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前言:所谓的核心素养说的就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能力,尤其是社会适应技能和能力与终身学习素质。在国内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成为了热议培养话题,是当代教育改革必须高度关注的项目。从这一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很多内容。第一点语文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1]。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许多的语言知识、文字知识。第二点语言积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征考虑,语文教学中必须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和具备感性能力,积累足够多的语言知识。在量变到质变中升华自我。除了教材以外教师还要利用各种课外读物、课外书籍帮助学生升华自我涵养[2]。第三点熟练语言技能。在学生的技能、技巧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学生的熟练度就会成为自己的能力。当然这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朗读、写作和交际时间。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和表达方法可以升华学生思维,进一步描述和加工学生的理念。第四点学习习惯。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式[3]。学生需要自行具备和掌握各种语文知识学习技巧,形成学习自信和学习习惯。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教学办法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指导,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除了要予以基础知识足够重视度以外,还要做好习惯培养、写作能力培养、课文分析能力培养。
(一)创新方法引导教学
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角色、主体地位。教师要控制好教学时机。教学中,教师需要理性思考,多加感悟,让学生也有独立发表意见和反思的闪光处。在针对性培养中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不可以沿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解决学生过去缺少学习习惯的问题。
教师平时可以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文章有着固定过程叙事,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的无私和伟大。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阅读课文,随后自己说一说阅读后的感受。虽然学生此时能够表现的十分积极,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说道点子上,没有指出为什么要歌颂普罗米修斯。此时有部分学生找到了原因那就是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惜接受惩罚。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多肯定这类同学,当然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要给予批评。教师要让学生形成敢于回答的勇气以及活跃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完成学生思维的有效调动。教师需要重视课文内容的融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实践能力。结束教学后教师可以留一些实践类作业,比如从喜欢的文章中摘抄10句话,并将这些句子用在随笔写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二)延伸课文把握分寸
课文的延伸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教师需要理性看待自己的学生。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不够成熟,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所以此时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养成良性习惯,教师就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要用开放式教学手段,做好课文内容延伸。比如让学生阅读文言文版本的《三国演义》显然不够现实,难度巨大,但让学生阅读白话文版本的则比较合适。
教师要做好引导,重视学生思维激发。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这篇文章不仅是在描写当时周恩来总理的志向,同时也是在反馈当时的社会现实。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周恩来的这句话竟然能够得到校长的肯定与赞扬。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够有效补充学生知识结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自行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延伸。比如自行在网络中寻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搭配背景解读为什么说周恩来总理伟大。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爱国意识,完成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结语: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科目,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开发。要将学生创新素质、综合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提升学生核心品质,为后续的语文教育奠定基础,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冰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9(34):89.
[2]丁夕.新课改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19.
[3]陈娟.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15-216.
论文作者: 杜德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教师论文; 核心论文; 普罗米修斯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