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芸

刘芸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案。对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9/2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15/20)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时,可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案,详细了解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风险因素,然后采用持续改进方案,消除各类隐患,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手术室是一个配备了高精密仪器?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在手术室里的任何疏忽或失误,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或伤害。手术室护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人身安全。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护理各个环节的评价?管理及改进,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使服务更符合患者的需求。目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很多,效果也各有千秋,但都侧重于项目管理,缺少一套综合性的评价指标来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有效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在26岁~75岁之间,平均(51.2±15.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25岁~76岁之间,平均(56.2±18.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以及手术间具体情况,与医生加强协调配合。

1.2.2观察组

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案。(1)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的建立:2017年7月建立3个质量控制小组,健全和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一组负责:区域环境卫生管理?感控管理?医疗废物管理。二组负责:仪器管理?药品管理?气源管理?标本管理。三组负责:无菌物品管理?器械管理?无菌技术操作。护士长对手术室的质控全面管控,尤其是分析潜在的危险源,科内挑选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个人素质?经验等评价仪器管理?药品管理?气源管理?标本管理。平均分配,形成自我质控—组内质控—科内质控的三级质控。每日专组负责人负责巡查相关责任区,《持续质量改进登记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表》《质量问题合理化建议表》分配给每个质控小组。每个质控组员负责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记录在《日常工作巡检表》及《持续质量改进登记表》上,记录内容包括对象?时间?地点?事项?责任人和发现人?处理方法。每月组长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登记表》上记录的项目,填写《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表》。全员参加月度护理质量分析例会,例会上将汇总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提出存在的隐患及相应的整改措施。护士长将例会内容登记在《质量问题合理化建议表》上,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追踪且进行效果评价。(2)通过问卷的方式向患者及医生进行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找到各个护理环节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变,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主动服务意识。(3)在进行持续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质量持续改进有一定的影响,在质控计划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制定月考核内容,定期就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并加强监督,落实考核,医院要定期组织相关的技能竞技,提醒高护理人员对突发医疗事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增强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有效的提高其对不良事件的防范能力。(4)定期召开质量改进研讨会,对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并进行探讨,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其落实效果。(5)对在监督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提高全院工作人的重视程度。(6)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就医院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做到调查-计划-培训-执行-检查-处理。要求每位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2结果

两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情况,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9/2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15/20)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3讨论

传统常规质量控制管理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使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减少质量控制中的错漏环节,有效分工。但反映的问题大都用文字表述,没有直观的数据,存在的问题点就不突出,前后没有可比性,无法体现出质量的持续改进性。对此通过护理质量项目管理模式与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相结合,更直观地反映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进一步明确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管理目标,抓住源头,控制环节质量,层层负责,形成手术室护理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并且通过对手术室内质量控制因素的分工管理,能使手术室内各级人员的职责明确,使自身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对质量管理能有效进行控制,并通过与指标进行核比较,便于在进行质量改进的过程中,时时与指标进行核对,可以了解在质量改进过程中的不足。进而重新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实行循环改进措施,最终使手术室护理质量达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所要求达到的效果。

本文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案。对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9/2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15/20)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时,可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案,详细了解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风险因素,然后采用持续改进方案,消除各类隐患,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超,刘春艳.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0):56-57.

[2]赖丽君,车燕燕,曾洋.手术室护理质量分析报告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05):83-84.

[3]范红艳.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7):146.

论文作者:刘芸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