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玲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富顺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绵阳 62111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在2015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n=40)、B组(n=40),A组行西医治疗,B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统计并对比治疗效果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治疗效果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可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适宜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红酱四逆散加减;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085-01
慢性盆腔炎属于妇科疾病,多是由于没有对急性盆腔炎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病情迁延导致的[1]。要想获得满意的效果其难度较大,治疗后容易复发。患者在临床中多表现为下腹部隐痛不适,小腹坠胀,白带增多,经期延长等多种症状,一般西医多以“抗生素”治疗,但效果并不满意[2]。因我曾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学习过,所以在临床中常常借用他们的临床经验,本文是我院对慢性盆腔炎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比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n=40)、B组(n=40)。A组年龄区间23~52岁,平均年龄(38.47±2.76)岁,B组年龄区间22~54岁,平均年龄(39.01±2.78)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A组:西医治疗,头孢呋辛酯胶囊250mg,口服,一日2次;奥硝唑分散片0.25g,口服,一日2次,持续治疗5天。
B组:在妇科双合诊检查时宫颈摇举痛或子宫体压痛或附件压痛明显者在A组西药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药治疗,如宫颈摇举痛或子宫体压痛或附件压痛不是很明显可以只采用中药治疗,中药汤剂治疗分为四型,(1)湿热瘀结型:用红酱四逆散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红藤、败酱草、金银花、连翘、柴胡、枳壳、白芍、甘草、蒲公英、丹参、荔枝核、元胡索、等;(2)气滞血淤型:用四逆四物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败酱草、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当归、川芎、甘草、香附、荔枝核、乌药、元胡索等;(3)寒湿阻滞型:苓桂术甘汤合四逆散加减,其方药组成是:茯苓、桂枝、白术、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山药、延胡索等;(4)气虚血瘀型:理冲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白首乌、败酱草等。以上四型要根据情况都要随证加减,不是绝对的。中药汤剂每剂煎两次,两次煎水混合共计1200ml,每次服200ml,每日3次,2日一剂。在运用中药汤剂内服的同时,可配合中医的外治法,同样运用辩证论治的方法用中药煎水保留灌肠,中药封包熨烫、耳穴等手段。
1.3 评判指标
统计并对比治疗效果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
疗效:体征以及多项临床症状恢复正常,为治愈;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经过妇科双合诊检查,宫颈摇举痛、子宫体压痛、附件压痛明显减轻为显效;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妇科双合诊检查,宫颈摇举痛、子宫体压痛、附件压痛有所减轻为有效;体征以及临床症状等未得到改善,病情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
2.结果
治疗后,B组治疗效果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
3.讨论
导致出现慢性盆腔炎的原因较多,如:自身机体免疫力低下,产后或流产、宫腔内手术感染、经期卫生不良等感染了病原微生物,慢性盆腔炎病程迁延,在临床中易致输卵管粘连梗阻性不孕、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性交痛以及异位妊娠等多种症状,如果未及时予以治疗,会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影响[3]。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常见的西医药物治疗,多为抗生素,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疗效,但不是很理想,复发的几率高,长时间服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的产生,因此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带下病”“癥瘕”“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范畴,慢性盆腔炎在临床上主要以湿热瘀结型为多见,是由于热与湿邪蕴结于胞宫,阻滞胞脉,造成胞脉气血运行不畅,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本次对比显示,B组治疗效果与复发率均优于A组,且差异显著,提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是显著的。充分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特色,并使其更具有针对性。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排脓的功效;红藤具有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的功效;四逆散有疏肝解郁、透邪的作用,茯苓有淡渗利湿的作用;丹参有止痛与活血的作用;延胡索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化瘀的作用,其余请随证加减。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较满意,并降低了复发率,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谨奋.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2):88.
[2]吴燕,张永新.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9):110-111.
[3]蓝海云.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8):67-68.
[4]李凤华,李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190-191.
[5]刘春泥,廖鑫波.中西医结合治疗瘀阻胞宫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54-56.
论文作者:程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盆腔炎论文; 压痛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疗效论文; 败酱草论文; 患者论文; 方药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