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琴
兰溪市人民医院急诊室 浙江(321100)
[摘要]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医院管理、护理人员、患者自身以及社会等都是急诊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本文即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分析了存在护理风险的高危环节如执行医嘱、护理记录、交接班、患者转运等。最后,文章总结了相关的防治对策,即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
[关键词]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医疗界普遍认为,医疗护理管理风险无处不在。在急诊部门,由于收治的多是急重病患者,且患者的流动性较强,因此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大风险。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安全护理管理存在的风险,并对高危环节进行纤细介绍,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1 护理风险管理的概念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少检查治疗、护理方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救治和护理病人过程中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医护人员可能产生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2 急诊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2.1 急诊的特殊性
2.1.1 急诊病人的特点
急诊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事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至突发伤、批量伤病员的救治,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随着急诊量逐年增加、急诊科出口不畅,滞留很多危重病人,导致急诊护理服务内容增加。
2.1.2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急诊病人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危急、抢救几率大,护理操作频繁,工作预见性难。而护士的急救技能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并承担着较大的责任。
2.2 护理行为所致风险
2.2.1 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能不佳
作为急救的前沿,护士应具有丰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具有病情观察的判断力,如基础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因操作技能不高、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不足、临床经验欠缺、病人对其缺乏信任感等因素影响着病人满意度。
2.2.2 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护理人员紧张忙乱,家属焦急,情绪激动,护士来不及与病人或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短时间内不能满足病人的所有需求,导致矛盾或纠纷的发生。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护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护患沟通成为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高危因素。
2.2.3 法律意识淡薄
大多数护士忽视和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特别是患方的权益。不懂得自己履行的义务职责与法律的关系,未将自己的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联系在一起,故在护理工作中言行不慎、做事不讲方法,导致护理纠纷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护理文件所致风险
在医疗、护理纠纷中,唯有护理记录才是判定护理工作质量的标准。护理记录是检查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好坏最客观和全面的记录,所以在用法律手段解决医疗纠纷时,很多问题都是从记录中发现并作为患方举证依据。护理记录单常见的缺陷是,对重症病人的护理内容记录不及时、不准确,未能动态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
2.4 护理风险隐患
在医院系统中,医疗设备运行及医疗服务实践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所有人员、设备、服务都存在着风险。如管理者思想麻痹、风险意识淡薄、管理环节上未形成相应的应对风险计划和措施,风险来临时协调能力不够,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危机。医护合作性行为也是风险高危环节,抢救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也直接影响抢救质量。
3 管理对策
3.1 增强法律意识,强化风险意识
通过举办法律知识学习班,组织医疗、护理纠纷个案分析会等,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项制度的培训,以实践操作的形式考核验收,不断提高对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正确认识风险的发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避免、控制风险。
3.2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是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保证。针对急诊护理,以国际认证的ISO9000标准为依据,制订急诊医疗服务过程控制程序,提高了急诊护理服务质量。建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组成的3级护理风险管理监控网络体系,形成一个严密的监控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3.3 提高急诊护理实践水平
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和性质,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安全护理管理的重要一环。继续教育与高层次护理教育相结合,学习理论新知识;做好分层次的岗位培训和考核,使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专科护理管理,培养急救护理专家,促进急诊护理专业化,为病人提供全面、系统、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
3.4 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
“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录做过的”,规范护理文件记录,形成可追溯性的法律证据。要求护理记录必须严谨无误,护理文书书写的准确和抢救记录的严谨详实,应经得起时间、科学和法律的检验。组织学习护理常规和专业理论,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中,改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3.5 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沟通技巧
更快、更有效、更舒适、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满足急诊病人的需要,是现代急诊的服务模式。在急诊护理服务中,护士要善于捕捉病人的服务需求,满足病人对服务精细化的要求。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心理特点,以关心、细心、耐心的态度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掌握技巧, 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3.6 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
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在护士和病人间透明化,变“家长制”模式为“理解配合”型模式,达到了双方互利的目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预告制度,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病人满意度。
4 小结
我国医院的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是当务之急。制订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持续的护理教育培训,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建立护理风险评价体系,这是现阶段主要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萍.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护理,2012,4(4):356-360.
[2]毛海燕. 提高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775-2776.
[3]汪爱晶 .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6
[4]王妹玲. 心理疏导在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
论文作者:祝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4
标签:急诊论文; 风险论文; 病人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病情论文; 护士论文; 因素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