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X2R车厢可卸式运输车可行性分析论文_汪涛

芜湖佳景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根据公司新产品开发需求,对新开发产品从配置、结构、性能、资源、周期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通过详细的分析论证,总体上基本可行。

关键词:车厢可卸式运输车;效率;支撑桥;随动转向

1 背景

目前,传统厢式运输车的货厢总成通常是固定在底盘上使用,正常运营过程一般为:

通过上述整个过程可以发现:有大量时间等待在装、卸货上,使得整车没有高效运用,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车辆购置成本。

车厢可卸式运输车的货厢(又称交换车厢)总成可以脱离汽车底盘,独立支撑,可实现货厢与底盘的快速分离和结合,减少装、卸货时的等待时间,节省底盘数量,使底盘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类似于甩挂运输)。相对与传统的运输方式,车厢可卸式运输车的运输能力可提高60%-70%,运输成本有效降低,对物流方式作出了重大变革。

为了充分利用股东方专用车领域优势,打造具有差异化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特与客户联合开发车厢可卸式运输车。

2 输入条件

客户对联合开发的车厢可卸式运输车底盘提出如表1要求:

表1 客户对车厢可卸式运输车底盘要求

3 可行性分析

3.1 配置分析

根据客户对底盘需求,结合公司车型资源情况,以M卡8×4载货车为基础车型,初步确定车厢可卸式运输车表2配置。

6×2(R)车厢可卸式运输车关键配置

3.2 自重分析

通过新开发车型与基础车型结构差异对比,根据主要模块重量差异,初步估算车厢可卸式运输车整车自重7980kg(40L油),满足客户输入的整车小于8.1T重量需求。

3.3 整车尺寸初步分析

3.3.1轴距分析

参考国外竞品奔驰,结合公司现有产品系列,以及法规对整车尺寸、轴荷要求,通过计算,确定轴距为6000+1350。

表4 竞品对比分析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轴荷分配,整车布置时应根据汽车的布置形式,使用条件及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其轴荷分配。载货汽车公制子午线轮胎负荷如下表5(GB/T 2977-2008)。

表5载货汽车公制子午线轮胎负荷

按照轮胎负荷计算满载前轴荷3550*2/(3550*2+3550*2+3250*4)=0.261,可知表4中前轴荷0.25448,基本满足要求。

3.3.2车架上翼面离地高

按目前的配置及现有悬架结构,车架上翼面离地高度,前桥处:1064mm,中桥处1130mm,(整车前倾角,车架尾端离地高度会大于1130mm),不满足小于1120mm要求。

前桥降重措施:

a取消图示3.1两块板簧垫块可降低高度44mm;

b采用富华桥,桥落差相对基础车更大,可降低整车高度约10mm。

后桥降重措施:

a取消图3.2所示两块板簧垫块可降低高度48mm;

b后板簧支架上抬,可降低整车高度约14mm,如图3.2所示:

图3.1 板簧垫块

图3.2板簧支架

采取以上降低整车高度后,车架上翼面离地高度,前桥处:1010mm,中桥处1068mm,车架尾部1109mm,满足小于1120mm要求。

前后高度差小于90mm(测量位置前端为驾驶室后端面处,后端可从车架尾部往前1000mm处测量),满足要求。

3.3.3 整车姿态分析

通过计算,整备状态整车姿态角为0.55°,满载状态为0.1°,整备和满载状态都有前倾角,考虑轴距较长,基本可行。

3.4 动力性经济性

根据车型使用工况,及客户需求,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主减速比选4.11时,最高车速为140 Km/h,经济车速为76~96Km/h,最大爬坡为40%。满足客户需求。

3.5通过性

3.5.1 离地间隙及纵向通过角

前轴处最小离地间隙为250mm,一二周之间最小离地间隙为325mm,后轴最小离地间隙为215mm,纵向通过角为15.5°。因为使用工况较好,可以满足要求。

3.5.2转向性能

按内外转角40/32.5校核,最小转弯直径:22.59m,通道圆外直径24.16m,通道圆内直径14.1m 。通道圆外直径满足GB1589要求的小于25m。。

3.6 新增资源盘点

基于以上新开发车型配置,主要新增资源为YC6L270发动机(已引进此系列发动机,暂无270马力段,需新引进)、后桥及悬架模块、车架总成(需配合悬架新开发)。

3.7 周期分析

主要为后桥及悬架模块的引进,通过与供应商技术交流,开发周期满足要求。

3.8 风险分析

此类车型属首次开发,后悬架及桥模块、车架都为新开发,但后悬架及桥模块为供应商成熟资源,竞品已批量使用,初步分析可行,最终方案需要CAE分析及后续试验验证可行性。

4 总结

通过分析竟品、我司现有产品,以及相应的计算,6X2R车厢可卸式运输车开发基本可行。

参考文献

[1] GB1589-2016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2] 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 GB/T 2977-2008载重汽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4] 王望予.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汪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  ;  ;  ;  ;  ;  ;  ;  

6X2R车厢可卸式运输车可行性分析论文_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