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 635000
随着当经社会的发展,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其中对于动静脉内瘘的治疗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要想弄明白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介入治疗怎么做就得知道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一.什么是动静脉内痿狭窄
1.动静脉内瘘就是由动脉和静脉相连组成的瘘管,瘘管相互纠缠就变成了内瘘。动静脉内瘘分为自身血管内瘘和人造血管内瘘两种。较为常见的就是自身血管内瘘疾病。平时我们看到病人的经皮露于表皮外的一段静脉其实就可以说是一段内瘘。并且这一段静脉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能够摸到震颤或者是搏动。这就是一段已完成动脉化的静脉。这一段被动脉化的静脉的血流方向和普通静脉的血流方向大致相同。那么这一段已被动脉化的静脉就称为内瘘。
二.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具体临床表现及治疗
1.若病人在进行透析时血流量不足,则就会导致血管动脉负压增大,或是静脉正压明显增高。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血管无法进行换血。
2.临床上我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一直缺乏非常好的方法。近些年来随着在动静脉内瘘狭窄上介入方法的应用,我们已经可以对这种疾病就行治疗。
三.自体动静脉内痿狭窄的原因和具体分类
1。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发生机理也是当今一直热议研究的对象。自身动静脉内瘘失去功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狭窄而形成的。通过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狭窄发生的身体位置可将自身动静脉内瘘大致分为3种类型:血管邻近血管为A型狭窄,静脉瘤和深静脉连接部位为B型狭窄,穿刺部位为C型狭窄。在这三种当中尤为常见的就是第一种A型狭窄。我也会着重论述动静脉内瘘狭窄A型狭窄的治疗方法。
2.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好发部位常见于以下几个地方:(1)静脉吻合口动脉端(2)透析穿刺部位(3)血管吻合部静脉
3.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血管狭窄的发生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血管的向内重构,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术完后,低压的动脉血管与高压的静脉血管系统相符合,出现一系列变血管事件。当然无论是静脉流入端还是动脉流出端,它们的流量及流速度都明显在大量地进行增加。迅速增加的流量还会导致血管进行大量的主动扩张,进而促进血管平滑肌紧缩,从而导致血管进行收缩。同时,静脉管壁的变厚比动脉更加的显著,血管中膜壁增厚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主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血管的内膜增生,血管内膜增生的细胞学特点是具有功能的嘲碱性料细胞,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大噬细胞大量积聚,从而导致血管体积缩小、狭窄和血块的形成。细胞的生长条件包括发烧,缺营养,癌症,等触发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联动反应以及血管重新构造的变化。这些情况的发生进而导致细胞迁移和增殖,促进凝血与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血管狭窄。
(3)肾脏病相关血管病变也是影响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重要因素很常见且多见的发病因素。同时像年龄大、艾滋病,血脂异常、慢性疾病和糖尿病等都会引起动静脉内瘘狭窄。
(4)根据现代病学研究表明,不同的种族进行混血也会导致动静脉狭窄疾病的发生。
(5)自体动静脉内瘘甚至与遗传还有很大的关系。
四.如何治疗动静脉内瘘
1.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诊断主要包括看诊和影像学诊断。
(1)看诊即为使用抽血化验的方式发现动静脉内瘘狭窄。这样做也可以检查血管温度变化,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安全且具有可多次反复性。
(2)影像技术一般的做法是用b超对血管进行超声波检查。b超也是影像学技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的第一选择。
(3)血管造影技术,即数字造影和血管造影(BSC)这种方法也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要标准。当然也是诊断动静脉内瘘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的最好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血管造影技术获得血管道路的整体情况,以便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发现问题所在。造影技术主要的做法包括经皮腔外血管成形术(PBA)和进行内科手术。
2.针对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介入治疗
(1)通常多在放射性监视条件下进行。一般采用的是球囊伸缩的方法,伸缩球囊在x线下可见三个标记点,可以清楚显示血管所在位置。
(2)当然球囊伸缩技术也可以在超声波照射下进行。和放射监视下进行对比,超声波引导技术对患者没有辐射,价格优惠,不需要造影剂避免了患者对造影剂的特殊反应。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清楚地显示内瘘血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从而精准地把球囊送到狭窄部位,来进行血管伸缩扩大。而且扩大后都可以一直对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程度进行了解。通过选择狭窄扩张的程度,以此来了解治疗的效果。
(3)实时监测及引导经皮球囊进入血管、球囊伸缩、内瘘血管术前术后的半径。这种方法对进行手术的场所、设备要求较低,对设备差的医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凡事都有弊端,超声波引导下介入治疗只适合于较浅的血管,对于深度血管的内瘘狭窄情况,相比较下放射性治疗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论文作者:李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血管论文; 狭窄论文; 动静脉论文; 静脉论文; 造影论文; 动脉论文; 自体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