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清创联合局部氧疗对肉芽创面炎症细胞的实验观察论文_谭强,聂庆盛,李栋梁,朱玉,陈志勇,罗涵,李博

重庆市涪陵区中心医院 重庆 涪陵 408000

【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清创联合局部氧疗对兔背肉芽创面炎症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重在1.7Kg—2.3Kg的成年健康家兔15只,将其背部制4个作成约4cm X 4cm大小的创面,共60个创面,7天后入选大于13cm2的创面,进入入选标准创面共48个,进行编号,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共24个创面):超声清创+氧疗+常规换药;对照组(共24个创面):超声清创+常规换药。分别在第1、3、7、14d对模型创面进行病理活检,通过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计数,观察创面炎症细胞的改变。结果 治疗第3天起,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组PMN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更明显。2组创面Mφ细胞计数曲线先呈上升趋势,随后呈下降趋势,但对照组Mφ细胞数量下降趋势更明显,实验组下降趋势更缓慢。结论 超声清创联合氧疗有利于促进残余创面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再生,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减少创面细菌定植及感染发生率,使肉芽创面的中性粒细胞(PMN)数量能明显下降,而巨噬细胞(Mφ)数量下降减缓,从而促进了肉芽创面的愈合。

【关键词】超声清创;肉芽创面;氧疗;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 R37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38-02

肉芽创面是深度烧伤以及其他创伤等各种因素造成的人体皮肤缺失,治疗后形成的肉芽创面均为感染创面,传统治疗方法是清创后采用游离植皮后常规包扎,目前常用的创面清创处理的方法有:高压冲洗清创、脉冲冲洗清创、手术清创、酶清创和化学清创等。高压冲洗清创压力高,易损伤冲洗组织,有将细菌带入深层的危险。酶清创多会发生过敏反应,化学清创疼痛剧烈,病员难以接受。超声清创是一种理想的创面处理方法,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其原理是通过“空化效应”[1]破坏创面及深层病原菌,它的杀菌功能可能是破坏了细菌与坏死组织形成的生物膜,从而破坏了细胞的防护机制[2],同时超声清创能有效松解坏死组织,而对正常健康组织无影响;超声的刺激效应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具有痛苦小等优点。相关文献[3]还报道低频超声能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有利于加速创面愈合。局部氧疗[4]已被广泛认为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创面给氧有助于增加创面局部的营养,减少厌氧菌的繁殖,增强各种生长因子发挥作用,从而加快创面愈合。本实验采用兔子作为肉芽创面模型,对创面采用超声清创联合局部氧疗进行处理,观察创面炎症细胞的改变并进行分析,为肉芽创面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肉芽创面模型的建立 选取成年健康家兔15只,体重在1.7-2.3kg之间,排除受孕期雌兔,雌雄不限。术前均给予禁饮禁食,经兔耳缘静脉给予3%戊巴比妥(30mg/kg)进行静脉麻醉。待麻醉生效后,组织剪去除兔背部毛发,用美兰在家兔背脊两侧标记4个面积约16cm2的正方形创面。用大圆刀沿兔背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浅筋膜组织,直至深筋膜浅面,组织剪沿该层平面剥离,切除该区域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湿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创周用4号丝线连续缝合,以防止创面移动及过早收缩,创面使用0.5%碘伏进行消毒、无菌纱布固定。每只兔子背部设计4个创面,全部共60个创面。创面制作完成后进行单笼饲养,术后6小时禁饮禁食,密切观察家兔精神状况、饮食及大小便情况,隔日使用0.5%碘伏对兔背创面进行消毒、无菌纱布固定,直至1周后选取符合标准的实验对象。

纳入标准:选取健康状态良好、背部创面大于13cm2的家兔12只作为实验对象,符合纳入标准创面共48个。

1.2 样本量与分组 将符合纳入标准兔子(共12只,48个创面)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每组24个创面,对兔子进行编号,分笼饲养。实验组(共24个创面):采用超声清创+氧疗处理创面;对照组(共24个创面):采用常规换药处理创面。

1.3 技术路线 采用超声清创机(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海威超声清创机)对实验组隔日给予超声清创处理,见创面清洁、新鲜或弥漫性渗血即可,随后给予氧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流量5L/分,术后无菌纱布包扎覆盖,边缘缝合固定。对照组超声过程同实验组,超声清创后直接无菌纱布包扎覆盖,边缘缝合固定。

1.4 指标检测

1.4.1 病理指标 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术后第1、3、7、10及14天)在兔背肉芽创面上随机取一块病理组织,10%甲醛固定,乙醇脱水,制作成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光学显微镜(德国Leica,DM-3000)观察每两个随机高倍镜视野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计数。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资料数据以±s表示,采用F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清创联合氧疗对创面炎症细胞数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二组创面治疗后第一天,创面PMN细胞数量均达到峰值。实验第3天,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组平均PMN细胞数量为10.51±1.59个,对照组为20.56 ±1.50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实验第7天,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组平均PMN细胞数量为5.23±0.31个,对照组为12.35±1.29个,二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第14天,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组平均PMN细胞数量为1.02±0.36个,超声清创组为5.48±0.20个,二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图1可知,在观察时间段内,二组曲线始终呈下降趋势,但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组PMN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更明显。

从表2可以看出,二组创面治疗后第一天,创面Mφ细胞数量均较低。实验第3天,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组平均Mφ细胞数量为10.36±1.05个,对照组为16.50 ±1.25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实验第7天,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组平均Mφ细胞数量为15.28 ±1.47个,对照组为10.09 ±1.06个,二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第14天,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组平均Mφ细胞数量为9.20±0.89个,超声清创组为2.25±0.15个,二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图2可知,在观察时间段内,二组曲线先呈上升趋势,随后呈下降趋势,但对照组Mφ细胞数量下降趋势更明显,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组下降趋势更缓慢。

图3.各组实验前后创面病理变化:

3 讨论

炎症反应作为创面修复的初始阶段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着始发启动的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为[5]。组织损伤后,首先是局部炎症反应的启动。通过细胞凋亡机制使炎症过程中的炎症细胞和其它细胞有效清除,可有利于创面愈合和减轻愈合组织中疤痕的形成。

在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PMN)出现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炎症发展过程中,单核细胞的游出,水肿的形成等都与其有密切的关系。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溶解、坏死的同时,可释放出多种溶酶体酶和炎症介质,对组织造成继发损伤和使炎症反应时间延长。巨噬细胞(Mφ)是炎症过程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可有效地吞噬凋亡的中性粒细胞而避免其溶解、坏死。因此,有学者认为,通过凋亡方式清除炎症灶内的中性粒细胞和其它滞留细胞,是限制组织损伤,促进水肿吸收、减轻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6]。

低频超声清创利用超声波在冲洗射流中产生的“空化”效应,通过声空化泡崩塌产生的微射流和高达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去除、破坏伤口、创面表面和深层的细菌、病毒及真菌。其杀菌功能可能与其破坏了细菌与坏死组织形成的生物膜进而破坏了细菌的保护机制有关。使用该方法对伤口实施清创,能够涤荡污染伤口的异物,有效清除细菌,促进创面愈合。

氧疗可提高创面局部的氧分压[7],氧分压的增加可加速胶原的合成,增加局部营养供给,从而促进肉芽与上皮再生。清创后期血管数量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清除了创面坏死组织及水肿肉芽,创面炎症反应减低所致。病理切片可以看出,实验组后期炎性细胞较对照组有所减少已证实这一点。通过肉眼观察,超声清创组联合氧气治疗后兔背创面无明显脓性分泌物附着,创基较为平坦、红润,肉芽组织新鲜,边缘上皮爬行较快。对照组因未进行局部氧疗,创缘处于不断溶痂之中,可闻及臭味,创面凹凸不平,肉芽水肿、晦暗,愈合周期长。由于创面的长期不愈将刺激肉芽及瘢痕组织过度增生,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超声清创联合局部氧疗可能有利于创面后期胶原的重塑及瘢痕的修复。

本实验进一步完善超声清创联合氧疗的动物实验研究,为肉芽创面的处理提供临床指导。

4 结论

超声清创联合氧疗有利于促进肉芽创面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再生,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减少创面细菌定植及感染发生率,使肉芽创面的中性粒细胞(PMN)数量能明显下降,而巨噬细胞(Mφ)数量下降减缓,从而促进了肉芽创面的愈合。

参考文献

[1]韩征峰,尚振东,胡志刚,等.超声波技术在个人卫生护理机器人中的应用[J]. 机电工程,2011,28(9):1098 -1101.

[2] Breuing KH,Bayer L,Neuwalder J,et al.Early experience using low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chronic wounds[J].Ann Plast Surg,2005,55:183-187.

[3] Demir H,Yaray S,Kirnap M,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laser and utrasound treatment on exprimental wound healing in rats[J].J Rehabil Res Dev,2004,41:721-728.

[4] Gordillo GM,Sen CK.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topical oxyge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wounds [J].Int J Low Extrem Wounds,2009,8(2):105-111.

[5] ClarkRAF.Themolecularand cellularbiology ofwound repair[M].2ed.New York:Plenum,1996:3-50.

[6]吕洛,陈玉林.细胞凋亡与创面愈合[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9.19(2):110-112.

[7] Fries RB,Wallace WA,Roy S,et al.Dermal excisional wound healing in pig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topically applied pure oxygen [J].Mutat Res,2005,579(1-2):172-181.

论文作者:谭强,聂庆盛,李栋梁,朱玉,陈志勇,罗涵,李博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超声清创联合局部氧疗对肉芽创面炎症细胞的实验观察论文_谭强,聂庆盛,李栋梁,朱玉,陈志勇,罗涵,李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