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讲堂潜入户,浸润细无声——以前觉得做志愿者傻,现在爱上做公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博罗论文,讲堂论文,上做论文,志愿者论文,公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晋杰,15岁,博罗中学高一(3)班学生,因为脚伤休学,他成了志愿者。 5月7日晚,他和20多位志愿者走进博罗县看守所,这是他第二次到看守所。这一次,他没有和同龄在押人员交流,也没有表演,只陪着母亲给他们打气。“同样有意义。”他说。 儿子成为志愿者 我觉得庆幸 张晋杰仍记得第一次到博罗县看守所的情形:“一个月前,进来后,我很惊讶,这里像学校,有人在念《弟子规》。” 也是第一次,张晋杰以志愿者身份,和同龄的在押人员交流。博罗县看守所有60多位未成年在押人员,年龄在14.5~18岁,原来多是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少年。 在这些同龄人身上,张晋杰听到了很多想不到的故事。“我跟他们聊天,他们让我说几句。我说,虽然在人生中迈错了一小步,但整个人生是漫长的,不能因为这一小步就否定自己,生活要继续,人生也要继续。”这小小的发言,收获了掌声,也让张晋杰倍受鼓舞。 “我以前觉得,做志愿者是很傻的,因为付出没有回报。这个社会生病了,不是我的原因,我没责任去治疗。”“愤青”张晋杰刚上高中却意外脚伤,休学在家很无聊。身为志愿者的妈妈,便带着儿子出门透气——做公益。 进看守所、进小区、参加文化宣讲,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张晋杰找到另一种生活。 两个月前,张晋杰成了志愿者,只要不影响脚伤、不影响学业,志愿活动他都参加。“现在,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一个志愿者。”这位身高近1.8米的大男孩说,自己成熟了不少。 母亲学会理解 母子关系改善 同样觉得幸运的,是母亲李素红。让她觉得幸运的是自己和儿子的改变。 这位身为公务员的妇女,多年前就力所能及地参加公益活动。但因为工作繁忙,和儿子沟通并不多,也常常觉得工作压力大,心中颇多怨气。 因为儿子休学,今年3月,她带着“不情愿”的儿子,到潮州参加7天的国学培训。“第三天,我发现他开始有变化了,而我也有了变化。”回到博罗,母子慢慢发生改变:之前儿子爱出门玩,母亲爱唠叨,儿子不吭气甩门就走,看到母亲电话也不接。如今,儿子更爱陪着妈妈说话,学做家务,出门也懂得打招呼,晚一些回家会打电话汇报。 “所谓孝,所谓和,是家庭成员之间替对方考虑,相互理解。”今年,李素红成为博仁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她把儿子也拉进了志愿队,带着儿子做公益。 “以前他肯定不愿意,觉得志愿者‘傻’。参加志愿队之后,他反而找到了自己的空间。这次来看守所,即使没有交流,只是给同龄人一个鼓励,他都要来。”对于儿子的“转身”,母亲欣慰不已。 对工作,李素红心宽了很多:“即使再忙再累,只要我自己做好了,就能影响身边的人。” “妈妈更乐观了。”儿子这样评价。博罗:演讲厅偷偷溜进屋里,潜入沉默的人--过去当志愿者感觉很蠢,现在爱上了公益事业_志愿者论文
博罗:演讲厅偷偷溜进屋里,潜入沉默的人--过去当志愿者感觉很蠢,现在爱上了公益事业_志愿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