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甄别与升级——基于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主义论文,经济学论文,优势产业论文,竞争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竞争优势产业甄别和政府因势利导分析框架 与传统发展经济学不同,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强调了要素禀赋结构和这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市场内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变迁,但是每个遵循自身比较优势的国家都有机会运用政府力量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调整和改进该阶段的最优经济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本文归纳并补充了新结构主义的一国对外竞争优势产业甄别和政府因势利导分析框架。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间,要素禀赋都是给定的。比如有多少劳动力、资本及自然资源,这决定了一国的静态比较优势。但是这些要素又是可变的,随着经济发展,一国要素禀赋结构会不断改变,进而改变本国生产和贸易模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产业,这就是所谓的动态比较优势。挖掘一国的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来培养,并最终形成一国新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是过去30多年来中国以及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那么,一国决策者如何甄别与本国未来要素禀赋结构相适应的、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呢? 那些在产业升级和多样化战略上取得成功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领先其人均收入不多的先进国家的成熟产业。首先,政府需要知道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该发展的产业是什么,根据产业选择来有效地配置资源,这样才能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政府要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帮助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具有新竞争优势的产业。基于对成功国家的经验和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解,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一个竞争优势产业甄别和政府因势利导的六步骤框架。 该框架的第一步是在具有与本国相似的要素禀赋结构,且人均收入高于本国一倍的国家中,选择已维持了20年快速增长国家的贸易和服务商品作为参照系,这些国家的可贸易品可能就是本国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朝阳部门。然后,要区分三类产业:已进入的产业、没有进入的产业和新兴产业。对于企业已经自发进入的符合本国比较优势的产业,政府应解决那些造成交易费用高和阻碍产品质量提升的问题。同时,对于已具有很强对外竞争优势、国内发展已经相对饱和的产业,可以鼓励和推动企业积极“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企业没有进入的产业,政府的任务是改善各种基础设施与条件,招商引资或培养扶持国内的企业进入。对于以前不存在的新兴产业,政府要为这些产业扩大规模提供帮助(如印度的信息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接下来,在基础设施落后和商业运营环境较差的国家,利用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来克服进入障碍。最后,对于上述行业的先驱者,政府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优惠,合作投融资或外汇获取权。 二、不同国家地区出口竞争优势行业甄别与升级 国际分工发展到今天,各国都意识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命题。根据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笔者对世界215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进行系统分析,采用相关指标找到要素禀赋结构相似并且人均GDP相差一倍的国家进行研究,筛选出以下五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地区,并依据出口额列出其主要贸易产品出口的清单作为参考。 (一)德法日韩发达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选取人均GDP等指标筛选要素禀赋结构相似的国家,人均资本存量反映资本和劳动力禀赋,自然租金比反映自然资源禀赋,三次产业比反映一国产业结构。表1结果显示,发达国家中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较相似。德国、法国、日本的人均GDP均约4万美元,比韩国约2万美元的人均GDP高一倍,可作为韩国学习的“指南针”。这里,德国是世界上贸易顺差占比排名第一位的国家,中国则排在第二位,但是中国的人均GDP只有德国的1/10。 从下页表2中可以看出,首先,德法国家20年前的主要出口产品和如今差不多,不过药品(联合国HS编码30)和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88)却从原来的排名第十位左右大幅上升到前五位,2008—2012年间德国的纸或纸板制品(48)的生产和出口减少,法国的有机化学品(29)的生产和出口减少,转向大力发展航空器产业,并且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矿物燃料产品的出口额位居前十位。其次,日本这20年来排名前10位的出口产品不变,产业结构保持不变,基本没有产业升级,并且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比重连续下降,这也部分解释了日本“失去的20年”的原因。和德法相比,日本排名前十位的产品没有药品和航空器。最后,相比之下,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韩国产业结构升级较明显,在1993—1997年间,韩国的化学纤维长丝、针织和非针织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等还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但是20年后这些纺织类产品退出了韩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列,取而代之的是有机化学品(29)以及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90)等产品。目前,韩国和日本的主要出口产品非常相似,但是这里只给出了HS2位码大类商品,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韩国未来可以按照日本每一部门大类下的细分商品比重指导其进行部门产业内升级,并且以德法为参照系指导其进行产业间升级。 (二)美国与北欧富裕国家 北欧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和美国的要素禀赋结构相似,产业结构均是服务业比重较高。表3结果显示,挪威的人均收入比美国高出一倍多,但是美国的劳动力总量和国土面积要远大于北欧这些富裕的国家,美国未来或许可以向挪威学习。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一百年前,挪威还是欧洲一个赤贫的国家;而今天,挪威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二。这或许更值得中国来学习,中国同样经历了由赤贫到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转变,目前仅次于美国。不过美国和中国的经济体制不同,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北欧模式较相似,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生产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组织,而在分配上,实行国家高度控制的再分配。瑞典学派(也叫北欧学派)是一种社会民主主义色彩的开放型混合经济理论学派,在一个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和国有制的政党主导下,北欧建立了一个个富甲全球、民生和谐的国家。 如表4所示,和发达国家类似,中国的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84)和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85)这两项产品出口位居前两位,出口总额高于美国,更不用说挪威、丹麦小国,说明中国在机电工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除此之外,中国目前仍主要出口服务、鞋、家具、钢铁制品等产品。这和北欧国家早期的经济发展非常相似。 北欧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调整始于国家对传统产业进行的改革。政府不断重视科技投入,鼓励企业与大学或研究院合作,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政府还要求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运作,并鼓励本国的企业走出去,或者使企业股本结构国际化,使得一大批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例如,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芬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评为世界“技术最发达国家”;瑞典是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科研成果丰硕,电子精密仪器和汽车等工业部门是其主要出口部门;挪威大力推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为后石油时代的新产业奠定基础;丹麦通过政策先导、立法护航、公私合作、技术创新、教育为本等关键要素,发展医药和绿色产业,位于哥本哈根和瑞典南部斯科纳地区之间的“药谷”是欧洲最大的,成长速度最快的生物技术产业群,集中了大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附属医院和生物制药企业。此外丹麦政府发布的《丹麦2020:知识,增长,繁荣,福利》中提出丹麦公共部门成为世界上效率最高、官僚作风最低的部门之一的目标,这更好地说明了追求效率的政府在因势利导框架下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 这里引发几个思考:第一,美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否需要发生改变,像北欧国家一样采取瑞典模式,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尽量减少市场经济的失灵及其对外部冲击的影响,由政府培植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如学习挪威和丹麦的新能源绿色产业。第二,中国仍然是制造业大国,第二产业占比最大,应该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这可能需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比分析中国排名前两位的84、85大类产品下的6位码小类产品,如挪威的航空器喷气发动机的零件等(841290)以及美国的石油或天然气钻机的零件等(843143)比中国出口额大,可以作为中国机电部门升级的“指南针”;二是除了84、85大类制造业产品以外,我们还要进行进一步的产业间升级,这方面可以向韩国学习,由低附加值的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的产业、由高能耗产业上升到低能耗产业;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壮大。第三,在增长甄别和政府因势利导框架下分析出来第一步后,第二步到第六步更重要,即政府如何提升软的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降低官僚作风、提高服务效率。 (三)亚洲劳动密集型国家 表5数据筛选结果显示,亚洲劳动密集型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要素禀赋结构较相似,它们都是东盟成员国。马来西亚的人均GDP均近9000美元,约是泰国的1.8倍,同时,马来西亚的人均资本存量也是泰国的1.8倍。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收入为2885美元,不过印度尼西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马来西亚相似,林毅夫教授指出对于资源和劳动力都丰富的国家,资源丰富型国家和劳动力丰富型国家都可用做比较对象,因此印度尼西亚也可以向马来西亚学习。菲律宾的人均收入为2168美元,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都可以作为人均收入为1372美元的越南的学习榜样,且这三个国家人均资本存量相近。从三次产业占比来看,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据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核算出这5个国家排名前十位的主要出口产品,发现只有人均收入最高的榜样国家马来西亚的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90)产品出口位列前十位,此外85、27、84产品在马来西亚出口产品中排名前三位。泰国生产的车辆及其零件、附件,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87)出口排名第四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还包括肉、鱼等制品(16)和谷物(10)等,泰国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和生产潜力,未来可以向马来西亚学习,进行更高技术水平的产业升级。 印度尼西亚的劳动力丰裕,且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出口矿物燃料(27)、矿砂(26)、铜及其制品(74),此外非针织服务也是主要出口产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大量人口将可以强有力地支撑内需,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印度尼西亚的工业产业亟待升级,可以向泰国学习,印度尼西亚的汽车普及率仅为8%(2008年泰国为31%),处于亚太12个国家地区倒数第二的水平,且印度尼西亚的家电普及率尚处于较低状态。这也使得中国企业赴印度尼西亚投资,在纺织、石化、电子信息等产业都存在较多的投资机会。菲律宾的车辆及其零件、附件(87)产品出口排名第三位,此外针织服务(61)也是其主要出口产品,下一步产业升级也可以学习泰国。越南主要出口服装鞋帽,62、64、61类产品排名前五位,此外还主要出口农产品,越南应该向菲律宾学习。 (四)亚洲落后国家 表7数据筛选结果显示,亚洲收入较低的落后国家斯里兰卡、老挝、巴基斯坦、柬埔寨和孟加拉国要素禀赋结构相似。相对来说,这些国家劳动力数量较少、产业结构中农业还占有较高比重,除了斯里兰卡之外,其他国家人均资本存量偏低,人均收入在700~1100美元左右,均可以向人均收入为2413美元的斯里兰卡学习。 根据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核算出这五个国家排名前十位的主要出口产品,发现和前面所列国家有明显的不同,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服装和农产品,而非机电产品和加工制成品。这些国家包括早期的斯里兰卡都是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的农业国家,目前斯里兰卡已经摆脱最不发达国家身份,步入中低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主要是源于斯里兰卡政府推出多项投资优惠政策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技术和先进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免税待遇等。对外贸易方面,斯里兰卡已经建立4个自由贸易区,实行自由外贸政策,出口贸易结构由过去的农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产品为主。此外,政府还实行吸引外资政策,几乎所有大型项目均依靠外援兴建。 参照表8,首先,确定具有与巴基斯坦、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国家相似的要素禀赋结构且人均GDP高于它们一倍的斯里兰卡蓬勃发展的贸易品产业:针织和非针织服装、橡胶制品、珍珠宝石贵金属制品、书籍、电机、船舶、制粉工业品、核反应堆零件等。其次,分析这些国家在国内已经寻找、成功实现自我发现或者增长迅速、具有较大的就业影响并可以更快增长的产业:如柬埔寨的橡胶制品、车辆及其零件和孟加拉国的核反应堆零件等,参照斯里兰卡这些大类产品的细分产品生产进一步进行产业内的升级。再次,确定那些目前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需要少量投资以及政府扶持可以发展的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如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以及船舶及浮动结构体等。 三、政府因势利导政策与中国的启示 升级产业甄别之后,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使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成为经济的竞争优势产业。对以上四大类国家的出口产业甄别和分析清晰地表明了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其中两组发达国家对我国产业扶持与培养具有“指南针”的作用,另外两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具有指导作用。 一方面,根据前面两组发达国家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政府未来要重点扶持高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对此,可以效仿中国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成功经验,先采用进口替代战略引入高科技和知识产品,发展壮大后再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最后发展成熟后让企业走出去,这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发展道路。 在具体的发展中,第一,对于已进入具有潜在比较优势行业的企业,政府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交易费用,使其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必须要有针对性地改善金融和法制环境,投资规模和风险随着技术和产业升级变得越来越大,因此这些软的基础设置也就是制度结构必须跟着变迁。第二,对于全新的产业,政府的任务是改善硬的基础设施条件,招商引资或培养扶持国内的企业进入。这方面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投资支出主要用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通过建设“上海自贸区”来进一步吸引国外优秀的企业或培养国内的企业进入。第三,对于新兴产业,以目前北欧和美国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为例,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典型特征是“两头在外”,科技含量较高的上游链条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环境收益(即发电应用环节)也在发达国家手中。国内目前新能源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没有分别,仍然是从事加工类、低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因此未来扶持政策应更加向上游链条中的研发及下游的新能源发电上倾斜,关注环境收益与真正的技术创新,重视科技投入和知识产权,鼓励企业与大学、研究院合作,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给先行者提供一定的补偿。 另一方面,目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应该大力“走出去”。第二部分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加工制造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还有些落后的低收入国家地区尚不具有优势,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利润带来巨大机会,尤其是在机电机械设备(84、85)、房屋建设(94)、光学设备(90)、车辆生产(87)等部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企业资金链紧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以中国和第四组国家中的斯里兰卡为例,这些亚洲中低收入国家间有着很大的资源、产业、贸易、投资与工程承包等领域的互补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斯里兰卡等这些农产品出口国家,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相对滞后,缺少足够的加工、储运设施以及有效的供应链,农作物收获后缺乏包装等适当处理,导致一部分粮食、水果和蔬菜在输送到消费市场前因腐烂而浪费掉。对此,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去进行技术培训、输出、转让,或投资办厂带动加工设备出口。此外,这些国家工业设备生产能力不足,中国企业应对当地的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考察,从而让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生产企业“走出去”获得更多的利润。 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来说,在世界经济高度开放的今天,第一,要依托中国行业协会和商品展览会,推动企业“走出去”。德国行业协会就在德国制造“走出去”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通过行业协会和展会渠道展示产品、结识客户、洽谈贸易订单,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广泛寻求不同地区的商机,拓展外贸渠道。让企业了解展会信息、出访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产业优势,征集企业参展产品与合作项目,提前传递给境外合作商协会,帮助寻找经销商与合作伙伴,实现有效对接。第二,要改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国际化经营的状况。借鉴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驻外使馆、贸易投资促进机构、智库和学术研究机构的信息收集与咨询服务功能,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并且政府要学习芬兰、瑞典和丹麦的成功经验,追求效率和创新,要求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运作,对企业的国际化人才培训提供补贴,加强企业国际化运作的经验交流。第三,放宽对民营企业的资金管制,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政府资金管制会造成银行信贷大量流向国有企业,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阻碍了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问题是国有企业缺乏责任心,民营企业没有融资渠道,使得我国企业走出去步履维艰。拓宽民营企业投资渠道,激发民间资本活力,让资金向优势资源领域积聚,是加快经济转型、构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要途径。具体建议包括:一是取消政府所有制歧视和资金管制;二是允许民间资本组建民营银行,放开银行对民间资金准入的限制,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障碍;三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对于全新的竞争优势产业,要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机制,创新民间资本进入的方式,让私有企业参与到竞争中;对于在产业中已发展成熟的企业来说,要加强银行对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服务,让民营企业享受合作投融资或外汇获取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汇兑便利。境内银行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增加对民营企业的离岸金融服务、股权融资、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境外资产抵押贷款、项目贷款等形式多样的融资服务。标签:比较优势论文;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资源禀赋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走出去战略论文; 人均收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