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市级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建设规划和管理维护思考论文

新时期地市级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建设规划和管理维护思考论文

新时期地市级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建设规划和管理维护思考

许 峰

(作者单位:焦作广播电视台)

摘 要: 本文通过简述《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广播电视新时期建设的工作要求,对标分析现阶段大部分地市级广播电视机构制播系统的发展现状和不足之处,探讨了在“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攻坚落实期和“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阶段,新时期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建设规划和管理维护。

关键词: 制播系统;媒体融合;智慧广电

目前,正处于“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攻坚落实期和“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阶段,做好近几年的广播电视设备建设和管理,事关两期规划的承接,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和巩固舆论阵地的工作要求,对标国家和行业要求,深入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广播电视系统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时期广播电视制播系统发展水平和国家要求

1.1 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家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了《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中简称《指导意见》),确立了建设智慧广电的指导思想,确保了智慧广电建设的目标,提出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推动广电在分发传播、内容制作等方面向着智慧化深入发展,并要求智慧广电增加广度和深度。

1.2 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硬件指标和要求

《指导意见》指出,运用云平台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4K/8K超高清、5G传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达到媒体充分融合的发展目的,做到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具体到广播电视媒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几个重点:一是建立高清制播系统(从采访、素材等前端、到编辑和录制系统,包括传输和接受系统),积极探讨试验4K超高清节目系统建设工程;二是推动数字广播高质量发展,从现在的单声道、立体声晋升为更为高端的环绕声、沉浸声,更大程度地满足大家对广播高质量的需要。三是建立融媒体云平台(加快IP技术应用),全面推动广播电视设备由先期的网络化、数字化向智慧化、IP化等更高端的技术方向转变。

1.3 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行业性质和特点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广播电视制播系统对于安全优质播出有着决定性作用,系统建设的高质量决定了宣传事业发展的高质量,而且,就我们广电行业来说,广播电视制播系统具备重装备、高保障、更新快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及IP技术等方面技术的发展,可以说设备更加轻便化,安全播出更有保障,系统的构建更能体现智能化和融合化,一体式建设需求更加明显。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广播电视机构的多媒体、多渠道特点更有发挥的广阔天地,但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智能化技术融入广播电视机构,借此加快媒体间的融合,减少硬件成本和降低系统复杂度,增加应用功能和“傻瓜式”操作界面,以此减轻技术维护保障压力和降低采编播人员的应用操作难度。

2 地市级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发展现状

2.1 设备更新缓慢,安全播出系数低

传统的制播网架构方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更新换代速度太快。新款式、多功能硬件层出不穷。由于资金投入和安全播出问题,而广播电视机构又不可能总是对制播体系进行更新改造。同时,由于通信网络的发展带给受众的大量“快餐”信息的接收习惯,凸显了广播电视设备尤其是制播系统的滞后。同时,高质量音视频和内容的挤压,也给安全播出带来了不小的隐患。对比国家高清播出建设要求,仅以河南省为例,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市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迎头赶上。

2.2 系统构架落后,孤立网络效率低

为提升党的思想舆论工作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络宣传工作作出重大判断和提出具体要求,即“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等。而目前广播电视的采编播制体系还不能较好地适应网络融合传播的需要,采编播等环节都与互联网绝缘,在素材第一时间传递方面,还需要有高保障的技术措施和硬件建设;在新闻素材的多途径收集方面,还需要有兼容性强的开放式系统;在新闻的多端口分发方面,还需要灵活性强、多功能的音视频传输发布系统。

2.3 素材采集受限,媒体融合速度缓

在地市级广播电视机构,大部分编辑线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不同程度存在编辑站点老化、个别机器运转编辑系统十分缓慢的情况,广播制播网还好,电视制播网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在工作中,迫使工作人员争相选择速度快的机器。一方面形成了资源紧张的情况,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现象。另外,现有电视台制作网、编辑站点都有相对固定的人员或栏目使用,一个制作网就是一个单独的编辑线,全部孤立运行,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系统。在目前素材流通要求十分迫切的情况下,来回下载资料都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智能化建设滞后。

2.4 传播形式固化,媒体受众范围窄

目前,就市级广播电视机构来说,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基本上都拥有多套广播频率、多个电视频道、广播电视报和APP客户端、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全媒体格局。但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只是简单相加,电视、广播、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介各自为政,媒介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一次采集、多次分发、多渠道传播的制播网并没有形成。这就直接导致广播电视的传播是固化的受众渠道和简单的网络受众相加,并没有真正充分运用网络媒体优势占据目前网络的舆论主阵地,仅就媒体受众范围来说,较之前有所下降。

3 地市级广播电视设备建设规划和管理的思路

高清化是广播电视的必然发展方向。目前,省主要频道和大部分省份电视频道都已经实现了高清化播出,但地市级电视由于自身财力及终端的不匹配,距离“全高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地市级广播地市机构可以充分借鉴省级媒体在高清方面成熟的应用经验,根据自身实际,做好采编流程、演播传播、总控调度等高清化设计,从信号源开始,沿着采制系统、录播系统、媒资系统、总控系统、传输系统的广播电视全流程,以点对点考虑为基础,抓好高清系统统筹考虑,确保高清素材容量设计,构建基于自身需要的高稳定性、高安全性和大容量高清采编播制系统。

新时期,要构建融媒系统的云平台,需要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三大关键技术:分布式计算、虚拟化配置、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形成“上下联动、内容共享”的广播电视制播系统整体发展局面。就地市台来说,目前较为经济、实用的搭建方案,是充分利用省级媒体平台提供的云服务能力,以远程“租户”的形式快速构建地方台的融媒体平台,低成本引入指挥调度系统、云内容库、云非编、移动客户端及移动采编发等业务应用,在本地建设最小应急制作系统后通过光缆网实现与“省级媒体云”的互联互通。目前,实现的有河南大象融媒云、浙江“中国蓝云”平台等。将来,云构建成本的逐步降低,地市级台全面建设自身媒体云平台必定会普遍实现。

3.1 进行“全高清”建设和改造

随着媒体融合和IP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广播电视制播技术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地市级广播电视设备建设规划要点和管理思路,应该紧跟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指导意见》,加快消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信息传输边界,进一步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构建大数据云平台为基础,以适应节目素材多格式、节目流转多渠道为根本,以提供多渠道(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APP平台等等)分发为目的,构建新型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突出智慧性、云化和融合性。

EM断路器通常与电能表安装在同一表箱内,可通过电能表发出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其分、合闸,相对于传统微型空气开关,它不仅有简单的过流保护功能,还增加了欠费分闸、分合闸状态反馈等费控辅助功能。它的主要结构包括外壳、操作机构、动静触头、脱扣器等,某型号单相电能表用外置断路器如图1所示。

3.2 推进媒体融合建设要构建云平台系统

During distal subtotal gastrectomy, the lymph node dissection levels are as follows: (1) D0: LD in a volume less than D1; (2) D1: №1, 3, 4sb, 4d, 5, 6, 7; (3) D1 +:D1 plus №8a, 9; and (4) D2: D1 plus №8a, 9, 11p, 12a(Figure 2).

3.3 推进采编播系统建设要充分引进先进制播技术

在宣传报道中应用媒体融合技术,就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R等网络技术,提升采编播制制作手段,实现宣传报道的高效性、互动性和真实性。比如,如果我们在新闻播报中,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引入AR技术,通过AR技术“还原”新闻发生的事实,必将大大增强电视节目的可视性和互动性,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直观性、冲击力强的优势,吸引受众关注,引起受众共鸣,增强传输效果。如果是按照以往的采编播技术,这种节目效果是无法完成的。

我反正抓住一点:是她做长辈的先“黑”我,本来婚前婚后我就有好些不满意,比如每次我们夫妻吵架她表面劝和,实际背地里和她儿子叽里呱啦;我爸妈从老家来看我,送给她自家产的农产品,她却说那土鸡不正宗;我结婚什么彩礼也没要,她还嫌我娘家给的压箱钱太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醋与海鲜长时间同烧,会使海鲜肉质变粗、变柴。同时因为醋的祛腥威力过强,久烹还会将海鲜的鲜味全部去净。

总之,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维护、升级和改造,事关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事关广播电视宣传职能的履行,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抢占网络舆论阵地,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独特性、支撑性作用。全体广播电视技术从业人员唯有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加强自我学习,推动技术革新,才能不负职责使命,持续推进广播电视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欣欣,谭光伟,章剑.基于云服务的市级融媒体平台建设[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12):68-72.

[2]杨智,安永录.浅析媒体融合技术在宣传报道中的应用与创新[J].中国有线电视,2019(1):18-20.

[3]曹桔香,王志杰.电台融合型制播平台“讯听云”架构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9(7):26-31.

作者简介: 许峰(1985—),男,汉族,河南修武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技术。

标签:;  ;  ;  ;  

新时期地市级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建设规划和管理维护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