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黄大勇

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黄大勇

——以余姚社区学院为例

黄大勇

摘要:社区学院担负着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使命。本文以余姚社区学院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人才培养为例,阐述了在“互联网+”下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培训的必然性,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农业双创;产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农业创业创新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习总书记的问题找到了明确答案那就是,新农民要成为种地的主体,信息化要成为种地的手段,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民增收致富。余姚社区学院担负着为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培训的重要使命。因此,为了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支持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升农民运用互联网技术成果能力与创业水平,激活创新活力和创业潜能,推动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社区学院必须对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人才进行培训。本文试图在分析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社区学院实际的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本情况介绍

余姚市社区学院是一所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导,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大学本科及以上11人。学校是浙江省中小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市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培训单位、是浙江省示范性成人学校、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理想培训单位,具有十多年的办学经验。

1.学生生源情况。目前,学校跟余姚市农林局合作,用短信、QQ、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朋友圈、网站、业内人士、广播电视媒体等多渠道宣传、推广,发放宣传单,招收学员。现有学员48名,学员主要以返乡下乡农业双创人员为主,学业水平大致在高中以上,具有一定的互联网操作基础。

2.师资力量情况。学校现有专职农民培训教师5名,市农业局4名农业科技人员自愿加入到校教师志愿者队伍。这9名教师专业技能强、敬业奉献意识浓、教学经验丰富。为了搞好此次培训,我们特聘了6位专家、教授作为此次培训的讲师,人员组成有农业领域专家、国家农业技术学会理事、省农业双创项目创意大赛专家评审组成员、返乡下乡创业成功人员、市农业局局长、市农业科技管理站站长等组成,聚集了农业方面的大咖,阵容可谓十分强大。

二、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的必要性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开展的需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开展,如何吸引更多农民工、中等院校毕业生、退伍士兵、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到农村创业、活跃农村经济,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这些人的培训,有利于将先进农业科技技术、生产方式、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到农村,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激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因此,各培训机构有必要对他们创业培训,让他们尽早为家乡增光添彩。

2.建设美丽乡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要解决“三农”问题,要建设美丽乡村,国家急需大量掌握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返乡下乡人员共计700万,其中农民工450万,虽然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引领下,部分退伍士兵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搞产销、部分农民工带着新知识、新技能返乡创业、大学生村官驻扎农村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但与700万相比,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农村青年缺乏技术、缺乏创业思维、缺少经营管理经验。他们想创业,需要各成人文化学校对他们的培育。

3.社区学院担负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在教育部等九个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社区学院的职能是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和文化培养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创造知识和科技,努力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培养出能引领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双创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互联网思维下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培训的创新路径

1.完善培训的组织管理体系。农村双创与产业融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培训功能,以创新和勇于付出行动的精神,建立健全培训组织管理体系。(1)健全机构组织。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全程跟踪管理学员的学习情况;(2)创新学生管理与服务体制。培训开展前,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项目工作小组,实施调研,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学习基础。培训过程中,上课时使用微信对学员进行考勤,对未到学员及时联系了解情况。班主任全程陪同学员培训,加强对学员上课监督管理。同时,及时解决学员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创新评价考核方法。理论培训过程中,对学员的方案设计进行前期考核。理论培训完成后,要求每位学员到校外实验园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训,同时指派专职教师全程跟踪管理。实训结束后,学员的学习成果计入到学分银行中,考核优秀者推荐参加市农业双创项目创意大赛或成果展示。

2.依托校外实验室、产业园区探索校外实践培训模式。目前余姚市社区学院在农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积极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从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美丽乡村。学员先后与余姚各产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探讨与校外实验基地产业园区为载体,实现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培训的有效途径,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率。以余姚绿色高新农业产业园为例,余姚绿色高新农业产业园是集最新农业技术、生产方式、教育培训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价值农业生产中心,总投资达3.75亿美元,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年生产10万吨以上新鲜水果和蔬菜。学院与他们达成合作联盟后,每年为他们输送农业人才十多个,这些学员在产业园区工作几年以后,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都回家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新创业,成功创建自己的产业园。

3.创新培训内容及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在当前农村互联网+经济新常态下,只有让学员明确创业中所具备的思维和技能,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创新创业中有的放矢,取得创业成功。为此,学院结合当地农村实际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首先是安排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激情的课程。如《关于支持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解读、互联网+农业双创模式的盈利特点、农业双创优秀带头人典型介绍等;其次是提高农民双创能力的课程。如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业产品质量管理、互联网+时代下的生态环境、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产品市场精准营销技术、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产品智能物流术等。

总之,现代农村实现农业双创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转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方式和制度。而且合理、科学的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是全新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强有力的培训团队、加大培训工作的宣传,建立与各产业园区的合作联盟,依托校外实验室、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训,推行“跨界融通、试点探索、品牌提炼、跨区推广”的模式,助推各县(市)区为当新农人的农业双创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健骏,吴旭亚.互联网思维下新农人“双创”培训的创新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梁 进.依托产学研园区探索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36).

[3]李燕丽.“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创业增收机遇、挑战与对策——文化反哺的视角[J].中国农业信息,2017(9).

[4]陶 伟,方 明.农科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

[5]张 鸽.把握农村学员特点做好创业培训教学工作[J].职业,2010(15).

作者简介:黄大勇(1975-),男,浙江余姚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余姚学院(余姚市社区学院)信息中心主任,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余姚学院(余姚市社区学院) 315400)

论文作者:黄大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农业“双创”与产业融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黄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