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内涵的综合人力资源开发_社会资源论文

丰富内涵的综合人力资源开发_社会资源论文

内涵丰富的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整体性论文,资源开发论文,内涵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人事工作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其所涵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和广泛的。正如宋德福部长强调的那样,涉及到体制上的创新、机制上的转换、政策上的调整、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但就其实质而言,这种整体性的开发,将集中体现在总量上的开发、素质上的开发和配置机制上的开发三个方面。

人才资源的开发必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在人才资源的总量上,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速度相一致。否则,就会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一意义说,搞好总量上的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一项首要任务。

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人才总量上的迅速增长,使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要重点抓好预测与规划、培养与教育、引进与挖潜这三个主要环节。

预测与规划。这是搞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搞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预测与规划,要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就是说,人才资源开发的预测与规划,必须与本地区、本部门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融合。二是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人才队伍的实际。制定人才资源开发的预测与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专业及分布等诸多因素。三是要注意做到预测规划与保障性的方法措施相结合。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的具体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做保证。这种保障性的方法和措施,在方案中更显得尤其重要。

培养与教育。实现人才总量上的增长,必须拓宽培养与教育这一主要途径。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人才数量上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培养与教育机制的开发。就目前人才培养与教育事业的现状而言,应该说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现有大中专院校培养人才的总量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速度不相适应,人才短缺的矛盾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结构和专业种类,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所学非所用仍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现实问题,造成部分人才积压与浪费,使本来就总量不足的人才资源,更显得捉襟见肘。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其次,要搞好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上的调整。第三,要大力鼓励和倡导多种形式的办学。以彻底改革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实现人才总量的迅速增长。

引进与挖潜。实现人才资源总量上的迅速增长,除抓好培养教育的环节外,搞好人才的引进与挖潜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实现人才资源总量增长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搞好人才引进,一是要注意改善人才留存的环境;二是在方式方法上要方便灵活;三是要增强引进的针对性,既要着眼于人才数量上的增长,又要注意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挖潜,就是要大力挖掘本地区、本部门内部的人才潜力,包括闲置人才的启用,离退休人才的第二次开发、自学成才人员的发现使用等等,使现有的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素质上的开发,是人才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总量上的开发相比,是更具有潜力和广阔前景的开发。这种开发是对人才潜在能力上的一种开发,其开发的价值和由其所产生的效益,将是难以估量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种形式的开发又具有周期长、投入大和存在形式上的不具体性等特点,此外,还要受到人们主观能动性限制,开发工作难度很大。根据这一实际,搞好人才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关键是要尽快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激励开发机制。这种激励开发机制,主要包括继续教育、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三个组成部分。

抓好以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和水平为核心内容的继续教育,是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开发的一项迫切任务。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企业状况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目前这项工作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且步履艰难,成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或盲点。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因此,要强化继续教育管理机制的职能作用,加强宏观上的规划与协调;要完善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增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大力加强继续教育的基础性建设,网络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改善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实行条块结合、集中培训与自我提高相结合、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此外,还要注意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避免形式化、程序化。

建立健全选拔优秀拔尖人才制度,同样是开发人才素质、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选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通过对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激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带动整个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这对于挖掘人才队伍的潜力,改善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势必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尽快建立起一套优秀人才的选拔制度,显然应该作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认真对待。

建立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制度,一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使优秀人才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并将这种价值及时转化为一种社会价值,得到全社会的承认与尊重,这是促进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基本条件。二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这种机制必须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完备性,既要激励大批优秀拔尖人才的不断涌现,又要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同时,还应注意人才队伍层次结构上的合理性。不能仅注重了选拔,而忽略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层次结构的合理性,三是合理使用好优秀拔尖人才。只有合理地使用人才,将他们安置在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自身价值才会得到完整的实现。

人才资源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只有在配置上实现其合理性,才能发挥出其整体效能。从这一特定的角度出发,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配置人才资源,由于受地域、行业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运行的难度及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发挥好三个功能。

首先是交流功能。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更多的人才引入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应该说是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在目前形势下,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交流功能,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一要加强政策的禍向作用,制定宽松的、适应本地区特点的、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政策法规,在政策上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推动人才交流工作的深入发展;二要扩大人才交流工作的服务范围,除提供必要的场所、中介服务外,还要广泛开展人才素质测评、人事代理、仲裁以及完善人才流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业务,将人才流动的服务范围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三是在人才流动的方式上,要力求多样化,不拘泥固有的模式,大力提倡以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交流,使人才流动呈现更加活跃的局面。其次是管理功能。人才资源配置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客观上对人事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事部门要肩负起这一重要的职责,不仅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职能上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调整将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重点是强化管理功能的作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资源配置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管理功能,要强调发挥人事部门的整体职能作用,人事调配、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军官安置、科技人员管理等各方面的职能,都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协调动作,发挥出整体优势,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搞好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调控功能。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在地区、部门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尚处在动荡时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才资源的配置还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的调节和管理功能上的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发挥这种宏观调控功能作用,对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相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来说,搞好宏观调控已成为一种现实的、不可回避的主要任务。对这一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充分发挥,不能不说是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亟需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人才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要保持这种配置的合理性。这是应该严格把握的一个重要准则,如果偏离了这一准则,就将对经济建设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建立在满足经济发展客观需要基础上的。为此,这种配置的合理性,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量上配置的合理性。数量过多,会造成人才的积压与浪费;数量不足,又会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必须将人才配置数量控制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专业结构上配置的合理性。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按照各地区、部门的不同特点,搞好人才队伍专业结构的调整,既要缓解人才急需的矛盾,又要避免人才积压浪费的现象发生;学识层次上配置的合理性。既要根据不同部门、行业的实际需要,又要尽量达到部门、单位人才队伍学识结构的合理组合;素质能力上配置的合理性。要按照不同岗位职责的不同要求配置不同素质能力的人才,使人才配置与岗位职责要求相一致。注意把握人才资源配置所具有的上述特点是做好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前提,也是经济发展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搞好人才资源的配置中,要搞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部门对人才需求的不同情况,有效地增强人才资源配置上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标签:;  ;  ;  

丰富内涵的综合人力资源开发_社会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