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何春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 要】目的:关于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05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护理细节规范化护理干预。观察指标为新生儿接受护理后的院内感染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感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细节规范化能有效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护理操作;规范化;新生儿;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主要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新生儿由于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如果没有严格的护理服务,很容易造成感染。而对于新生儿室来说,病区环境、床单位、医疗设备、操作细节管控、手卫生、家属的探望等诸多因素均会造成感染[1]。本次主要是研究分析对新生儿采取护理细节规范化护理干预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05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70例患者。

观察组新生儿70例,男新生儿41例,女新生儿29例,年龄(1~30)d,平均年龄(12.62±2.08)d。

对照组新生儿70例,男新生儿39例,女新生儿31例,年龄(2~29)d,平均年龄(12.95±2.43)d。

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在年龄,性别比例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方式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为新生儿安排舒适的病房,并将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并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

口罩使用: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戴上口罩,并遵守口罩的使用规程。

医疗废物处理:对于患儿使用后的一次性手套和医疗器具如吸痰管和洗胃管等在使用完之后放入垃圾桶,由保洁工作人员统一处理。

新生儿周边物品使用:新生儿使用的尿布、床单、被褥、暖箱由保洁公司统一消毒处理。

仪器消毒:进行常规仪器消毒。

监测处理:对新生儿心率、呼吸、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的检测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家属探望管理:尽量劝诫新生儿家属减少探望时间,探望次数,以免造成外源性感染。

1.2.2 观察组方式

观察组新生儿采用综合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即将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细化为护理环节,具体操作如下[2]:

环境护理: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病区按感染和非感染病人严格分区分室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同时病区集中管理,留有一间病室作为机动调整,每季度交替更换轮换使用病室。病室每天由责班保证分管病室开窗通风两次并做好记录。每天白、中、夜班各打开空气消毒机消毒一个小时并做好登记签名,每月底通知设备科清洗消毒机滤网一次,每季度定期空气培养,发现异常及时寻找原因分析改进。机动病室一般每天常规开窗通风,每次使用前后分别紫外线消毒和含氯消毒剂表面擦拭。病区走廊每天由科室阿姨上、下午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各项工作责任到班、责任到人。

床单位、材料、操作细节管控:晨护责任到人,每人负责自己分管床位及区域。每周一、周五统一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单位及周围仪器设备。患儿喂奶口水巾改为一次性干湿两用棉,使用污染后及时丢弃,一人一巾一用。婴儿奶瓶采用一次性奶瓶,一人一用一丢弃入医疗垃圾袋中。婴儿奶各班严格现配现用,保证奶液的质量与新鲜。配奶环节中改用无粉无菌手套,减少中间环节的污染。

口罩规范化使用: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每当护理人员完成一项护理工作,准备下一项护理项目时,要换上一次性新口罩。口罩应贴紧鼻子周围。选择一次性外科口罩。

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理:护理人员将用完的医疗器具必须作规范化处理。如:选择一次性吸痰包,包里有一次性吸痰管、手套、一次性杯子,便于一次性使用。对于吸痰管和洗胃管的处理,先将左手一次性手套翻转包裹吸痰管,再将右手一次性手套翻转重复包裹吸痰管后丢入垃圾桶。

新生儿周边物品规范化使用:新生儿使用的尿布、床单、被褥、暖箱、婴包等由我院合作的保洁公司做统一消毒后,再将其放入病房臭氧消毒柜内进行二次消毒。对于尿布的更换,必须按人数统一发放后再进行常规更换处理。对于床单、湿巾等需再次进行常规消毒。对于暖箱与小床,护理人员需仔细擦洗后消毒。

仪器管理:对于患儿使用的仪器,均存放专门的设备间,并按照终末消毒的先后顺序按分类存放,每个仪器标有使用说明书,开始使用和结束处理都有登记。处理中能拆的全部拆除彻底清洗消毒处理,对于关节中不容易擦洗的采用75%的酒精喷洒消除卫生死角。并且每月进行物表及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改进。

监测规范化处理:对新生儿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检测要严格每小时一次并记录,体温每日四次,对于病重、危或体温异常的患儿每日测六次,必要时根据医嘱每小时一次。[4]。使用暖葙的患儿每四小时记录一次箱温,注意设置和实际箱温的差别,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分析解决。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及时处理。

家属探望规范化管理:每周一、三、五安排家属集中探视。病情稳定的患儿由管床医生负责本组宝宝及家属的探视工作,采用医生直接推宝宝入探视室配合家属探视。对于病情不稳定,病重、危患儿家属选择让家属直接入室探视,入室前做好沟通,询问有无感染疾病情况,同时做好家属的入室管理工作,严格手卫生管理,对于家属有疾病时不宜参加入室探视,采用手机拍照或视频方式满足家属的合理建议及探视要求。并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希望他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针对每一位家属入室探视,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做好家属的沟通探视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具体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新生儿接受护理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评分,采用我院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卷,总分为100分,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介于60分至90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之间院内感染、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具体情况发现,两组患儿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情况对照表(n,%)

3 讨论

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5]。由于医院里有各种疾病的病人,其身体免疫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损害。而且病人在接受医院治疗时也会消耗部分体力,从而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医院的空气是存在严重的污染的,里面包含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因此对于医院感染方面要格外注意。尤其是本次实验中新生儿这一特殊人群。

本次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综合护理细节规范化服务。从住房环境的选择、医疗器具的处理、周边物品的使用、监测管理、家属探望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医院的空气存在污染,因此空气污染是新生儿感染的重要起因之一。护理人员通过对新生儿住房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并保持空气流通,对室内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空气方面的感染;而对于医疗器具的规范化管理,能极大的减少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感染;新生儿周边物品也是感染的重要起因之一。对于新生儿的贴身衣物,暖箱的严格消毒,也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仪器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患儿因为仪器消毒不彻底而发生感染的情况;监测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监测规范化管理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新生儿的突发事件,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家属探望是较难处理的一个环节。亲人探望本无可厚非,但是探望时也会将细菌、病毒等带给新生儿。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保障新生儿不被感染,还要照顾家属情绪。据实验数据分析,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式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新生儿院内细菌感染。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新生儿在接受综合护理细节规范化服务后,较之对照组,其院内感染率(22.9%:5.7%)及家属对护理工组的满意率(91.4%:71.4%)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细节规范化能有效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思莲.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l,17(18):20-21.

[2]王文丽,李桂芳.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8):4758-4760.

[3]夏华琴,周见.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探讨阴.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2049-2050.

[4]李赖细芬.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10,8(27):2496-2497.

[5]秋芳,刘丹,徐鑫芬.新生儿监护病房围产优质护理管理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0):749-752.

论文作者:何春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何春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