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民族的复兴——从基辅罗斯到乌克兰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克兰论文,基辅论文,罗斯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初,对于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而言,历史好象突然加快了自己的步伐,社会政治风云变幻令人眼花缭乱。乌克兰的政治舞台也突然活跃起来,在90年代初不足一年半的时间里发生的骤变一幕接着一幕。
1990年7月16日乌克兰的议会(确切说,苏联的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在苏联即将解体的总背景下,迫于乌克兰群众组织的要求,发表了“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
1991年8月19-22日莫斯科发生未遂政变。乌克兰不失时机地利用了这个局势。乌克兰议会于8月24日宣布了“乌克兰独立法令”,数小时后通过并发布了新国旗、国徽、国歌,在苏联的非俄罗斯诸加盟共和国中,率先宣布独立,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过程。
同年12月1日乌克兰举行了全民公决,以92%以上的绝对多数赞成票确认了乌克兰独立法令,并选举出国家总统(л.克拉夫丘克)。至此,一个新的国家——自主的独立的乌克兰——诞生了,乌克兰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乌克兰民族数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独立实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即于1992年1月4日宣布承认新独立的乌克兰国,双方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毋庸讳言,我们对乌克兰这个国家及其人民不甚了了,对今日的乌克兰如此,对其过去尤甚。就一般人而言,过去习惯于把苏联看作一个国家整体,只知道乌克兰曾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重要一员,是苏联的粮仓……。至于乌克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间在历史上的复杂关系,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兴起——消亡——复兴的悲剧性命运,可以说就不那么清楚了。这种状况与当前中乌两国友好关系迅速发展的形势显得极不相称。为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传统友谊的不断巩固,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加深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了解。
乌克兰是个国土辽阔、经济资源丰富、文化传统悠久的欧洲国家。乌克兰位于欧洲的东南端,面对进入亚洲的门户,与地中海诸国相望。由于地处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主要通道上,乌克兰便成为历史过程中西方与东方两种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文化交汇与碰撞的区域。一方面,通过黑海地区乌克兰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古希腊、古罗马和拜占庭文化的有利影响;另一方面,处于贯通欧亚的大草原西端的乌克兰,在历史上曾长期遭受骠悍的游牧民族的骚扰和掠夺。与这些侵袭者旷日持久的周旋与斗争,极大地耗损了乌克兰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乌克兰是个平原之国,除不多的森林与丘陵地带之处,其国土的95%是开阔的平川草原。源于北方的三条大河注入黑海,其中长达2285公里的第聂伯河将整个乌克兰切割为东西两大部分。这三条河流及其无数纵横交错的支流,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水资源,加之总体上温和的气候,造就了乌克兰闻名于世的肥沃的黑土地,它几乎占这个国家总面积的2/3。此外,乌克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煤和铁矿石为主。就自然资源而言,乌克兰是欧洲最富庶的国家之一。然而,平原之国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乌克兰缺少天然屏障,易受攻击。再加上周边国家与民族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便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乌克兰历史命运的一个突出特点:与世界上许多民族不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乌克兰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乌克兰土地支离破碎,分属于比乌克兰强大的多个周边国家。
当今的乌克兰东部、东北部跟俄罗斯相邻,西北部与白俄罗斯接壤,西邻波兰与捷克,西南为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濒黑海、亚速海。国土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由西到东绵延1300公里,从南至北900公里,人口5.200万(其中乌克兰族占75%)。人口大致相当于法国,疆域略大于法国。人口虽不及德国,但领土约为其两倍。若把横跨欧亚的俄罗斯计为欧洲国家,那么乌克兰就是仅次于俄罗斯的欧洲第二大国。乌克兰国家今日的版图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
斯拉夫人属于自古生息在东欧的土生印欧人。多数学者认为,斯拉夫的原初祖国在喀尔巴阡山北坡、维斯拉河谷和普里皮亚季河流域。7世纪时东斯拉夫人集聚在第聂伯河西岸一带。7-8世纪东斯拉夫人占居的地域逐渐扩展,在后来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的俄罗斯土地上形成了14个大的部族联盟。乌克兰人的直接祖先便是东斯拉夫人的南支的一组部族。
基辅罗斯(以基辅城为其首都)是乌克兰人的第一个国家(一般认为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即后来分别形成的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和俄罗斯族〉的国家。关于基辅罗斯的历史继承性问题,在历史学界,尤其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存在不同的看法)。其领土东起喀尔巴阡山,西至伏尔加河,北起拉多加湖,南及黑海。9-12世纪初是这个国家逐步发展强盛、直至鼎盛的时期。基辅罗斯成为当时欧洲最发达和经济最繁荣的社会之一。从12世纪起基辅国人开始把自己生息的这块土地又叫作“乌克兰”,称自己为“乌克兰人。”
12世纪中期基辅罗斯日趋衰败,分裂成许多国小民寡、互不隶属的公国:基辅公国、佩列亚斯拉夫公国、切尔尼戈夫公国、斯摩棱斯克公国、波洛茨克—明斯克公国、图罗夫—平斯克公国、加利奇—沃伦公国、特穆塔拉干公国、穆罗姆公国、弗拉基米尔—苏前达尔公国、梁赞公国、诺夫哥罗德公国、普斯科夫公国等。13世纪中期开始,第聂伯河两岸以及归入基辅罗斯的东北平原地区(克利亚齐马河、卡马河、莫斯科河等流域)频频遭受蒙古鞑靼人的袭扰、掳掠与蹂躏。1240年基辅城被摧毁,在这些公国中加利奇—沃伦国继承了基辅罗斯的文化与社会传统,可以看作基辅罗斯发展的最后阶段。加利奇—沃伦于12世纪初脱离基辅罗斯。最初这本是两个公国,地处古罗斯西南部最富饶地区。12世纪末沃伦的王公征服了加利奇,于是形成了加利奇—沃伦公国。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它东西两面受敌:在东方,蒙古鞑靼人对第聂伯河沿岸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破坏性侵扰不断,西方的邻国匈牙利、波兰、立陶宛伺机夺取其肥沃的土地。该公国终于1259年被打败,不得不称臣于金帐汗国。
14世纪中期始,加利奇—沃伦公国成为邻国,尤其是立陶宛和波兰争夺的对象。到1370年几乎全部沃伦的土地都落入立陶宛的统治,波兰则吞并了加利奇。此后立陶宛大公们逐步把切尔尼戈夫公国、诺夫哥罗德—塞维尔斯克公国、基辅公国、佩列亚斯拉夫公国的土地都兼并了过去,又把蒙古鞑靼人挤出了波多利地区。
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开始侵吞邻国领土。1503年伊凡三世武力割占了乌克的切尔尼戈夫—塞维尔斯克地区。而后又多次吞食乌克兰土地。
1569年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合并,组成一个国家——波兰立陶宛王国,波兰的势力进一步扩展到东部乌克兰的地区(基辅、切尔尼戈夫等)这个国家强化了对乌克兰政治统治、经济压榨和宗教迫害。16世纪40年代在第聂伯河下游河岸小岛和急流险滩一带形成的哥萨克扎波罗什营地,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乌克兰国家性的体现。乌克兰土地的捍卫者——哥萨克一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便成为此后乌克兰历史与文化的核心角色。其实,前此的两个多世纪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乌克兰国家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为了反抗波兰贵族大地主和乌克兰封建主的统治与压迫,从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乌克兰哥萨克与农民不断举行争取自由的起义与暴动。
1648年初,乌克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以哥萨克盖特曼(首领)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为首的哥萨克起义,得到乌克兰农民的纷纷响应。义军在第聂伯河下游起义,起义迅速席卷乌克兰全境,发展成为反抗异族侵略与统治、争取自由和建立乌克兰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经历了6年曲折的发展与错综复杂的变化。为了抵御波兰、立陶宛和土耳其的侵吞,维护乌克兰的自治和生存权利,赫梅利尼茨基迫不得己寻求俄罗斯的庇护,最终于1654年1月18日在佩列亚斯拉夫城召开拉达(群众大会),公开决定赫梅利尼茨基政权控制下的那部分乌克兰合并于俄罗斯帝国。然而事态的发展是赫梅利尼茨基所始料不及的。在他看来,这理应是两个国家之间结成的某种联盟,是宗主国与受庇护国的关系。事实上条约也规定给予乌克兰以自治权(自主管理、立法权、一定的外交权等),但只维持了5年的时间。1659年沙皇政府又迫使赫氏之子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把乌克兰降格为俄国范围内的一个自治单位。13年后(1667年)波俄战争中波兰败此,波兰王国与沙皇俄国签订协定,正式瓜分了乌克兰: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划归俄国,位于右岸的基辅及其附近地区暂由俄国治理2年。19年后,根据1686年俄波签订的“永久和约”,基辅及其附近地区便永远割让给沙皇俄国。到了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任何形式的自治都荡然无存,乌克兰沦为俄国名副其实的一个省份,甚至连语言文字都遭禁用。
18世纪下半叶(1772年)俄国与奥地利、普鲁士第一次瓜分波兰,俄国占领了波兰东北部的领土,其中包括西德维纳河、德鲁季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乌克兰地区。第一次俄国—土耳其战争后,俄于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第二次俄土战争中,俄国把自己的边界从第聂伯河推进到德涅斯特河。并入俄国版图的这一地区改称“新俄罗斯”,并且根据俄土“雅西条约”,土耳其承认了俄国对克里米亚的吞并。
18世纪末,1793年沙俄与普鲁士第二次瓜分波兰,根据彼得堡协定,俄国吞并了25万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包括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基辅地区、沃伦地区、波多利地区)。
本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法西斯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秘密条款中商定瓜分波兰,将全部西乌克兰土地划归苏联。随后,纳粹德国于9月1日进攻并夺取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9月17日苏联军队进占波兰东部并占领了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居住的所有地方。于是西乌克兰被并入苏联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1940年6月,苏联迫使罗马尼亚割让北布科维那和伊兹梅尔,将其划归苏联乌克兰的版图。
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说服英国和美国同意苏联将西乌克兰这些以乌克兰人为主要居民成分的地方划归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根据1945年雅尔塔会议,苏联迫使重新恢复的波兰国向苏联对加利奇和沃伦地区的领土要求让步。至此,波兰人彻底退出了乌克兰,结束了几个世纪它向乌克兰扩张的历史。
二战结束,苏联又说服了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放弃对布科维那和外喀尔巴阡的领土要求。1945年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正式并入苏联乌克兰。至此拥有700多万人口和11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西乌克兰全部成了苏联乌克兰的组成部分。至1945年底苏联乌克兰的领土扩大为58万余平方公里。于是,多少世纪以来所有的乌克兰人第一次聚集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领土之内。
最后,1954年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大举庆祝乌克兰“重新合并”于俄罗斯300周年。最高苏维埃宣称,为了显示俄罗斯人民对乌克兰的“兄弟情谊”,决定将克里米亚由俄罗联邦转划归乌克兰加盟共和国。
从上面对当代乌克兰版图形成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出,目前乌克兰的领土基本上是从15世纪末以来约4个半世纪中(其中近340年乌克兰处于沙皇俄国和苏联范围内)由俄罗斯帝国和苏联逐步兼并而成的。这就是1991年12月1日宣告成立的独立自主的乌克兰国所接收的国土遗产。
在一定条件下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基辅罗斯曾是乌克兰民族的第一个国家,其后这一社会与文化传统与加利奇—沃伦公国所继承,而该公国最终于14世纪下半叶被立陶宛和波兰吞并。在此后的五个半世纪中,乌克兰民族始终不曾有过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国家形式,乌克兰的土地被多个邻国瓜分与统治过。当时间推移到20世纪初,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俄国的沙皇王朝彻底覆灭。从1917至1920年不足三年的时间里,乌克兰处于多种权力中心斗争复杂形势(1917年10月宣布成立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2月成立的苏维埃乌克兰共和国,1918年11月成立的西乌克兰共和国,1919年1月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与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宣布合并)。如果承认1918年1月乌克兰中央拉达发布的第“四号公告”中宣布乌克兰独立是某种企图获得民族独立的法律行为的话,那么它也随着乌克兰资产阶级与民族主义政权的失败而告终。事实上从1919年春开始,苏维埃政权即完全控制了整个乌克兰,并最终于1922年加盟新成立的苏联,成为当时由4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的一部分。
在随后的70年中乌克兰民族有了自己的国家形式,但在实际上算不上一个独立的国家。乌克兰民族许多世纪建立自己独立国家的夙愿终于1991年12月得以实现。
乌克兰民族多灾多难,长期受异族统治,没有自己的国家。它拥有的是一部忧患重重的历史。一方面,这一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本身决定了乌克兰历史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乌克兰各个历史阶段特定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又限制了对这部历史的研究,它难以获得系统而充分、客观而公正的探讨。时至今日,乌克兰历史的许多重大问题、事件与人物都没有史学界所公认的透彻研究。甚至可以说,乌克兰本国的乌克兰历史科学目前正经历一场危机,太多的问题有待于正本清源。本文仅就乌克兰国土形成的历史作了个粗略的说明,为观察和研究乌克兰国家及其人民提供一块起步的基石而已。
今天,乌克兰终于圆了独立梦。历史又一次向乌克兰人民展示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在乌克兰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化过程中,这种机遇是难得的,故而是值得十分珍惜的。新生的乌克兰国及其人民面临着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内政的诸多方面以及外交方面复杂而困难的问题,百废待兴,创业维艰。乌克兰人民能否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把复兴的国家建设成为无愧于欧洲第二大国之称的强大与繁荣的国家,时间将会作出最公正的回答。
标签:基辅罗斯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俄罗斯乌克兰论文; 波兰总统论文; 民族独立论文; 沃伦论文; 苏联论文; 军事论文; 乌克兰东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