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性别比失衡与政策博弈论文_李选路

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抑制人口无限增长给家庭、社会造成的的负担,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然而我国在生育观念上,有着传统的男孩偏好,在政策的限制下,生育数量受到影响。人们在生育观念与政府政策之间陷入两难选择。本文旨在指出我国人口性别比的失衡的现状,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探究传统生育观念与政策的博弈。

关键词:性别比 失衡 性别偏好 政策 博弈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人口性别比就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多种因素所造成的,而这种结果同样地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来限制人口出生率。然而我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人口生育上,有着男性偏好,在计划生育的限制下,人们想尽方法满足自己想要男婴的愿望。因而在政府决策与传统观念下,出现了两难选择,对策博弈。

一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趋势

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出生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出生性别比决定着未来分年龄性别比以及总人口性别比。从生物学的规律上来说正常情况下,男女出生性别比值域在102~107之间。

(一) 第一阶段: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推行以前。

资料来源:田雪原主编:《人口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307页。

从表中可看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计划生育全面推行前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大部分的年份已经超出了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域107。虽然超出值不高,但也说明了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失衡的情况。

(二)第二阶段:1971年至1982年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计划生育被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并在全国推行。提倡“晚、稀、少”的生育规划。直到1982年,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出台:“只生一个好”即独生子女政策。

据数据显示,在这十二年间,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均值为106.61。这个数据是处于联合国所规定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域之内。也就是说在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这十多年间,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总体呈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

(三) 第三阶段: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后至2009年

数据来源:国家人口普查公报和年度统计公报和有关报道。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后到2014年的五年之间,我国人口性别比指数虽然一直位于117左右,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域102~107相差甚远,但是却持续五年呈下降趋势。在2013年,我国提出“单独二孩”政策之后,于2014年,性别比为115.88,呈现了前几年不明显的下降之后的大幅度下降。

二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生育文化,随着历史文化的演化发展,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特有的生育观念。传统观念无疑是造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几千年来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封建传统思想认为只有男性才能给家族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此外,中国第一大家——儒家也曾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无子则无后、无家,则断根。传统社会男婴的出生意味着家族有后,是喜兆。而女婴的降临,则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更有弃婴、溺婴等行为的发生。

封建社会,更是把家中长子放在了至高的位置上,父亲若是逝世,则长子当家,家中一切大小事务都听从长子。男性被看做是家族血脉的传承,若是家中无男丁,这一情况在外人看来是“造孽”的结果,意味着这家人后继无人,香火无法延续,在旧时的社会,是被人嘲笑、指点的。

中国人注重家族传承,父权社会就直接地决定了男性在家中的地位,传统思想独有的男性偏好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生育思想。如今,在一些落后的农村也同样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

(二)农业经济需要劳动力

传统的男性偏好除了观念的影响,还有客观现实的因素,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劳动需要劳动力,就身体能力来看,男性的劳动力比女性强,在传统社会,家中男性却多,意味着这家人有着巨大的财富或者是创造财富的能力。男性的数量决定了家庭生产力的创造与财富的增长,在传统社会,没有政策限制的条件下,人们都倡导多生多育,人越多就越能创造财富。

在传统社会,所谓“养儿防老”的思想是指养育男孩,可以让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人们也总是把家族兴旺的希望寄托于男性身上,包括父母养老的问题,都依靠于男性,可见男性在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然而女性则往往处于附属地位,在家听从父母、长兄,出嫁则从夫。

(三)政策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直至1982年明确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主张男女平等,逐渐改变人们旧有的观念。

政策的制定,确实影响到了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20世纪70年代至1983年之间,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处于正常值域内。然而,这一政策,更多地限制了城市人口的生育,对于农村的生育并未受到影响。在我国的现有的生育政策中,对于农村夫妇有一女的,则允许生二胎,而二胎的生育,则成为了夫妻生育男孩的唯一希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助长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趋势。

可以说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平衡男女的比例,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造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一大原因。

造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有很多,然而,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们的主观思想。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由于人们思想守旧,才使得在政策的限制下,也要满足自己的个人想法。最终给社会带来了不可调节的重担。

三 传统性别偏好与政策博弈的表现

囚徒博弈反映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关系:每个博弈方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选择行为,结果却既没有实现两人总体的最大利益,也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的个体最大利益。[]我国传统的性别偏好与政府政策的博弈,就属于囚徒博弈,政府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避免人口增长影响社会发展,采取相应的政策,实行计划生育,限制出生人口数。然而,这与我国传统多子多福的生育的观念形成了反差。

(一)医学技术的进步

在传统社会,医学还未发展,人们对于生育是顺其自然,无法控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技术有所进步,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的技术日益成熟,这为人们选择性生育创造了条件,技术的进步让选择性生育成为可能。当下,B超可鉴定胎儿性别已被大众所熟知。在计划生育对生育数量的限制下,人们在生育数量控制的条件下,为了满足自己对男孩的渴求,选择人工堕胎,因而在1982年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的口号下,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传统的男孩偏好,在生育数量的限制下,人们想尽方法生育男孩,以不恰当的方式,迎合着政府的政策规定。男孩偏好,本是为了满足个人意愿,然而却引起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黑孩现象的出现

每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都显示我国现有的人口总数。人口普查是根据户口来查。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是不在户口之中的,出生之后,没有登记在户口之中的孩子,被广泛称之为“黑孩”。

在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后几年,从上面数据显示,我国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却出现大幅度上涨趋势。在我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之时,人们的生育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农村,人们思想相对落后,有着更为强烈的男孩偏好,在观念与医学技术都相对落后的农村,生育多胎是极可能的事情,而政府严格限制,多生的孩子上不了户口。于是就产生了“黑孩”。对于“黑孩”来说,其面临的不仅仅是户口本上少名字的事,上学、工作等都是“黑孩”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黑孩”的存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隐患。

从我国出生性别比的数据变动上,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与人口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在计划生育对象与政府政策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博弈,这种博弈行为产生于不同的群体与不同的地区之间。在城市,由于政策严格,涉及夫妻双方工作,因而,有的夫妻在只能生一个的条件下,会采用医学技术的方法,来选择子女性别。在农村,医学技术不够发达,人们无法用医学来解决生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生育,因而,“黑孩”常出现于农村偏远地区。

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生育有着强烈的男孩偏好。在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人们选择在有限的生育机会内,按自己的偏好,选择子女性别的行为是很难控制的事。对于政府来说,面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实,也必须找到既能控制人口数量,又能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处于一个正常值域的范围之内。目前,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于我国未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回落,有了积极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朱富强,博弈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 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李若建,性别偏好与政策博弈:广东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时空变迁分析[J],广东:中山大学学报,2005(3)

[4] 袁政,我国农村家庭生育的博弈行为分析[J].南方人口,2002(4)

作者简介:李选路(1991.01——),女,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2014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

论文作者:李选路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试论性别比失衡与政策博弈论文_李选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