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后权力的回归--访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_李金华论文

风暴后权力的回归--访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_李金华论文

风暴之后的权力回归——专访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访论文,权力论文,风暴论文,国家审计署论文,长李金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审计署被上下寄予厚望。"审计署要成为中国廉政署、法治署、正气署",这是朱基的期望。"位更高、权更重的强势审计署",这是一些学者的判断。但李金华的心中有一个自己的定位:"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7月4日,审计署公布《审计署二○○三至二○○七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效益审计"被以前所未有的高调推出。许多民间声音认为这是一次"审计变法"。审计署的职能、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原先监管国资的真实合法到现在同时监管国资的使用效益。

这是否意味着审计署的权力被放大或真正回归?实践中是否如此?还不得而知,但从中人们还是感到新一届政府支持下的这次"审计风暴"及"审计变法"中新的变化。

7月8日,中国《新闻周刊》、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进行了联合专访。"审计风暴的影响我也很意外"

记者:这次公布的2002年审计报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人们称为"审计风暴",这样的结果在您的意料之中吗?

李金华:这个反响确实在意料之外,我感到老百姓越来越关注审计部门的声音。事实上,这次报告在审计内容上跟往年报告相比,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比如,今年被审计部门跟去年相比没有增加;违规资金总量上变化也不大,只是审计披露的问题更加明显。

这种情况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可以借助公众舆论的力量,让全社会来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审计署肯定是不够的。

记者:舆论认为2002年的审计报告"措辞严厉前所未有",您怎么看?

李金华:措辞确实更为严厉,我最后修改了报告,在内容上改动不大,但是在措辞上更为严厉。比如财政部为本系统安排预算支出的问题,在年初安排预算时,有部分资金没有批复落实到具体部门和项目,而是在年度执行中以追加方式再进行分派。这种做法不符合《预算法》。这已经是多次提出的问题,虽然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是这次是下定决心想要解决,因此,在措辞词上更为严厉一些。

记者:从1998年来,审计财政部发现的问题就频频见诸审计报告,为什么会如此长期关注财政部门的问题呢?

李金华: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首要职责,国外审计总是讲要对纳税人负责,他要告诉纳税人,那些钱是怎么花的?花得怎么样?我们国家的审计也是要监督财政,这些税收部门收上来的钱财政是如何使用和管理的,我们要对老百姓有个交代。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是我的同学,但是我告诉他我的眼睛是始终盯着你的,他也能够理解。有人说审计长和财政部长的关系会不太好,我认为,我们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记者:这次社保基金管理和使用当中的问题,在专项资金和中央本级预算中被当作一个主要的问题提出,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内在动因是什么?

李金华: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无到有逐渐建立起来的,这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监督社保资金也是我们的职责。社保基金被不规范使用和管理甚至被挪做它用,让我感到很痛心,我想原因在于社保基金这一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要完全规范运行还需要一个过程。

事实上,这一块的审计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涉及的人很多,层次很多,涉及到不同部门和不同阶层,矛盾较多。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促使它从制度上、法规上不断走向完善。

记者:建行和农发行的问题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银行问题因为审计报告而备受关注这恐怕是第一次吧?

李金华: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这次揭露出农发行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不光是农发行,其他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前也有过这种问题,甚至在去年"小金库"问题还被当作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讲,但是却不像这一次受关注。而建行的消费性贷款不规范,则是金融风险的一种新的表现,值得注意。事实上,我们对于金融的审计是经常性的,在每年的报告中都有。

"效益审计就是要检查财

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记者:效益审计是往年的报告和工作计划中所没有的,这一次五年规划中提出向效益审计转变应该怎样理解?

李金华:所谓效益就是钱不但要用到位,还要用的好,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很多方面。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也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所谓的效益审计主要是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要一提效益审计,就想到企业审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效益问题最终要由市场来评判,任何政府机关都代替不了这只"看不见的手",这不光是人员素质的问题,更是一个职责、职能和机制的问题。

记者:效益审计的目标在五年规划中被着重强调,但是,很多学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这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您怎么看?

李金华:这种疑惑是存在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效益评价体系,这就意味着,我们还不能大规模地展开全面的效益审计,因为没有把握的我们不会急于去做。但是,我想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是一些非常明显的围绕效益的审计,重点揭露由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比如,一个机场,修建时预计年旅客量为几百万,但是修成后连10%还达不到。这就是效益审计要分析的问题,修机场的钱虽然到位了,但是,这些钱的使用效益是有问题的。

记者:效益审计是否意味着审计署权力的放大?

李金华:事实上,效益审计一直以来是法律赋予审计署的权力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审计范围内所列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只不过以前这方面做的比较少,更多的是在合理和合法的层面。现在我们向效益审计转化是我们权力的一种回归,而非放大。

"让全社会来监督被审计部门"

记者:五年规划中,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被认为是一大进步,这种公告将是哪些层面的,应该如何理解?

李金华:我想这是对于老百姓知情权的一种尊重,我们审计和评价的结果需要向老百姓有一个交代。关于审计公告,我们有两个考虑:一、审计、统计,都属于政府行为,应该进行公开,以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与老百姓的知情权。就像财政收入怎么用的,应该给纳税人一个交代,我们审计部门也应该增强我们审计的透明度,告诉大家审计得怎么样,钱花得怎么样。二、这对有些单位也是一个鞭策。现在有些部门,说实在的,它有一个传统心理,不怕内部通报,你内部怎么说都行,它就害怕监督报道。很多人说,这个事情怎么都行,你别给我对外公布。

我们规划明确提出,除涉及商业秘密、国家秘密以及不宜公布的内容之外,都应进行公告。

记者:通过公告,我们是否在寻求一种支持,进而对于我们工作有所推动?

李金华:一方面我们通过公告让人们看到审计结果,让全社会来监督被审计部门,另一方面,我想我们自身也需要公众的监督,我们公告的内容就是我们工作的内容,做的怎么样一目了然,这一点更重要。事实上,这一点对我们的压力非常大。

记者:你曾说过,审计工作是服

务工作,但表面上却是得罪人的工

作,你不怕得罪人吗?

李金华:我想习惯了就好了,我原本也有这个感觉,审计就是得罪人的,但是肯定得有人做这件事,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所以一方面我们不怕得罪人。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尽是得罪人的,我们发现问题,帮助这些单位加以纠正,吸取教训,加强管理,最终还是会取得大家的理解的。我想审计工作就是促进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这关系到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

"财政审计是第一重点"

记者:审计署20年来在审计职能上有哪些转变?

李金华:我们的审计在刚开始的时候,类似于财务大检查,检查偷漏税、检查应该上缴财政的钱是否已经交了,主要是针对收入这个层面。之后,我们开始在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都进行审计,检查收入和支出。最近在我们制定的今后五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里,又有一个新的转变,开始以支出审计为主。其实,这是国际审计的潮流,主要审计支出这一块,查钱用的哪?怎么用?比如去年中央财政支出大约是13000亿,其中7000亿在中央本级进行安排,其他的6000亿由中央向地方转移。我们就是要审清这些钱用的到底怎么样。

记者:审计是一种事后监督,发现问题后的纠错功能如何体现?

李金华:因为审计是不能参与决策过程的,所以我们只能在事后或过程当中审查。但是,当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及时把它提出来,这就会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虽然有些问题一下子得不到解决,但是我们要继续审计,继续提醒有关各方,让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记者:五年规划中,对于审查对象的排序是: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和国企审计,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财政审计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们的精力和人力会怎样分配?

李金华:财政审计是我们的第一重点,我们会投入大约50%的人力和精力去做这一块,但是,与其他的一些国家不同,我们不会100%的进行财政审计,因为我们银行和大型企业都属于国家所有,因此这决定了我们的审计将是比较全面的,但是重点突出。

另外,我们还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保险行业和证券业的监督,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难度非常大,因为他们更为专业,技术上也更为复杂,影响面也会比较广。

标签:;  ;  ;  ;  

风暴后权力的回归--访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_李金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