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节列车编组应对潮夕式客流的解决方案论文_蒋赟

四节列车编组应对潮夕式客流的解决方案论文_蒋赟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09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轨道交通发展日益迅速,随着线网规模的形成和逐步成熟,大客流的增长与交通运力之间的尖锐矛盾,一直困扰着轨道交通运营商。深圳地铁4号线(以下简称4号线)港资运营商为缓解日益增长的客流压力,尤其应对潮汐式客流,于2012年自主斥资7亿元人民币,提前20年启动“4改6”车厢增编计划。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4号线 “4/6”编组的列车交替运营方案进行分析,证明其必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4改6”工程;实施困难性;解决方案

引言:

4号线承担龙华区至中心区南北交通要塞的通勤压力,每日每公里客运量达2.8万人次,是平均里程客流承载量最大的线路,也是运作效率最高的线路。如何有效解决4号线的客流疏导问题,成为运营商运营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

1.限制4号线运输能力的主要因素

1.1客流强度大

据4号线统计,由于深圳近年强化以地铁为骨干的交通运输政策,以及龙华区高速发展而急速增加的城市南北交通需求,4号线因贯穿龙华区和市区CBD,其客流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目前深圳地铁线网运营里程285公里,4号线约为20.5公里,占比7%。2017年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均客流量达450.61万人次,4号线日均客流量为57.48万人次,占比12.76%,成为客流增长最迅猛的轨道交通线路之一。

1.2“潮汐式”客流特点明显

4号线潮汐客流明显,因其线路短,直接贯通深圳市的南北交通,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龙华区居住、市中心上班,早晚高峰的客流占据全天客流的50%以上:早高峰13.6万人次,晚高峰15.5万人次,由此可见,早晚高峰不仅客流强度高,而且上下行客流差异巨大,单方向客流极其拥挤。

1.3信号系统限制

由于4号线信号系统的设计原因,清湖与福田口岸均为站前折返,时间150秒,追踪最小行车间隔120秒,为信号系统设计的最小值。通过两端终点站折返功能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在车站后方加折返线及相关渡线以满足站后折返,不具备可操作性。

1.4可运用车辆数量限制

投运的车底数量与列车的运行周期(T周)、高峰小时发车间隔(t间)、备车数量(t备)有关,计算公式为:N辆=[T间/t间]+n备;4号线列车数量为[68分钟/2.5分钟]+1列备车=28列。目前4号线的车底数量为28列,但须预留列车进行定修、架修及大修,无法全部投入到可运用车辆,故实际可运用车辆数为26列。根据客流增长的历史数据、客观条件进行客流预测分析,必须在4号线三期北延开通前购置整列新车以满足4号线北延线路开通后的客流增长。

1.5列车编组数量限制

根据4号线的设计规划,近期和中期,4号线列车全部是4节编组,但线路设计为6节编组。可通过增加列车编组来提高运输能力。

2. “4改6”工程简介

4号线“列车扩编(4改6)改造工程”(以下简称 “4改6”工程)整体项目包括前期规划及合约签订,车辆、供电系统、安全门/屏蔽门、信号系统等基建设备改造及调试验收。“4改6”工程,对硬软件、配套工程有高难度要求,并包括各部门相关流程程序检讨更新,4/6节编组列车混合运行的行车安排及对应的员工演练和培训,有关“4改6”工程改造及运营的风险评估,相关的应急预案及指引的优化更新,媒体宣传及乘客教育等工作。

“4改6”工程从2013年3月正式开始实施,2014年1月26日首两列6节编组列车上线运营,至2015年1月30日,最后1列4节编组列车退出正线服务,4号线运营商的项目和运营团队以每月上线2列6节编组列车的速度推进“4改6'工程。此项目规模庞大,过程复杂,如何达到安全高效、成本节约、不影响运营服务质量等问题成为4号线重中之重的运营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方案实施困难及解决方案

“4改6”车厢增编工程,不仅是在原来4节列车的基础上增加一节拖车和一节动车,还包含列车设计、生产制造、装配成车、车载和轨旁信号、供电、屏蔽门系统的同步扩容、更改及总体调试。

3.1. 实施困难

3.1.1信号系统

“4改6”工程,在运营线路上进行,信号系统改造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六节列车停在四节停车点、四节列车停在六节停车点等,而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运营延误、乘客落轨,人员伤亡。

3.1.2屏蔽门/安全门

当4节编组列车停在6节车位置,如果屏蔽门联动或通过就地控制盘打开全部6节屏蔽门,存在站台5、6节车厢处候车乘客跌落轨行区的风险。全线15个车站在5、6节车的位置安装及改造屏蔽门/安全门超过200个,如何在设计上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此类风险,需要进行大量的联动测试、收集数据,不停升级优化,直至改造后安全运行。

3.1.3早高峰大小交路

为最大限度利用运能,覆盖早高峰客流密集车站,缓解“潮汐”式单方向压力,4号线采用早高峰大小交路1:1的运行模式,并编入时刻表。若实施4、6节编组列车同时上线,则须避免6节编组列车单独运行。

3.1.4“4、6”节编组列车同时上线运营

根据列车设计要求,一列AW3载荷情况下的6节列车在30‰坡道(最大工况)只能由一列AW0的6卡列车救援,因此,须保证有2列或以上的6节编组列车结队运行。

3.1.5列车在扩编改造期间同时进行架修作业

4号线于2011年6月16日全线开通,列车车辆分批投入服务。至“4改6”工程期间,已有部分列车运营公里数达40万公里,为确保行车安全和列车可靠度,必须进行架修作业。一方面是列车进行“4改6”改造和架修作业,另一方面是客流日益增长,对运能的需求也在增加,运营商必须在项目和运营中取得动态平衡。

3.2 解决方案

为了不影响正常运营服务,并兼顾现有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施工,“4改6”工程只能安排在每天夜间不足4小时的时间进行,工作时限性要求甚高,但项目部承包商与运营部门紧密配合,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和应急预案,确保不会影响次日的正线运营。

3.2.1信号系统及接口系统的软件、硬件改造

车载ATP增加长短车标识,可在系统内区分6节长车/4节短车,并通过无线报文发送给PTI,PTI将长短车信息发送给ATS,车次号在ATS上用不同颜色的车次框显示。同时,ATS将长短车标识通过主控系统发送给PIDS、PA,识别本班列车和下班列车的4/6节编组信息。

3.2.2屏蔽门/安全门软件、硬件改造

PTI根据收到的列车长短车标识,分别发送开启长门/短门的命令给屏蔽门/安全门控制单元,联动开启4节/6节屏蔽门/安全门。关门命令则统一使用关安全门命令。

3.3.3“4/6”节列车混跑、救援

“4/6”节列车混跑期间,须2列或以上的6节车都具备上线条件后,才能安排上线服务,避免仅1列6节车在正线服务。根据此原则,早高峰采用大/小交路运行,平峰期和晚高峰采用大交路运行,制定运营时刻表及行车组织方案,供运营人员学习并根据潮汐客流特点,安排6节编组列车在尖峰时段投入服务,缓解客流压力。从2014年1月,首2列6节车投入服务后,每增加一列6节车上线服务,便编制相应新时刻表,匹配早高峰大小交路列车运用、尖峰期6节编组列车投入、平峰期运用列车从单一的4节编组过渡到6节编组等,共编制23份时刻表。

3.3.4列车架修作业分解

进行列车架修作业计划,一般是脱产专项进行,25个工作日完成。因此,项目和运营团队与车辆供货商共同协商,创新式把列车架修作业需要的25个工作日分解在周末进行。周五早高峰回厂后进行架修作业,周一早高峰之前恢复上线条件,安排投入服务,如此循环,在2.5-3个月的时间完成1列架修,既满足运营需要,又不影响“4改6”工程。

4. 结束语

“4改6”改造项目历时21个月,改造完成之后,4号线的运能提升50%,有效缓解高峰时段上车难、等候时间长的现象,而且没有出现一起因改造工程导致的延误事件,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为行业树立了标准和典范,获得了深圳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耿连松.城市轨道多交路设置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1-78.

[2] 孙元广,冉昕晨,杨帆航等.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开行方案设计及评价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1).233-239.

论文作者:蒋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  ;  ;  ;  ;  ;  ;  ;  

四节列车编组应对潮夕式客流的解决方案论文_蒋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