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新华小学 122000
摘 要: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终身学习的质量和进程,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特殊任务。语文教师实在应该重视默读的训练和默读习惯的培养。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让“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
关键词:默读习惯 语文课堂 语文素养 默读能力
当下的语文课堂把朗读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活力无限。的确,语文学习需要朗读,语文课堂少不了朗读,但在追求“书声琅琅”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课堂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默读。阅读教学中默读的弱化甚至缺失,已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朗读固然重要,默读同样不可缺少!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默读、认认真真地思考,做到保护学生的嗓子,使学生在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让默读的灯光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默读有什么作用呢?
一、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与默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学生“默读”,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被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深深地感动。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独特的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默读的独特性在于它不出声,不像朗读那样将文字转化为语言,通过眼、口、耳﹑脑的协同合作来完成阅读。这样,注意力分散了,思维也受到了干扰。心理测试表明,小学生默读时每分钟阅读300~500字,最快一分钟可达700~800字。默读可以很快地读完一篇作品,特别是知识性很强的文章。由此可见,默读的效率和效果非常明显。
二、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默读能力的核心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就是要读懂文章的词句含义,读懂内容,能概括文章的要点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理解能力是评价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光阅读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阅读理解是阅读感悟的基础,没理解的内容谈何感悟?阅读理解也是阅读鉴赏的基础,不理解内容和语言又怎么去鉴赏呢?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记忆和语言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的默读来理解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语言构造、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三、默读有助于学生体会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灿灿的美、浓浓的情、款款的意、深深的理等,都渗透在语言文字中。学生只有在默读中才能静下心来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倾心地对话,达到“文我合一”,进而忧文中人之忧、喜文中人之喜,情感得到交流,思想得到启发。如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说“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问题确实是本文理解上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专心默读全文进行理解。默读前,我让学生记住老师设计的几个问题:1.最开始三个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做了一件什么好事?乡亲们怎么样?2.分手过后,这三个孩子利用十年时间分别做了什么?为什么他们是幸福的?学生通过三个青年的对话找到了满意的答案,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智慧女儿说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的深刻含义。3.你打算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怎样做个幸福的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像这样,遇到问题,引领学生去默读全文,联系课文内容,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深入感悟、体会情感扬起了风帆。
四、海量阅读,养成默读习惯
默读是一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意境,是一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默契……可以获得一种如饮甘醇、久而弥笃的味儿,一种萦绕心头而又妙不可言的味儿,可谓于无声处听欢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默读的方法与技巧后,我们可试着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默读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要尽量少布置语文书面作业,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月可向学生推荐大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历险游记、科普短篇等读物,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并完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分为两种:一种要求学生细细鉴赏,摘抄妙词佳句,写写读书感受;一种只要求了解大意,写出主要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精读篇目。
总之,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其他学科也应普遍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应该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终身学习的质量和进程,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特殊任务。语文教师,实在应该重视默读的训练和默读习惯的培养。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一个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在“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让我们抛却形式,摈弃浮躁,让“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
论文作者:张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习惯论文; 语言论文; 是一种论文; 文章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