在内,然后再进行裁剪和拼接。因此,需要对被照物在平板上的有效显示范围有较为准确的了解,而且,X线对人体是有损害的,在避免影像缺失的同时,也要尽量减少拍摄的次数。但是,目前暂无工具能简单有效、准确地进行测定。
二、研制内容
本X线摄影效应测定尺由底尺、高度尺和活动尺三大部分构成(图1)。
底尺包括第一长边、第二长边、第一短边和第二短边,两长边刻有位置对应的刻度线,全部或部分所述刻度线的一侧设有刻度值。两刻度线之间的间隔优选为1cm。
目前通用的平板产品的参数一般是43cm×43cm,与此匹配,底尺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优选包括44条刻度线,间隔为1cm。第一长边两端刻度值的始值可为0,向中间递增,刻度值范围为0-21,即从尺面上看,第一长边的数值排列从左到右为从0至21,再由21至0。所述第二长边两端刻度值的始值为43,即平板的向中间递减,从尺面上看,最左端的部分刻度值范围为43-30,最右端的部分刻度值范围为30-43。
活动尺包括第一长边、第二长边、第一短边和第二短边,刻度值、摄影定位标识与底尺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的刻度线、刻度值、摄影定位标识的标识方法相同,一一对应,均由X线不容易穿过的材料嵌入制成。
底尺第一长边、第二长边的刻度值标于刻度线的外侧,活动尺第一长边、第二长边的刻度值标于刻度线的内侧,所述活动尺第一长边、第二长边的刻度值、刻度线优选落入所述底尺第一长边、第二长边之间的空白处,以便拍摄出的照片或胶片能同时清晰显示底尺和活动尺的刻度值。
高度尺设有刻度线、刻度值。被照物为人体的脊椎或长腿,,脊柱与平板的距离一般为15-20 cm,高度尺的刻度值范围优选为1-20 cm,间隔1 cm。
三、临床应用
要测试平板的有效显像范围,将本底尺搁置在平板上,将X线摄影装置对焦底尺上的摄影定位标识,然后拍摄即可。从拍摄出的照片或胶片可以清晰显示被测平板的有效显像范围,即拍摄出的照片或胶片所显示出的本底尺的第二长边的最大读数(图2)。
要测试被照物的在不同高度上的有效显像范围,可将本尺置于平板上,将活动尺放置到实际高度高度,进行拍摄,即可获得该高度被照物的有效显像范围即所述活动尺的第二长度的最大值,并可直观显示被照物在照片或胶片中的放大情况,即直接对比所述活动尺的第一长边、第二长边的刻度值与所述底尺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的刻度值的偏移情况。
本X线摄影效应测定尺与X线摄影装置的平板配套使用,可快速测试平板有效显像范围以及被照物在平板上的有效显像范围,并可直观看出被照物在拍摄后照片或胶片上的放大情况,给全脊柱、长腿多幅摄影图像的裁剪、叠影以及拼接的参数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可避免有效图像的丢失。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表明,本摄影效应尺所测数据与手术实际数据相等,术前所选假体与之匹配,减少了手术实际,患者未出现假体与实体不匹配所致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志辉,金德.CR 全腿全脊柱X 线摄影技术.医疗设备信息,2005,20(9):75-77
2马如宇,何毓珏,薛文东.基于X光片的定制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设计.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21(4): 666-669
论文作者:黄祖武 张延伟 卿时汉 韩伟强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4
标签:刻度论文; 平板论文; 装置论文; 所述论文; 脊柱论文; 高度论文; 影像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