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的教学中,地理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及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本文将主要针对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初中地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61-01
地理探究性的学习,就是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一些价值观的引导之下,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并且以问题为载体,专门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的探究形式的教学的情景。让地理教材与一些相关的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联想以及思考,从而构建地理知识并且熟练地进行运用。
1 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还停留在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方式,学生问了为什么才代表学生开始理解地理。教师在讲述地理时应强调因果关系,先描述一件重要史事,再探讨它的原因并提出解释;如此一来,学生除了记忆,也可训练理解、分析、推理、想象等各种能力[1]。过去的地理教育强调传达地理知识,地理课本看起来是一大堆地名、朝代的堆砌,学习的方法偏向背诵,因此使许多人对于背地理知识非常头痛。地理知识总是应该要与探究过去的意图产生紧密关联,而且唯其能引发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彰显深刻的地理教育意义。传统的地理教学强调地理知识的传授,教师在上课时不易控制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少数不爱发表的学生在讨论中不易获益、少数被动学生不能与他人充分合作、人数过多时会影响讨论效果、实施不当反而会造成学习上的混淆、教师未具备熟练的发问或讨论技巧等。
2 基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以下将主要针对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阐述:
2.1 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
初中课程地理课程标准来看,以一个客观存在、固定的发展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只被要求去了解固定的地理叙述,学习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采用讨论法可培养学生发表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训练学生的辩才、培养学生批评与判断能力、训练学生意识能力、训练学生搜集数据与运用数据的能力、学生可在讨论中相互沟通及交换意见、学生可分享他人的经验与数据、可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性、可培养团体的荣誉感、可训练民主政治中集思广益的群众运作能力、可培养民主素养、培养自学的能力、培养积极正向与负责态度等。
2.2 借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
教学活动的成功,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传达给学生,便必须借助相关的教学媒体,其中计算机多媒体即是近年来常为教师使用的方法之一。在各种媒体形式中,以实际操作直接经验最为具体,其次是依设计经验、情景经验、示范、参观旅行、展览、电视、网络等。当具体的程度递减时,抽象的程度递增;而具体的程度愈高,愈能引起学习的动机,也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寻求师生间的互动着力点
教学是师生寻求教师如何教得更完美与学生如何学得更成功的历程,因此教学者应该透过教学设计,运用适当方法,使学习者学习到学识认知与行为技能。为达到有效的教学,可使用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两种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成败与教师对课程的妥善规划与否息息相关。间接教学是不直接告知学生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论,改以引导学生从教师给予的材料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关联、类推答案,最后形成结论和获取新知。
教师做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教给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例如在教学“居住地的选择和环境保护”时,在我们必须要考虑这样几个条件:第一个,地形和水源。我们选择居住地其地形要平坦开阔的地方,就像平原地区;水源呢,要选择那些水源洁净、充足的地方。这是地形和水源条件。第二个,房屋朝向。房屋朝向要卧室朝阳,通风良好,冬暖夏凉,这样人居住起来比较舒服一些。第三个,交通。交通便利对于你的出行比较方便,但是要注意不要选择机场和火车站的附近。第四个,公共设施。我们要选择公共设施比较完备的地方,就像附近有学校、活动区、医院、银行、商店和停车场等这些周围公共设施比较全备的地方。最后一个,环境质量。地方周围的环境好,应该是绿化得比较好,空气清洁环境比较优雅。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居住环境,要选择这些地方居住。本节课的教学紧贴学生实际。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教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人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居住地、居住地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设计“模拟购房”活动,把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学到了生活中的地理。
2.4 实际考察,老师做好探究引导
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不仅需要在课堂中进行,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进行实际的考察与参观,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中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引发对地理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还需要老师科学地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做好探究[3]。
例如,老师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考察以及参观的实践性活动。可以去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风光,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来源以及那个地区所拥有的矿产资源、环境状况等等,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了解以及实地的考察去明白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的一些因素,并且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4]。当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访谈,有效地设计一些简单的调查问卷或者是一些访谈的资料,让学生在与当地的人民交流的过程中去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去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所进行的探究性的学习。
3 结语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地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地探究以及考察中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操,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慧艳.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6,27(14):73-74.
[2]吴利珠. PISA科学素养评价模型及其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启示[J]. 中国考试,2016,16(03):44-45.
[3]于连之.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2(07):161.
[4]武凯娟.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操作要点[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3):144.
论文作者:库尔班尼萨•麦海提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探究性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地理知识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