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和策略探析论文_党守宽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和策略探析论文_党守宽

党守宽

身份证号码:41030319690115XXXX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海绵城市在2012年被首次提出,2017年,海绵城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政府当下要完成的重点工作。就目前来说,政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所以政府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中是否能有效发挥其职能成为海绵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深度理解

1对海绵城市的深度理解

1.1海绵城市的概念

从“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说明人们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已逐步从表面深入到内涵和本质。本人认为本质是生态的理念,是人的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理性化,也是城市建设由面子工程向里子工程的转变。

1.2海绵城市应“因地制宜”,不可“大跃进”

2016年,针对本市的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局、单位集体讨论过3次,一直在讨论本市海绵城市的特点和主要矛盾,最终探讨出以“平原地形为主,河系发达”为基础,以“黑臭水体治理、积水点改造、充分发挥河道功能、雨水收集利用”为支撑点的海绵城市建设。在完成海绵城市计划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了多个示范工程,有广场类、公园类、楼顶绿化类、开发小区类、道路桥梁类、棚户区改造类等。对示范工程“严把方案关,严把质量关,严把验收关”,从而高质量地使用奖补资金,也为今后的工程做好示范。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理念,在国外需要几十年,在国内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事情,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已经过去,建设速度放缓、经济下行的现实情况下,“大跃进”的建设是非常困难的。

1.3海绵城市建设应该由临时机构转向长期管理机构

既然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长期的工作,那就需要有一种长期管理机构来管理建设和运营,就需要建立一种长效管理制度,从而打破“各自为政”的界限。本市出台了《规划管理条例》和《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制度的保障作用;在城市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的平台上,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组,起到了组织保障作用,从而快速的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但是,仍需要一个机构来长期管理,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验收制度等。

1.4做好技术专家储备和建设项目储备

在本市成立了海绵城市研发中心,这样能够在技术咨询上起到费用低、服务质量好的功效,从而为快速建设海绵城市做好技术保障。

1.5海绵城市建设要有前瞻性

一个是BI M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今后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能够更加形象、更加具体的看到建设成果和建设任务。另一个是雨洪资源异地建设费的征收和使用。要突破“因海绵而海绵,因项目而海绵”的局限,要着眼于汇水分区,打破区块的分割,从小项目的海绵跳到大汇水区的海绵,从破碎化的海绵整合成汇水区的海绵,从雨水的零星收集到大“水库”利用,进而提升到水生态的格局。

1.6用好每一分建设资金

一是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二是搞好项目的论证,三是做好项目的施工管理和验收,四是完善审批手续。

2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现状

虽然目前海绵城市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目前很多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或试点阶段。之所以要在全国推广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城市供排水现代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后期,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与商品房市场的开放,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大大加快,但与之相对比的是,各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排水系统老旧且抗内涝能力较差,城市所依靠的江河湖泊、城市绿地等城市海绵体被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城市遭遇量大时间长的降水时,往往会面临严重的内涝问题,导致城市部分交通陷入瘫痪,基础设施被积水所破坏,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而,鉴于北京、武汉等大中型城市所遭受的内涝灾害事件,中央政府结合外国相关的海绵城市规划思路,在全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方针。截至目前,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中央政府通过发布大政方针、指导意见、建设意见等内容,统筹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第二,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对海绵城市具体工作进行落实。

2.1中央政府统筹海绵城市建设

党中央确认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在2013年的首届中央城镇化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在2017年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财政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上述三部委为了贯彻党中央的全面建设海绵城市精神,分别于2015年、2016年评选除了两批共三十个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济南等。

2.2地方政府落实海绵城市建设

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中央财政支持的三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走在了全国前面。截止到2016年底,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济南、厦门等共计16个城市)开工项目1789个,完工项目725个,完成投资467.09亿元,建设面积313.78平方公里,完工面积150.67平方公里。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北京、上海等共计14个城市)开工项目387个,完工项目70个,完成投资75.09亿元,开工面积105.48平方公里,完工面积23.18平方公里。

3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优化建议

3.1加强对城市海绵体的保护力度

首先,要提升保护城市海绵体的意识。一方面,提升海绵城市建设主体,也就是政府人员对城市海绵体保护的意识;另一方,也要注意加强宣传,引导社会提升保护城市海绵体的意识。其次,要掌握保护城市海绵体的方法。我国将美国的低影响开发理念(LID)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政府应该深入学习该理念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开发对城市海绵体影响的相关技术手段。

3.2扩大试点范围

首先,中央政府继续扩大海绵城市试点范围。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所以我国政府在正式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之前率先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取得宝贵的实践经验用以指导以后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两批共三十个城市参与了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城市水问题不仅仅是这30个试点城市独有的,而是普遍存在于全国大多数城市中的,甚至某些非试点城市面临更为严峻的情况。面对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的各种城市水问题,进一步扩大海绵城市试点范围不仅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具有紧迫性。其次,地方政府自主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省级地方政府可以开展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市级地方政府可以开展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3.3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速度

城市水问题愈演愈烈,海绵城市建设已刻不容缓;另外由于试点城市中仍有部分城市存在内涝问题,社会中出现了很多质疑海绵城市建设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速度,在保护城市原有海绵体的基础上,增加新建建筑、设施的海绵化率,对城市路面进行透水铺装,在道路两旁建设绿化带。将城市的海绵化程度作为对城市进行各项考评的重要标准,对领导不力、项目工程推进缓慢、出现问题的地区进行处罚,对主要责任人严肃处理。

结束语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政府在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目前由于城市建设理念的错误,特别是过分将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作为城市建设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长期处于落后阶段,城市自然水态遭到严重破坏,城市排水基建设施落后,致使当前许多现代化城市都面临着大面积内涝的严重危机与供水风险。因而我们必须贯彻执行中央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加快各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化力度,特别是已面临内涝威胁的北京、武汉等大型城市,提升城市的供排水能力,推动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7,(03):209-210.

[2]袁媛.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

[3]张伟,王家卓,车晗,等.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6(8):44–52.

论文作者:党守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和策略探析论文_党守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