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学习阶段,数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跟初中的数学课程相比较,高中的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会更高,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老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高中的数学老师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要积极的去分析和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此去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数学;策略研究
一、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高中的数学对学生的要求特别高,同时学习任务也是相当繁重,涉及到三角函数、圆锥曲线以及立体几何的知识,这些知识中包含很多繁琐的小的知识点,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教材的所有内容才能提高做题能力。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学习科目也很多,这样的学习状况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理解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1、在课堂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合适而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学习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此外,有效的情境创设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学生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内容的时候,老师首先可以拿出一张纸,同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通过测量,一张普通的A4白纸的厚度只有一毫米,现在我把这张白纸进行对折28次,问对折后的白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呢?问题提出后,学生肯定会进入思考,有的学生会认为可能会达到两米多高,也有的学生认为有可能是讲台桌子角的那个厚度。那么在学生猜测和讨论完之后,老师再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一张普通的白纸对折28次后的厚度并不是像同学能猜测的那样,它是可以根据一张纸的厚度算出来具体数的,而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马上要学习的等比数列。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传统的学生被动去学习的状态转为主动的去研究,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更不能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要求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要传授给学生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还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老师适当的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探讨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和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老师在讲到点到直线的距离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些吸引学生的图片,图片中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校园内的学生都在准备去食堂吃午饭,去食堂的路有很多条,有的路线是弯曲的曲线,有的路线是由几条折线段组成,有的就是一条线段,还有更特殊的就是与食堂的连线不但是一条笔直的线段,而且这条线段与食堂门口的那条路是垂直的关系,这样的一个动画展示给大家之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通过观察这个动画,是否可以得出图片上的同学要怎么选择路线才能达到与食堂最短的距离?有学生回答是与食堂门口的路垂直的那条路线距离最短,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设置数学问题了,假设这位同学现在是站在坐标为p(1,2)的点上,而食堂门口的那条路的直线方程为2x+y-8=0,让学生们算一下过点p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也就是说,如果已知直线外一点和该直线的一般方程,怎么利用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式来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呢?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先研究特殊情况,再研究一般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最终推导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这样探究式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起来。因此,高中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数学问题中进入自主思考的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态度,使教学活动可以开展的更加顺利。比如,老师在讲授平面的基本性质这节内容的时候,如果老师光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去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话,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不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而且还达不到课堂应有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适当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步步提问的教学手段,完成有效教学。比如,“AB、BC、CA两两直线相交,交点分别是A、B、C,证明这三条直线共面这道题,老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进行教学,首先,老师问:这道题中的两两相交能得出什么?学生回答:这三条直线的每两条直线都相交。老师接着问:这道题是让证明三条直线共面,但是到目前我们所学的知识来看还没有一定的定理是证明三条直线共面的,怎么办?学生接着回答:可以先通过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第三条直线也在该平面内。老师再问:那怎么证明第三条直线在那条直线上呢?学生再回答:可以证明第三条直线的两点在这个平面上,就可以证明整条直线也在平面上。弄清楚这些思路之后,老师再开始跟学生一起写出具体的证明过程。通过这些循循善诱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实时的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的结构更加完整,保证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坤.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中学),2015(6).
[2]帕日旦,艾麦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2).
[3]乔丽春.浅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论文作者:陈炫霏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学生论文; 直线论文; 老师论文; 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食堂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