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整合与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教育论文,教育类论文,课程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一般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小学各科教学论、教育科研、教育见习与实习等,此类课程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更是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其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师范生职业适应的时间、质量和水平,并对其专业发展进程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这类课程是分科开设的,各科都强调本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彼此脱节、盲目重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所以,以实践为基础,突出实践环节,将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整合成一门新的课程——综合教育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课程构建思路与理想追求
(一)构建思路
以“重组基础、综合交叉、注重实用”为整合原则,以小学教育实务为线索,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集中体现以下特点:
1.实践性。实践是综合教育课程构建的出发点,也是综合教育课程的归宿。在课程体系上,综合教育课程纵向体现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和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构建思路,沿教育实践展开。在课程实施上,综合教育课程强调教育实践全程贯通:在入学前就安排两周的见习,到毕业时安排4-6周的集中实习,期间每一学期都有2次的见实习;在实践空间安排上,综合教育课程既有课内实践(微格教学、模拟课堂、案例教学等),也有课外实践(见实习等);在学业成绩考核上,综合教育课程主张以解决教育教学现场问题的实际能力考试取代现行书面考试。
2.基础性。教育本身有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一般规律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思考,就构成了有关教育的理论体系。当今世界,教育理论不断推陈出新,观点丛生,派系众多,综合教育课程不追求理论的难度、广度和高度,只选取从事小学教育实践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此建构师范生的知识体系,并为不断丰富师范生的理论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综合性。综合教育课程所说的“综合”,包括学科之间的综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综合两个方面。学科之间的综合主要是打破原教育类课程的学科界限,按实际需要和职业特点,对各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进行重新组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综合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从对教育事实的分析入手,去领会教育理论的价值,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伴相生、相依共进的关系,避免在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
(二)课程目标
综合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教、依据什么来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等有关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组织活动、做班主任、教学);具有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选题、查阅文献、资料整理、设计研究方案等);通过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奠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通过上述核心目标的达成,实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过程的理想状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二、综合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实施要求
(一)课程内容体系
综合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在设计上突出教育类课程理论的实践价值,每章节的后面都设计有相应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问题,有明确的微格教学训练要求,力求做到教育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具体内容包括五大模块:
模块一:小学教育与小学生。内容包括:教育、小学教育、小学课程计划、小学教师、小学生身体与个性发展特点、小学生兴趣与需要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感知、小学生的学习等。通过理论学习和见习活动,使刚入学的师范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小学教育、工作的对象——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有一个概括的、粗线条的了解和认识。
模块二:小学活动与小学班主任。内容包括:小学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理论及实施要求,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品德和学习指导的方法,小学生的操行评定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习班主任、组织小学生活动,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小学生,为实习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块三:小学教学实用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小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说课与评课的要求与实施、小学数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等,主要是对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具体阐述。其中,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说课与评课等内容,可以结合教育见习、实习在小学展开,由教育实践基地的教师具体指导。
模块四:小学教育理论前沿。内容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当代课程改革的状况、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教学艺术、现代教育理论、中外教育思想等。目的是使学生在教育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育理论素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创新教育活动夯实理论基础。
模块五:小学教育科研。内容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查阅文献资料和撰写文献综述、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进行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如何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等。让师范生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对师范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科研训练。
以上各模块内容即彼此独立、又相互衔接,它所追求的是:培养以整体形式而存在的、不断生成与发展的未来小学教师,使他们都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较强的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的良好意识与潜能。
(二)课程实施计划(以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为例)
注:第一学期的2周见习在入学前进行,不占学时。
(三)课程实施要求
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论要变“系统、完整”为“实用、提升”。综合教育课程不追求教育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而是要将众多的学科知识分散开来,根据学生未来要从事的职业需要重新组织、整合,坚持在够用、实用的基础上适当提升。综合教育课程突出开放式的课程观念,它的实施,要求在观念上要打破传统的追求教育理论体系完整性、学科知识全面性,将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变成即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一个个模块,在没有削弱教育理论课程实质性分量的前提下,强调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实践为中介,使个体获得未来职业必需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等学科的教学,由于各科教师关注的是自己讲课的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常常忽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沟通,教学似乎仅仅为了传授教材,使教学退化成了一种技术,究其实质,这是一种培养学科工作者的目标取向,这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综合教育课程的构建,就是要根据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及要求,以小学教育实务为线索,以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为原则,突出案例教学、探究性学习,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使之更符合小学教育实际,使学生学习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师资素质的要求——任课教师要变“单一的学科教师”为“双师型教师”。综合教育课程的构建,打破了原来各学科的学科界限,按照一种新的体系或组织方式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这就意味着它对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学科知识,而且各学科的知识必须融会贯通。为此,原来任教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教师必须更加广泛地学习和了解各科教学法的知识和理论,具备娴熟的处理小学事物和进行小学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此,他们必须深入到小学中去,增加实践方面的知识,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最好是优秀的小学教师。而原来从事教学法教学的老师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自己尽快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理论课教师。换句话说,从事综合教育课程教学的老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够彻底改变教师的专业教育理论知识和小学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增强知识的创新和增殖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学管理的要求——课堂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1] 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质量,直接影响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效果,更影响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和走向。由于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得以建构,所以,对教学管理部门来说,必须调整课程计划,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比重,使学生的教育实践成为一系列从早期开始的、经常性的、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的活动。过去那种关起门来学习教育理论的方法必须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走向开放,教育类课程书面闭卷考试的办法必须进行改革。以高中起点三年制为例,新生还未入学就安排去小学见习,让他们获得有关于小学教育的直观体验和认识,打好学习本课程的感性基础,促成他们对小学教育的一些初步思考,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本门课的自觉性,培植起初步的对小学教育的情意。第二学期安排2周的见习,主要是通过参观、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现状,感受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堂生活,结合基础理论的学习,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第三、四学期分别安排1+2周、1+3周的见实习,结合教学技能的训练,通过“教学观摩”,掌握上课的一般模式,进行讲课、听课、评课的实地演习,开展教育调查等等。第五、六学期开展教育实习工作,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实习的时间共计7——8周,全面了解本地区小学,特别是基层(农村)小学教育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的小学课堂中学习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各学期的见习、实习中,都要求学生提交见习、实习报告、调研报告、小论文等形式的成果,最后一个学年的实习要与毕业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所有这些活动都要求综合教育课程的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
教学设备的要求——单一的常规媒体和设备要转变为多元的现代媒体和设备。教学设备是保证按质按量完成课堂教学、教师技能训练等教学活动的必要的物质条件。综合教育课程的开设,需要多元的现代化的设备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仅仅利用单一的、传统的、常规媒体和设备(包括常规“教室”)的授课模式必须改变。比如,综合教育课程设计的大量的微格教学训练项目,必须在数量足够的微格教室中才能进行。因此,在师范院校开设综合教育课程必须在原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技能训练所需要的微格教室、小学生心理观察室的数量,并保证配套设备性能完好,质量优良。同时,还要大量购置小学教育教学的音像资料、电子图书,建立足够数量的电子阅览室。此外,小学各科课程标准、教材,各年级所需的教具、学具也要一应俱全。每个班还应该配备必要的电视机、录音机和足够数量的小黑板,以满足分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所需,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实践技能训练的质量,培养出具有现代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小学教师。
标签:小学教育专业论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论文; 课程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心理学论文; 师范生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