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生产危险点及其预控管理的讨论论文_孔明,贺亚萍,韩笑非,王栋,马龙飞

关于电力生产危险点及其预控管理的讨论论文_孔明,贺亚萍,韩笑非,王栋,马龙飞

(临汾供电公司 山西省临汾 041000)

摘要:电力生产中的危险点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强化危险点分析与有效管理工作,对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危险点的主要特征、生成原因以及危险点分析和预控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电力生产;危险点;防控措施;设备管理

引言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和行为,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危险,一旦危险失控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而电力生产事故发生是当今社会稳定和人民日常生活的一大危害,为减少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电力生产企业的危险点分析与预防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1电力生产危险点的基本特性和成因

1.1基本特性

电力生产危险点的基本特性主要有:①必然性。从电力生产的角度讲,各类危险点的存在有着必然性,只要进行电力生产,危险点就会随之产生。②潜在性。当危险点以单一的形式存在于电力生产过程中时,其并不会显现出危险性,只有当危险点相互作用后,其危险性才会随之显现。③多元性。危险点一般都是以多元化的形态存在于电力生产过程当中,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④连锁性。在电力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点在偶然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连锁反应后激发出的能量意外释放而引起的。⑤可控性。由于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其与一般的事物有共性,即可认知性,既然能够被认识,便可通过掌握其客观规律进行有效控制。

1.2形成原因

要想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先了解其形成原因。危险点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伴随作业产生。由危险点存在的必然性可知,只要进行电力生产作业,就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危险点,这类危险点的危险性一般会随着生产作业的结束而消失。②人为因素所致。在电力生产作业中,人是主体,是整个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人员素质不高,便会在生产作业中出现各种不规范行为,由此生成危险点。③设备性能。如果电力设备在制造或安装过程中存在缺陷,当其投入运行后,这些缺陷便会成为潜在的危险点,在偶然条件下,潜在的危险点便可能演变为安全事故。④管理不善。电力生产作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加之对人员责任的划分不够明确,导致管理上出现混乱,生成管理危险点。⑤环境因素。该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环境,在一些不良的作业环境当中会产生环境危险点,例如照明条件不良,平台、护栏损坏等;二是自然环境,例如雨、雪、雷电、风等不良气候。

2电力生产危险点预控的重要意义

危险点在电力生产中具有较大的隐患,一旦促使其爆发的因素聚集,出现质的变化之后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应当强化危险点的预控工作,这一项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实施危险点预控工作可以强化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将规范操作与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要的条规牢记心间。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与人的思想麻痹有关,强化预控工作可以让工作人员清楚地明白哪些行为、环节容易引发危险,在操作上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则。其次,实施危险点预控工作可以将电力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显现出来,将危险点筛选和提炼出来,让工作人员对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环节具有清楚的认识,相机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有助于强化安全生产理念,提高职工遵守安全操作规则的自觉性。第三,实施危险点预控工作可以提升电力生产作业安排的周密性与科学性,只有充分研究危险点的产生原因与环节,并制定针对性的预控方案,才能够保证应急处置工作有序有效,以及在日常工作安排中融入相关的工作措施,以保证整个电力生产作业有序开展,全力压降安全事故。另外,实施危险点预控工作还可以实现完善安全技术措施的目标,针对系统安全以及设备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完善,提高安全措施的全面性,防范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控制其他因素引发的不确定事件,提高事故防范手段的有效性。

3电力生产危险点的预控与管理

3.1危险点辨识

辨识电力生产作业中的危险点的主要目的是为安全隐患的消除提供依据。较为常用的辨识和查找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排查法。针对电力设备及其所处环境中固有的危险点进行现场排查,主要包括容易发生高空坠落处、与带电部位间距较小处、同杆塔多回线路和交叉跨越处等。②猜测法。根据以往作业所积累的经验和同类作业中出现的事故,判断即将进行的生产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③摸排法。在未正式开展生产作业前,分析作业过程中因违章违规操作而形成的危险点。④分析法。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各类因素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3.2防控措施

(1)危险点消除对于电力设备中固有的危险点,可以采用检修和升级改造的方法消除。对于整改后仍然无法消除的危险点,则应与制造、设计和施工单位及时取得联系,在设备设计、选型和安装中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手段,消除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点,保证电力生产系统的安全。(2)危险点防护对于危险点的防护,应当从设备防护和人员防护这两个方面予以考虑。对于设备防护,可以通过增设防误闭锁装置、强化“五防”管理等措施,降低危险点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对于人员防护,则可采用相应的安全用具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安全帽、安全带、绝缘工具等。(3)危险点隔离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有些场合中的危险点是无法消除的。对于此类危险点,可以采取隔离法降低其对生产作业的影响,例如采取隔离措施、加装安全护栏、设定安全距离等。

3.3强化对危险点的管理

(1)加大现场管理力度电力生产作业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关键。基于这一前提,必须不断加大对现场的管理和审查力度,促使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电力事故都是由操作人员疏忽大意或不规范操作所致,这不但危及到了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还会给电力设备的运行埋下重大安全隐患。因此,要对多发性和重复性事故进行总结,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将之纳入到安全生产条例当中,形成制度。(2)强化设备管理电力设备是电力生产的基础保障,在设备安全管理中,应当实行责任人制度,将运行管理作为主体,对变电部分按照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进行划分,对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按照塔、线、台进行划分,对于重要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当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人员,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电力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修等工作。所有人员在作业时,均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制度操作,并通过采取安全措施和预防控制措施消除危险点,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有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生产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一旦某个环节或细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危险点相互作用,进而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应当充分了解危险点的特性和成因,并在作业前采取有效的辨识方法,在作业中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现场设备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危险点得到控制,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岳剑晨.电力安全性评价的操作要点——危险点分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3(12):88-90.

[2]黄松兴.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的预判及控制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56-58.

论文作者:孔明,贺亚萍,韩笑非,王栋,马龙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  ;  ;  ;  ;  ;  ;  ;  

关于电力生产危险点及其预控管理的讨论论文_孔明,贺亚萍,韩笑非,王栋,马龙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