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七个字_亲子成长论文

父母不该说的七个字_亲子成长论文

父母不应该说的七句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该说论文,句话论文,父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鼓励中包含批评太多

□嘲讽孩子

□不认同孩子的感情,不让其得以渲泄

□滥用赞美之词及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

□乱给孩子起绰号

□随便威胁孩子,增加其惧怕心理

□不重视孩子的愿望

当我看着上九年级的儿子拿回来的那张写满了“C”和“D”的成绩单时,我气得双手直发抖,我问:“难道我没有警告过你会发生这样的事吗?”他背过身去,缄默不语,我又穷追不舍地说:“你的问题就在于懒。”我为他的沉默所激怒,又添了一句:“跟你说话真是白费劲,你什么事也干不成!”我的这串连珠炮恰恰就是心理学专家所说的那些对孩子成长最具危害的训话:自以为公正善良的“难道我没有告诉过你……”此时愤怒和失望的我贬低和疏远了自己的儿子,使情形变得更糟。

我们常常对自己孩子说一些并不十分敏感的话,他们通常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然而持续不断的带有伤害性的训话,则有可能对其造成终生的伤害。俄亥俄州克莱弗大学交际学教授迈克尔·贝蒂说:“孩子在家中获得绝大多数交际技巧,作为长期受侮辱和批评的小孩子,成年后则很容易习惯于使用否定性语言,这会给他们日后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带来麻烦。”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们已经明确指出了父母对孩子说的几种最具毁灭性的言辞。假如总是发表这类容易引起误解的有损于孩子的评论,你就可能会逐渐损害孩子现在乃至将来的幸福感。以下是你可能说的七种最常见且最具毁灭性的话。

“你该这么做”琼·约德和威廉姆·普罗克特在《自信的孩子》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幼童在费了很大的努力之后,终于学会了系旅游鞋的鞋带,当他无比自豪地向父亲展示他的成果时,父亲的反应却是:“真不错,可你本该搞清楚哪只鞋该穿在左脚上。”

亚利桑那州心理学家凯文·莱曼是电台“父母论坛”的嘉宾主持,他提醒父母们千万别对孩子说:“应该如何”,他说:“别做改进派,当表扬中附带有批评时,小孩子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批评上。假如你5 岁的孩子正在整理她的床铺,你马上跑过去,一边调整枕头的位置,一边又夸她做得有多么好时,她会在心里想:妈妈说我做得好,但我想她是嫌我做得不够好。”

如果批评来得不是时候的话,即使是建设性的批评也会刺伤人。譬如当年轻人刚刚在自己的自修项目上陷入困境,此时正是他感情最脆弱的时候,既然你和你的孩子都无法改变那个令人沮丧的局面,那最好还是避免作出立即反应,等事情过去后,再努力去研究他的感情,然后与他一道寻求弥补的办法。

“那是他的头发,还是一只拖把”加州精神病学家卡罗里·利伯曼说:“来自父母的取笑是所有奚落中最令人痛苦的,因为在孩子看来,父母对他们的看法就像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奚落取笑会造成心理上的不确定,因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究竟有多认真。”

“我是一个长得比较胖的孩子,我妈妈说我长得像一座砖砌成的屋外的厕所。我知道她并非想伤害我,她总是说:‘这是我健壮的女儿’,但这话听上总让人感到不舒服,而且对于他人嘲笑的那种敏感一直到我成人以后的几年里仍挥之不去。”

“你不是那个意思”父母教育专家阿德尔·费伯回忆道,有一天她的女儿说:“我恨奶奶。”她听后本能地站在母亲的一边,厉声说:“你真不该说这么糟糕的话,你不是那个意思!”

费伯立刻意识到她对孩子说的这些话连自己也并不相信。当我们不断否定孩子的感情时,我们的孩子得到的启示是他们不应该将他们的情感表达出来,他们会开始认为他们应该将气恼以及其他的种种感情藏在心里。

圣安东尼奥的一位牙科卫生学家反复对自己以往的一些做法进行反思,她回忆道:“我为所有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当一个女孩没有按时赴我儿子的约会时,我说:‘她也许有什么事非得同家人一道出去。’”回想起来,她意识到她本不该将孩子的失落感减少到最低程度。当你的孩子表现出最强烈的失望或一种低落情绪时,你不要否定他们,相反,你应该倾听他的诉说,认同他的情感。

一旦一个孩子的感情得到承认,他便能够开始处理他们的感情问题,并且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或许这位卫生专家本应对儿子说:“女朋友失约的确是一件相当令人烦恼的事。”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幅画”佐治亚大学幼儿教育专家玛里琳,古特曼回忆说,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最爱用的一句评语就是:“你这么聪明,你这么伶俐。”古特曼说,事实上他所给予的赞扬如此慷慨,以致于她最终不再相信他的话。

不断得到父母赞扬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就很可能经历大的失望,古特曼说:“当我刚刚成年时,我发现我很难接受表扬,一方面,我期望得到很多赞誉,当我得不到表扬时,我会感到不安;而另一方面,当我真的得到夸奖时,却对之表示怀疑,因为我已经开始怀疑我作为孩子得到的所有褒扬之辞的真实度。

尽管小孩子在他们做得不错时需要正反馈,但父母应以真诚的态度来调节表扬的频率。一个孩子如果总听父母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公主”,而在学校她的鼻子却屡遭男孩子们的取笑,那么她就会对这种反差感到迷惑。迈克尔·贝蒂说:“频频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常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的父母把事情搞错了。并且他们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或者比这还要糟的是,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没有寄予多大的期望。”

要避免说出诸如:“你终于把这段曲子弹对了”或是“我从没有想到你还能学会玩这种游戏”。前一句话给孩子的感觉便是他进步一直很慢。后一句话则告诉孩子你对他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两种说话的方式都使你失去了对他能力表示重视的机会。马萨诸塞州一位名叫弗里达·西格尔的小学顾问说:“这句话应该这么讲,‘那支曲子听上去已经挺好,你的艰苦努力真的得到了报偿。’”

“嘿,你是个疯子”珍妮特·克里斯蒂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她回忆道,她有一个熟人,他总是说他那精力旺盛的两岁的儿子真像个动物。

克里斯蒂说:“这个孩子的行为完全符合正常的两岁孩子的特点,不停点地到处跑,特别好动,然而当这个男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掉这一行为习惯,他继续如此,似乎想努力符合妈妈给他的这一称号。”

贝蒂说:“绝大多数孩子其行为是父母口授的,假如父亲称我为失败者,那么,当某一天糟糕的事真的降临在我头上,我会告诉自己,我活该如此,因为我是个失败者。而当好事情降临时,我会说那只是我一时走运而已。”

纽约州一个父母问题咨询公司的主任帕姆·安克威茨也曾陷入贴标签的陷井,她回忆说,当她的次子4岁时, 她曾强加给他一个标签:“我打开冰箱,看见那里面的6支棒冰每支都被他咬了一口, 我问他这是不是他干的,由于他突然感到了威胁,便说不是,于是我就称他是个撒谎者。”

安克威茨现在意识到由于将儿子逼入绝境,她迫使他撒了个小谎,她真希望自己当时这样说:“你把每根棒冰都咬了一口,我希望你不要再这么做了,因为那样的话,别人就不能再吃它们了。下次只能挑一个来吃。”

克里斯蒂建议父母,表达愤怒时不要伤人,要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不要说:“你真是个懒虫。”试着说:“你的屋子很乱,你该把脏衣服拾起来。”如果把一个男孩子称为“胆小鬼”或“爱哭的人。”就是把对孩子有害的定型强加给孩子。专家指出男孩子懂得表达愤怒和进攻对他来说是合适的,但同时他应该隐瞒自己的悲伤和恐惧的情绪。始终一贯的定型可能会使男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很难处理自己的情感表达问题。

“你要是不……我就揍扁了你”波士顿威洛克学院父母研究中心任弗兰·利特曼提到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承认他总是说这样的话:“假如你不马上收掉这些玩具,我就抽你”。然而他自己也知道他从来也不会真的这样去做。他的两个年幼的孩子或许也深知这一点。正像非真诚的夸奖一样,非真实的威胁同样会暗暗削弱父母言辞的可信度。

试着将威吓换成一种许诺。当孩子在超市磨磨蹭蹭不想回家时,你不要威胁说:“我走了,不要你了!”让他一个人呆在那里,而是换一种方式说:“咱们赶紧回家,那样咱们就有时间在一起玩了。”这个主意有助于产生动力,激起他做其他事的兴趣。通过讲道理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对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效。

“现在不行”俄亥俄州立大学交际学副教授劳拉·斯塔福德回忆道,许多年以前她每天都开车去幼儿园接她的三个孩子。她说:“我总是看到那些父母匆忙地将孩子抱进汽车,以便有时间穿越拥挤的街道,快快回家。”

“通常一个孩子会拿着他的美术习作自豪地向妈妈打招呼:‘妈咪,看我今天做了什么事!’母亲就会说:‘现在不行,回家之后我再看。’对这个孩子来说,这句话是说,‘你和你的习作比不上我的时间重要’。”

在确实很忙的情况下,父母当然可以告诉孩子先等一下,但如果总是这样,就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如何培养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孩子》一书的作者、心理治疗专家雪莉·古尔德的建议值得我们牢记:“孩子对那些能对他们起鼓励作用的行为和言辞反应积极,而对那些使他们泄气沮丧的惩罚、贬低的评价则反应消极。鼓励使希望成为可能,而令其沮丧则会使希望化作泡影。”

(译 黄英)

标签:;  ;  ;  

父母不该说的七个字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