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四川省德阳市东汽小学 618000
一、课堂教学语言应充满人文关怀
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讲述时不仅要力求讲得明白易懂,具有科学性,而且应力求达到优美可亲,尊重学生的人文个性,尽可能地使用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期待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文个性,就是要对学生中出现的“越轨”和“越位”的言行给予适度的宽容,使学生真切地感到有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幽默感、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人格特征,给予必要的尊重,从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师生的交往活动应当充满尊重与关爱。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一个道理,如果教师对学生处处尊重、有感情,那么学生则会对该教师产生一定的好感,就比较容易接受该教师的观点;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情感的语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多数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尤其对于后进生,更需要多给予热情的语气:“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使学生倍感亲切,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信心,促使其乐于接受知识和完成作业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诗歌《采莲》,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注重创新,充满探索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对学生不囿于常规的独特见解,教师应及时接住,并予以充分的保护,巧妙地引导,时时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探索、研究、讨论,甚至争论,用商量的研讨口气与学生对话,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双向互动的交流关系,与学生分享独到的思考、见解,让学生取得成功的快感,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以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
四、指导学生更新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旧教学模式,学生常以背诵默写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厌倦,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学好语文,先要养成预习习惯,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试探性地解决问题。何况,一篇新课文,很多都是学生学过的字、词、句,甚至一些生活场景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再翻来覆去地分析,实无必要。其次,学生要敢于质疑,课外提问,课内讨论,学生要主动积极,不能使之流于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看法、观点以及口才,使语文知识能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而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学。再次,学生还要勤于动笔。对于教师的一些辅助性教学手段,如《月光曲》中,如果播放贝多芬的曲子,学生听后便可将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这样,便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能得到充分发展。还有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这一类文章,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写上续编,这也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琥珀》一类文章,便可想想是否还有其它的形成过程呢?动笔记下来。这对听、说、写能力都有所提高,时间一长,事物便会从量变到质变,那么,学生的语文水平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并给他们以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而教师自身则发挥适时的调节进程和恰当点拨指导作用,努力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敢思、敢说、敢做,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论文作者:李 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文论文; 语言论文; 就会论文; 课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