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胆囊癌的外科临床治疗策略分析论文_颜海斌

衡阳市冶金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探究意外胆囊癌的外科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本院40例实施手术过程中,在术中、术后发现胆囊出现良性病变,并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意外胆囊癌,此类患者归为观察组;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病理学确认疾病为胆囊癌40例,划分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为15%,观察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生存率方面,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的Nevin分期有着一定差距(P<0.05)。结论:提高人们定期检查的目的。医师在进行胆囊病变检查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避免发生漏诊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要仔细解剖胆囊,观察病变部位是否有癌性特征,并对标本快速进行病理检查,避免对患者二次手术情况。

【关键词】外科;意外胆囊癌;临床治疗策略

意外胆囊癌是对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手术时,在术中或者术后意外发现胆囊癌。原发性胆囊癌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在手术前确诊疾病有一定难度,从而导致意外胆囊癌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材也逐步更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临床中应用率较高,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针对意外胆囊癌的情况开展进一步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临床症状。因此,本文针对意外胆囊癌患者的外科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共40例实施手术过程中,在术中、术后发现胆囊出现良性病变,并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意外胆囊癌,此类患者归为观察组;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病理学确认疾病为胆囊癌40例,划分为对照组。

对照组:女性28例,男性12例,年龄51至76岁,平均年龄(61.3±1.3)岁。

观察组:女性29例,男性11例,年龄52至77岁,平均年龄(62.4±1.4)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在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差异非常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出现腹部疼痛、黄疸等量正在;②精神、状态意识良好;③无血液传染性疾病;④重要器官无其他病变;⑤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胆囊癌开腹根治术22例,姑息性胆囊癌切除10例,腹部探查3例,T管引流术5例。

观察组:患者实施胆囊癌开腹根治术5例,单纯开腹胆囊切除8例,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手术7例,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手术并再行胆囊癌开腹根治术8例,在腹腔镜术中转为胆囊癌开腹根治术12例。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告知患者定期到门诊进行复查,医务人员并做好随访工作,定时电话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情况,无失访病例。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1年内的生存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Nevin分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为15%,观察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的一种恶性肿瘤,而且属于重症疾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没有经过术后切片难以确认疾病,胆囊癌易发生肿瘤转移情况[1]。多数胆囊癌患者不能及时确认疾病,从而使病灶发生转移,丧失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物质生活的变化,工作压力过大以及饮食不规律,导致胆囊良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渐递增[2]。所以,降低胆囊癌的发生率并有着重要的意义。

诱发胆囊癌的主要因素就是胆囊癌初期诊断较为困难;良性胆囊和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容易发生误诊的情况[3];术中,医师对胆囊的解剖不细致,没有发现胆囊的癌性病理特征变化;实施超声检查不认真,对胆囊壁的检查不够认真。

对意外胆囊癌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胆囊切除,常用手术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据相关研究得出:胆囊癌开腹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优势,针对不同分期患者所实施的治疗方案应具有特异性,Ⅰ期患者建议实施单纯胆囊切除术;Ⅱ期、Ⅲ期、Ⅳ期建议实施胆囊癌开腹根治术[4]。对于Ⅴ期患者建议应用姑息治疗,因为此类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病灶转移范围较广,实施胆囊癌开腹根治术无法达到理想治疗目的,还会对患者产生一定损伤,无法延长生命。姑息治疗是利用药物或者手术方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缓解病灶的侵蚀所带来的疼痛,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把有炎症的胆囊组织彻底清除,实施T管体外引流能有效缓解胆道梗阻对患者带来的病痛[5]。

本文研究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为15%,观察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生存率方面,对照组优于观察组,两组存在明显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evin分期有着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已经确认疾病为胆囊癌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在并发症、Nevin分期以及生存率方面低于意外胆囊癌患者。而对意外胆囊癌患者在开展治疗过程中,实施胆囊癌根治术,生存时间要优于单纯胆囊切除手术。因此,对于确认为胆囊癌患者,再次实施胆囊癌开腹根治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为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应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避免可能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人们定期检查的目的。医师在进行胆囊病变检查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避免发生漏诊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要仔细解剖胆囊,观察病变部位是否有癌性特征,并对标本快速进行病理检查,避免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情况。

参考文献:

[1]田远虎,杨广运,刘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15,53(2):135-139.

[2]陆颖超,顾玉青,汪意青,等.意外胆囊癌的处理和分析(附11例报道).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2(5):626-627.

[3]刘俊,刘菊元,晏俊,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3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8):985-988.

[4]任培土,鲁葆春,傅宏.高龄胆囊癌48例外科诊治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4):270-272.

[5]Rammohan A,Cherukuri SD,Sathyanesan J,et al.Incidental gall bladder cancers:are they truly incidental?.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2014,6(12):441-443

论文作者:颜海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意外胆囊癌的外科临床治疗策略分析论文_颜海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