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安教育培训中心)
根据“大教育、大培训”总体工作部署,从练兵要素质、从练兵要警力,促进民警综合素质和提高实战本领的效果,近几年,有所体现,但应有无线潜力。据美国调查显示,决定警务战术活动成败的因素有头脑、射击、体能、运气四个方面,而其比例是75%、15%、5%、5%。这足以说明,头脑在警务实战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在训练中要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做到标本兼治,提高效率,从而提高训练水平,提高实战能力。
一、限制练兵现状主要因素分析
(一)理念方法问题
针对大练兵,现在民警是看图不看字、看动作不听讲解等现象比较普遍,态度不端正站位比较低,从而导致了缺少相应的理念作指导,缺少相应训练方法促提高,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教官问题
现阶段,教官是个辛苦活,一没名分二没保障,教官的一些做法直接影响练兵效果。一是教官人数所限,达不到一线都拥有真正的教官,影响教学水平,二是教官态度所限,有的教官本身不是太愿意,再加上学员的听课态度就更加影响教官的态度,最终影响到整体的训练效果,三是教官能力所限,并非所有的基础教官都能理解与传递相应的教学内容,难免有所遗漏和偏差,直接影响训练的规范标准,从而影响实战。
(三)工训矛盾问题
一是从事一些非警务活动,工作量比较大,二是要求完成质量高,压力比较大,三是干活警力少,一个活接一个,时间方面比较紧,这些都是影响练兵情况的实实在在的因素。
二、树立正确的训练理念
(一)树立“技能战术化”的训练理念
技能战术化训练理念就是具体技术动作实施时要体现出战术理念,战术理念又时时刻刻指导具体技术动作的实施,从而将技术动作赋予思想、赋予灵魂,这样,技能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树立“技能语言化”的训练理念
技能的运用,是警察执法活动的一部分,它表述和传达了执法内容,体现了警察执法的形象,因此,在使用上要规范化、严谨化、合法化。技能语言化就是在使用技术前要有语言,语言要表述出具体技术动作,具体技术动作又要体现出语言的内容,体现出语言的结果。这样,技能的使用就能体现出程序上、语言上、动作上的协调统一,规范使用。
(三)树立“技能安全化”的训练理念
“学有所用,用有所得,得有所获,获而无忧”,这是警务技能学习与训练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警察在执法中,所使用的技能达到制止、制服犯罪分子目的即可,不要执法过当或造成故意伤害。技能安全化训练理念是预计达到的处置结果决定具体技术动作的选择,具体技术动作又要体现出预计达到的处置结果。如抱腿顶摔抓控技术,发力过猛,易造成面部受伤,要做到根据不同的案件性质选择使用或掌握控制好发力的力度,这就要求在学习与训练时要树立技能安全化的训练理念,将技能学深学透,达到能合理安全使用。
三、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就是用新的方式方法去改变旧的方法与习惯,用新的战术理念替换旧的观念。(一)学习技术环节
1.抓住关键点的学习方法。一是以“发力”为关键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徒手防卫技术、警棍技术以发
力为关键点,主要是解决自身潜能发挥的问题,掌握了从哪发力、如何传递等环节,才能把自身的全部的力量瞬间爆发性释放出来。例如使用警棍,要把腿部力量、腰部力量、臂部力量以及身体移动或下降的自重力量有机的协调统一起来,传递到警棍上,由棍体将力量释放出来。二是以“安全”为关键点。如上铐技术、搜身带离技术,就是解决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对嫌疑人的约束与排查。在这一过程中,找准角度,把握好控制环节,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从而保证安全地完成任务。三是以“快速”为关键点。动作要求快、准、狠,要突然果断,这在控制与解脱技术、枪械应用中为关键所在。
2.树立多问一个为什么的学习指导思想。在学习与训练过程中,根据实战及动作的需要,应多问问题,从中深挖技术动作的原理、使用条件、法律依据以及注意事项等,这样,才能将技术动作学深学透,事半功倍。
3.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模仿动作,主要是模仿动作组成的环节,体会力量的传递顺序,力争准确到位;第二步,连贯动作,用50%的力量进行动作连贯训练,验证模仿是否正确;第三步,应用动作,用100%的力量去完成,验证新技术是否完全掌握。通过这三步的认真训练,才能达到快速掌握技术动作,才能达到以新的习惯代替旧的习惯,形成动作定型。
(二)运用技术环节
1.选择使用技能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和“安全第一”的警务理念,在选择使用技能上应遵循的原则有:(1)完全控制原则。遇到危险反抗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加以控制,以便控制全局。如一名警察遇到多人暴力反抗,可以使用武器进行控制。(2)高一级控制原则。遇到反抗时可以采取较高一级的武力加以控制。如遇到持凶器反抗,可以使用武器进行控制。(3)加一控制原则。通常要在“现场的危险区域上、嫌疑人的凶器和人数上”等方面做加一处理,作好充分准备,防止措手不及。
2.制停反抗行为的最佳途径。警察使用技术最好要在最短时间内制停反抗行为,制服犯罪分子,将面临的危险解除,达到保证安全。通常采用以痛楚使其服从,击打使其眩晕,令其失去平衡,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局部活动技能失效等途径,使其疼痛难忍,降低反抗能力或出其不意来达到使用目的,这样才能达到“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为原则”的法律要求。
3.制停反抗行为的最佳部位。(1)关节。人体的关节组成不同,其活动的范围与幅度也不一样,受到控制、压迫或击打时,就会使其相应的机能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失去反抗能力,应首选的关节有颈椎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2)要害部位。人体的要害部位受到控制或打击时,会使人昏迷、失去知觉甚至丧失生命,应首选控制的要害部位有头部、喉部和裆部。
(3)压点与击打点。通过压迫与击打其特定部位,令其相应的神经脉络受到制约,使其疼痛难忍或局部功能失去正常的支配能力,从而失去反抗能力。
四、渐进的应用途径
技能到实战应用,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多途径,循序渐进的验证实战效果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通常需要5个阶段:一是强化训练阶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力争达到动作定型;二是实战模拟对抗阶段,利用同志或朋友,在不同人、不同情况下实战演练,捕获准确的应用时机,锻炼心理上的抗压能力,同时,避免部署阶段的犹豫不决;三是实战应用阶段,利用危险小的实战机会,大胆运用,验证训练效果;四是总结改进阶段,根据训练与实战,总结适合自己的技战术,做到得心应手;五是再实战再改进阶段,直至达到一招制敌的目的。
在这5个阶段中,还应注意临战时的一些对策。比如:一要提高警觉性。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潜在的危险,什么危险,危险在哪里等等,以便在心理和技能上提前做好准备。二要占据有利位置。根据现场,危险的区域在哪,安全的区域又在哪里,随着事态的发展变化,它们位置又将如何转化,应提前评估,占据有利位置。三要做好姿势准备。身体的支架和双手的位置都做好相应准备,为第一反应动作缩短不必要的移动距离,从而缩短制停时间。四要制造反应距离。根据不同情况,警察应积极主动制造出安全距离,以便为突发事件提供充分的反应距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等。
论文作者:隋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动作论文; 技能论文; 技术论文; 教官论文; 实战论文; 理念论文; 警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