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集资企业集团发展的热门话题_企业经济论文

加快集资企业集团发展的热门话题_企业经济论文

热点话题 加快资本集中发展企业集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话题论文,企业集团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集团是适应现代生产力规模经济和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只有当生产要素(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资本等)集中到一定规模,才能成本最低、效益最好。

十几年来,上海的工业企业集团已经历了三个阶段:(1 )产生时期(1979年—1987年)。随着行政性公司解体,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产生了一批企业集团。(2)调整时期(1987年—1994年)。1987 年国家体改委和原国家经委发布了《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特别是1991年国务院以国发[1991]71号文批转了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以后,我市工业企业集团从自发形成发展到纳入国家计划指导的调整时期。(3)发展时期(1994年7月1日《公司法》施行起至1997年)。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公司法》的实施使企业集团的发展开始纳入法治的轨道。

去年以来,随着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和全社会大工业管理新体制和逐步形成,我市的工业企业集团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资本结构的调整,正在加快生产要素的适度集中,以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今年四月份,国务院以国发[1997]15号文批转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关于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增强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功能,多渠道增补企业集团资本金,发挥其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等要求,这就为企业集团进一步健康快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和规范动作的法律框架。

无论是考察经济发达国家企业集团发展的轨迹,还是总结我国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人们都不难发现,企业集团的发育、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集中,优质资本优势扩张的过程。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是,我们该怎样抓住机遇,通过加快资本集中,使企业集团尽快步入稳定发展的成长成熟期。

为使资本迅速向优势企业集中,为使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认为,在现阶段企业集团必须坚持“四个结合”的发展原则。

一、企业集团的发展必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实践早就证明,没有资本联结纽带的联合,是一种十分脆弱的经济关系,这种松散的联合是经不住市场竞争的冲击的。真正的企业集团应是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形式,母公司与众多企事业法人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要加速生产要素集中,要使优质资本扩张,必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因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是企业集团发展的最为基本的条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要改变政府是资源配置唯一主体的格局,要逐步合理地界定政府、企业与市场各自在经济体制中的职能,尤其是要重视如何形成现代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以铲断传统体制延续下来的产权关系的“行政链”来提高经济体制的动作效率。

建立出资人制度,是政资分离、政企分开行之有效的途径。把主管工业局改制成国资授权的控制股公司,或对一些大集团公司进行国资授权,使它们成为投资主体,这对于大多由原行政性公司改制而成的我市工业企业集团母公司明确出资人,母公司出资组建全资子公司、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参股企业,构架母子公司的资本结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为集团公司实施扩张,加快资本的集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规范运作的法律环境。

问题在于,国有控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出资人,集团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控股子公司、参股企业的出资人,必须转变机制,决不能藉所有者或出资人的身份,以行政权直接干涉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作为出资人,在行使怍益权、重大问题决策权和经营者选择权之外,管理重心应尽快转移到搞好集团发展的战略规划,把握好战略目标的实现步骤以及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与效益上来。

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现状不能令人乐观,“产权关系行政系列化”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在集团的组建、培育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行政推动,往往是主要的动因,甚至是唯一的动因,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我们提出发展企业集团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企业集团的发展必须与公司制改制相结合

公司制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使我们的企业能从产权关系的行政链中摆脱出来,依法取得法人财产权,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应按《公司法》的要求进行改制。

1.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公司制改制

我市工业企业集团,除汽车、电气、长江计算机、梅山等集团公司是国资授权的投资主体,其他均为由控股公司出资设立的二级公司。因此,其改制的取向当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实体。即(1 )要尽量不搞国有独资的子公司;(2 )不要搞形式主义的行政性公司翻牌(俗称“搭搁楼”)。

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弱化国有资产产权关系行政系列化,有利于强化企业的法人财产权,这对于企业转变机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否则,百分之百的纯国有企业是很难拒绝上级行政部门的各项指令的。

设立经济实体性的集团公司,即按《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母公司对其控股子公司、参股企业的投资,累计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集团公司的净资产要大于累计投资额,这就意味着集团公司必须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经济实体。

但是,现实中运行的企业集团,在改制过程的这两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虽然市经委批准设立的50多个集团公司中,除四家之外,绝大多数的集团公司已完成了改制工作,但是(1)74.5 %的集团公司仍是国有独资形式的;(2)由于各种原因, 将近有一半以上的集团公司,累计投资额超过净资产的50%,有的至今还只是一个类似行政性公司的管理部门而已。这对于加速资本集中,通过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发展企业集团是极为不利的,换个角度讲,这些集团公司不具备以自有资本对其他资本实施调控的能力,因而很难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通过资本扩张,把自身做大做强。

集团公司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来讲,是一种致命的不足,这些不足已开始引起集团公司经营者的重视,不少集团公司的领导已在谋划,要重组母公司,要发挥母公司核心企业的作用。比如,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我们希望这种重组越快越好。

2.企业集团子公司的公司制改制

母公司出资对集团成员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是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体制形成的重要环节,不过这项工作显然还未引起各工业企业集团的普遍重视。据市工商局的最新统计,全市应进行改制的企业有四万多家,但完成公司制改制工作的仅2000家,改制率仅为5%。 企业集团子公司改制的情况高于5%,但子公司改制滞后的现象是不容置疑的。 当然,子公司改制滞后有其客观原因,(1 )按有关法规规定,集团公司子公司不能再设国有独资性质的全资公司了,即投资主体必须多元化。集团公司在短期内不可能找到那么多的合作对象,对子公司进行一揽子改制。(2)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有一个过程, 新的子公司设立也有一个过程。(3)未改制的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各自的效益、 生产经营情况不一样,分配的情况也不同。重组并对其进行改制也确实需要谨慎一些。但子公司改制滞后,对母子公司体制形成的影响,特别是使母公司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这项工作将成为下一阶段企业集团发展的重点工作。

3.要严格地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行为

无论是建立出资人制度,还是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的公司制改制,作为现代企业都应严格地按《公司法》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行为。董事会要对全部法人财产负责,而不是只对部分股权负责;经理要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只对任命他的上级行政机关的领导负责;监事会要加强日常的、动态的监控,而不是只作事后的督察,等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使改制后的公司的法人财产权进一步独立化、自主化,可以使企业作出适应市场机制的动作以及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的各项决策。

三、企业集团的发展必须与资产重组相结合

资产重组的本质是优质资本的扩张。资产重组具有不同的主体。政府是宏观规划动作的主体。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要行使出资者的权利,通过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存量资产的盘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对资源合理配置,使国有资产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得以优化,从而使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得到提高。其中包括培育组建和扶持企业集团。二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通过制订各种政策和法规,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乃至行政的手段,来完善经济制度,规范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以确保资产重组能有序地进行。其中企业集团是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

企业则是资产重组的微观主体,资产经营是主要形式。企业要以通过股份制改造、公司制改制、争取公司上市、发行各类债券、产权产易、购买与兼并重组、分立与剥离重组、破产重组、所有权重组、资本结构优化以及增资减债的“六个一块”等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达到资产重组的目的。企业集团中的优势企业,特别是母公司,运用上述手段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达到资本集中的目标。

然而,企业集团在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施资本扩张和组织扩张,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尽管多角经营可以是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的一种选择,但作为工业企业集团,以主业为主,应向上游和下游相关的行业拓展,或与同类企业联合,也可以购并同类企业,以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这就是经济学企业发展史中所称的“纵向发展战略”和“横向拓展”的途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从桑塔纳轿车、摩托车进一步向别克高档轿车、面包车、大客车系列化发展,并且对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控股,以发展车用电子部件,大大拓展了生产经营的规模。但也有不少企业集团,把重点放在房地产开发,期货交易等方面,这对于企业集团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极为不利的,至少是弊大于利。这一点在当前对企业集团抓大扶强的工作中,特别是市54家重点扶持的企业集团,在确定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四、企业集团的发展“制度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企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企业集团作为高级形态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形式和发展更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逐步演变成长起来的。“制度创新”可以使同等水平的生产力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来,但工业企业集团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使生产力水平要有新的提高。所以,企业集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改制的同时,更要努力使自己形成一种科技进步的机制,“制度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

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的因素比重从本世纪初的5%—20%提高到60%以上。许多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企业集团,他们用于技术开发的研究费密度(研究费与销售额的百分比)普遍较高,通常都在10%以上,并且还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反观我们的企业集团,由于种种原因。科技开发经费的投入普遍太少。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究费密度1996年仅为1.5%。前不久,市经委专题调查的一项数据表明,经过挑选目前状况还算较好的一些集团和企业,研究费密度也只是比1.5%略高一些。 在年销售额数百倍于我们,研究费密度十几倍于我们的情况下,今后我们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能赢得生存的空间吗?

因此,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加快资本集中,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技术创新,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则是企业集团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上海在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中,正进入迎接21世纪到来的“再三年”的冲刺发展阶段,新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我市工业企业集团的突飞猛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果我们能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加快推进资本适度集中的进程,那么,上海工业企业集团就一定能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上海发挥“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标签:;  ;  ;  ;  

加快集资企业集团发展的热门话题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