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 刘自强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 刘自强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已经对建筑工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建筑业中非常关键的施工材料,混凝土被广泛用于建筑业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却屡见不鲜,本文根据已施项目经验针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控制 ;房屋建筑 施工

1、应用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周长为1150.3m,面积约为7.2万m2,基坑长边方向360m,短边方向220m,板厚分别为600mmm,800mm,1000mm,1200mm四种,局部有电梯井、集水坑等,底板混凝土标号C40(P8),属大体积混凝土。通过原材料选择、配比设计、试验比选等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并在施工中需用外加剂(减水剂、膨胀剂),优化浇筑时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测温系统,并进行充分养护,有效解决混凝土裂缝防治难题。

2、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1)原材料选择

选用低热、高标号水泥品牌:选用强度等级为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减少混凝土配合比中总的水泥用量及混凝土水化反应时总体水化热。

外加剂选用:① 选用RAWY高性能聚羟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可以高效减水效果、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渗性、改善混凝土泌水性和保水性、和具有良好的可泵送性等效果。

② 选用F类Ⅱ级粉煤灰,可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泥的总体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对减少砼的裂缝控制有很大好处。

③ 选用SY-G高性能膨胀抗裂剂,用于改善混凝土抗裂防渗性能,提高工程耐久性的混凝土抗裂、防渗剂。具有碱含量低,膨胀效能高,坍落度损失小等特点,能有效减少碱—集料反应带来的危害,降低水化热,减小混凝土温差收缩,抑制混凝土结构开裂。

3、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浇筑方法

根据本工程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推移式全面分层浇筑方式施工,浇筑符合“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要求。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充足时,采取多点同时浇筑的方式进行,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地下室底板浇筑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流淌形成的坡顶和坡脚应适时振捣,不得漏振。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自然流淌分层浇筑方法示意图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全面分层浇筑方法示意图

泵管放置在排架或轮胎上,禁止直接放在钢筋网片上。混凝土下料按泵管布料宽度均匀后退布料。不在一处集中放料,不以振捣钢筋来布料,避免混凝土分布不均匀。施工中严禁碰撞预埋螺栓。

为保证振捣密实,每个浇筑带配备6台插入式振捣器,根据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分前、中、后各布置2台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二道设置在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混凝土的密实。第三道设置在坡角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密实。夜间施工中布置足够的碘钨灯保证可以看到底层钢筋。

分层的厚度决定于振动棒的棒长和振动力大小,也要考虑混凝土的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筑量的大小,每层500mm左右。

混凝土分层厚度验算:

根据混凝土浇筑平面布置,每台泵浇筑宽度最大约15米,混凝土自然流淌长度按20米计算,即浇筑面积约300平米,按分层厚度50厘米计算为150立方米;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每台混凝土泵平均输出如下:

每台混凝土泵最大输出量Qmax(m3/h) 85 配管条件系数α 0.85

作业效率η 0.6

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

Q1=Qmax·α·η=85×0.85×0.6=43.35m3/h

故每台布料机浇筑150立方米需3.5小时,根据搅拌站提供的数据,试配混凝土初凝时间为4~6小时,因此分层厚度50厘米符合初凝时间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分层浇筑示意图如下:

底板分层浇筑示意图

4、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控制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其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缝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故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温度控制及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温度测量。需满足以下要求:

a、混凝土在入模温度的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50℃;

b、混凝土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大于25℃;

c、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大于2.0℃/d;

d、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目前本工程正处于深圳地区炎热天气季节,为保证施工质量,将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

控制点 控制指标

入模温度 ≤30℃

温升值(入模温度基础上) ≤50℃

里表温差 ≤25℃

降温速率 ≤2.0℃/d

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差 ≤20℃

(1)测温元件的选择

①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大于0.3℃(25℃环境下);

② 测试范围为-30℃~150℃;

③ 绝缘电阻大于500MΩ;

2)测温点布置原则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交叉竖向剖面进行测温,竖向剖面交叉位置宜通过基础中部区域;

每个竖向剖面的周边及以内部位应设置测温点,两个竖向剖面交叉处应设置测温点;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测温点应设置在保温覆盖层底部或模板内侧表面,并应与两个剖面上的周边测温点位置及数量对应;环境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

每个剖面的周边测温点应设置在混凝土表面以内50mm位置处,每个剖面的测温点宜竖向、横向对齐;每个剖面竖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3处,间距不应小于0.4m且不宜大于1.0m;每个剖面横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4处,间距不应小于0.4m且不应大于10m;

5、防裂措施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由于凝结过程中水泥散出大量水化热,因而形成内外温度差较大,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水化热,结合实际具体措施如下:

本工程在混凝土材料上选择低水热化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作为粗骨料,参加一级粉煤灰掺和料,同时添加减水剂、缓凝剂等改善和易性,降低水泥用量,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在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减少或消除混凝土由于沉陷导致的裂纹;

在混凝土初凝前按标高用长刮尺初步刮平后,木抹子压实抹面,用铁滚子碾压数遍,待初凝后用混凝土抹光机抹平收光。之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搭接不少于100mm,在钢筋头周围再覆盖一层塑料布,将混凝土表面盖严,以减少水分的损失,保温保湿。塑料布覆盖过程中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有微裂缝,若有马上用混凝土抹子压实收光,封闭裂缝。

对混凝土浇筑面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加强测温监测和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里表温差大于25℃及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从而减少或避免温度裂缝产生。

6、结束语

本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通过合理的优化配合比,以及对材料的严格把关,加之在浇筑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等因素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浇筑后科学合理的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裂缝较少,无有害裂缝,很好了控制裂缝的产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体积底板:通过该技术优化了混凝土浇筑顺序,缩短了浇筑时间,以及避免了后期人工修补的费用。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选原材料,二次振捣、二次抹面等措施,减少了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富成,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建筑与装饰,2018

【2】王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对策,中国设备工程,2009

【3】孙雪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科技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刘自强,男,1992年出生,助理工程师,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技术副总工,深圳市罗湖区经二路3号

作者简介:许景达,男,1986年出生,中级工程师,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技术总工,深圳市罗湖区经二路3号

论文作者: 刘自强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 刘自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