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老年教育社区化的策略研究
——以常德市为例
赵 琳,朱立春,陈艳莉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常德 415000)
内容摘要: 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教育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凸显,老年教育“一座难求”的现象折射出供给侧的乏力。如何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成为摆在政府和全社会面前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场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老年教育必然要走社区化发展之路。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审视目前的老年教育社区化问题,可以发现老年教育生态系统在各个层面都存在一定的生态失衡问题:宏观系统社会组织生态位缺失,中观系统资源生态链残缺,微观系统供需生态链失衡。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补位宏观生态系统;整合中观系统资源,激发教育生态动力;增强老年人主体意识和自身潜能,提升微观系统活力。由此形成平衡稳定的老年教育生态系统格局,构建老年教育的社区化发展径路。
关键词: 生态系统;老年教育;社区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老年教育主要由老干部局、民政局等部门进行管理,涉及群体主要是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和职工,阶层差异、城乡差异明显,基层社区和农村的老年人很少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探讨如何让老年教育从精英型走向普惠型,有助于更大程度地满足日渐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本文从系统性和整体性角度出发,以常德这一中西部经济欠发达且人口严重老龄化地区为例,分析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一、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尤芮·布朗芬布伦纳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他改变了以往从单一层面思考儿童发展环境的方式,首次将儿童发展置于多层次环境的复杂系统中进行考察。在生态系统理论中,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若干因子聚集起来而形成的具有功能作用的有机整体。所有的生命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系统都是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三个层面[1]。宏观系统指社会,中观系统指社区,微观系统指个体、家庭、学校等。
2008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纲要》,明确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战略目标。一些机构如商标代理类机构在政策的催化下快速发展,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晚。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企业开始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大量引进创新型人才,取得了一定效果。随着知识产权案件数量的累积,我国企业开始不断加大培养创新型人才团队的各种投入,但在追赶其他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的过程中,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转换效率仍偏低。
生态系统理论在早期多用于探讨儿童问题和特殊人群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该理论逐渐受到各个领域学者的欢迎,也为社区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张欣伟以系统论为指导,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要素入手,对社区教育服务模式进行了创新[2]。左璐探讨了生态学视域下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逻辑[3]。程仙平提出利用资源、政策、服务等因子共同维系社区学习场强的作用,促进社区学习生态的物资、能量、信息的动态平衡[4]。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研究老年教育的成果较少,仅有的研究如陈曙对老年网络协作学习生态体系的构建研究也是从局部入手,未能站在全局和整体的角度深入探讨老年社区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的策略和路径[5]。将系统理论引入老年教育社区化研究的尝试带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是要重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与老年教育机构的良性互动,为社区老年教育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二是要重视社区自组织和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社区互动氛围;三是要重视对个人微系统的适当干预,适时地输入系统机能运作所需的资源、理念、方法、技能等。
③考虑包裹接头部位一期心墙已经施工完成,碾压设备无法靠近一期心墙,靠近接合面局部可采用夯实方法。同时上下游侧面为竖直接合面,只能靠侧向挤压作用和混合料的流动性使接合面衔接紧密,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砂浆及混合料的入仓温度,选择适当的碾压或夯实参数,同时避免上层施工对下层已施工完接合面的干扰。对接合面采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试验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二、现状和问题
老年教育生态系统通过与各个层面的外部环境进行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换来维持系统机能的正常运行[6]。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分析老年教育的社区化问题,必须由外至内、层层深入剖析各级生态环境对目标生态个体的作用和影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审视老年教育的生态失衡现象。
(一)宏观系统社会组织生态位缺失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其它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生物及生物群落与生态因子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生态系统[7]。在老年教育宏观生态系统中,政府作为基本生态位,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投入等方式向老年教育输入能量、物资和信息,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然而,仅仅依靠政府单打独斗,不足以形成老年教育发展所需的社会支持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社会组织等生态因子未能在老年教育生态系统中与政府形成有效互动,没有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多元营养供给。社会组织营养生态位的缺失,使得政府部门在老年教育服务中陷入缺乏社会合力支持的困境。政府如何变主导为引导,吸引社会组织、企业行业等迅速补位,形成老年教育多元治理的生态格局,是目前老年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观系统资源生态链残缺
中观层面主要是研究社区范围内的老年教育运行模式及资源调配方式。目前社区层面的老年教育以社区学习中心和老年大学等学校为主,这种传统的组班教学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巨大,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也不符合老年人的学习偏好。汪国新指出,社区共学养老是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为了生命成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自觉、自愿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互爱互信、相助相伴、共学共享,更加健康、积极、优雅、有尊严地享受生命历程[9]。共学养老是化解老年人负面情绪的新方法,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新思维,提供老有所为平台的新路径。社区共学养老主张让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互教互学,互为师生,这种“成员即资源”的资源观让社区共学养老模式“自带动力”[10]。
(三)微观系统供需生态链失衡
受传统“问题视角”教育观影响,教育者强势出现,关注教育对象的弱项,补偿其受教育不足的问题,加剧了老年人的弱势感,打破了教育微系统的平衡。老年学习者权能缺失,不仅体现在学习权利意识淡薄,且在学习过程中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以供给为导向,而非需求导向,教育供给未能回应教育需求,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年教育课程设置趋同化问题严重,在课程内容上以文娱休闲类居多,缺乏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生命回顾类课程。在形式上以满堂灌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体验式、互动式、合作式、情景式等学习方式。这种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生态链的失衡,降低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削弱了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育微观系统的活力不足。
三、发展策略
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意义在于启发老年教育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进行布局,充分考虑系统内的平衡和系统间的协调,确保系统中各因子各司其职,使系统处于有条不紊的状态。
(一)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补位宏观生态系统
成年人判断生活细节事件是对是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是有效还是无效。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道理”。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从宏观层面来看,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是远远不够的。社区教育管理的主体是社会本身,政府应注意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体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形成各司其责、高效运转的社会合力。
常德社区大学自2016年起,积极寻求政府支持,整合社会资源,使能量在社区形成富集,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成老年人学习的新阵地,并选取新坡社区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开始了建设共学养老社区的实践探索。
1.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构建共学养老组织框架。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是保障工作有效推进的前提。在政府统筹下,常德社区大学联合武陵区民政局、武陵社区学院、新坡社区组建了共学养老项目推进联盟,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态势。常德社区大学负责共学养老项目的总体指导,对项目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统筹管理。武陵区民政局作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者,负责安排学习场地及设备,协调学习活动时间等。武陵社区学院主要负责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学习团队的培育,包括招募团队成员、聘请指导教师、培训团队领袖、指导制定团队章程、搭建互动交流展示平台、优化团队发展模式、评定星级团队等工作。新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具体负责公共学习场地以及学习设备设施管理与维护,辅助学员管理,为学员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并准备各项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学员的人身安全。
(二)整合中观系统资源,激发教育生态动力
社区处于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中观层面,能量流和物资流在社区的富集和降衰将直接影响老年教育的发展水平。当前老年社区教育的资源供应情况无法保证教育资源生态链的完整性。首先,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社区老年教育的资源必须是一个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整体,然而目前社区开展老年教育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经费供应渠道单一,鲜有社会资本投入,未能形成独立而完整的资金供给系统,场地、师资等其他资源也未能通过整合形成有机整体。其次,系统的层次性决定组成系统的各个单元具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系统要求政府统筹各个层次的机构,确保社区老年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有序运行,然而目前社区老年教育缺乏政府统筹,教育部门行政能力有限,很难调动大量社会资源,无法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再次,系统的开放性主张系统资源要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然而目前社区老年教育资源流动性差,资源利用率低下,社区图书室、学习室规模较小,设备简陋,而社区内学校的教育资源在夜间和周末则被长期闲置。
一方面,要厘清政府部门的基础生态位。我国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政府要正确认识自己在老年教育生态体系中的职责和定位,通过理念引导、政策调控、制度规划、资源配置,发挥其在老年教育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要联合组织、教育、宣传、民政、人社等部门成立老年教育纵向联盟,联合企业、商场、学校、医院、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等成立横向联盟,编织完整的老年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此外,要着重完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培养一批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高水平参与社区老年教育。2016年8月,常德市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培训基地,采用“政府引导、社会运营、专业服务、社区联动”的运营模式,按照“孵化申请—筛选评估—入壳—孵化—出壳—后续服务”的孵化流程,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空间、资源扩展、能力提升、成长评估、财务托管、管理咨询、信息共享、项目扶持、注册协助、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为了引导教育类社会组织更好地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2018至2019年,孵化基地依托社区教育的四级平台,从团队建设、项目策划、课程教学等方面对参与社区教育的社会组织进行了多次培训,大大提升了他们服务社区老年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要稳固社会组织的营养生态位。社会学研究的是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有效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包括协会、学会、研究会、商会等社会团体,以及各种民办学校、医院、福利机构等民办非企业单位[8]。社会组织作为来自民间的团体,天生的草根性决定其远比行政机构更能了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更能准确提供老年教育服务。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教育,能破解老年教育行政色彩太浓、教育产品形式和内容单一、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的困境,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多元发展。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需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资、成员以及信息的交换以维持正常运行。参与社区公益讲座、职业培训、法律咨询、志愿服务等教育活动和社会服务,不仅能让社会组织与外界生态环境进行能量互换,也能为社会组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借此提升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组织自身的发展。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常德市各类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区老年教育中来,仅2018年全市就有23个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活动42项次,为老年教育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2.老年教育资源下沉社区,化解老年人求学难题。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活动场所实施共学养老项目,盘活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并引导老年人互学互教,互为资源,不仅能化解老年大学、社区大学学位紧张、一座难求的问题,且免去了老年人行动不便、长途奔波之苦,真正实现了送教上门。为了解决资金和场地问题,社区将集体所有的10余间门面对外出租,所获租金用于完善公共学习场地,开辟了电子阅览室2间、图书室1间、多功能教室3间、书法活动室1间、乡韵活动室1间、民乐活动室1间。设施的完善大大提高了照料中心服务老年人的水平和能力。此外还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组建了“武陵乡韵”“澧州大鼓”“常德高腔”“墨笔丹青”等十余个学习团队,聘请来自湖南文理学院、常德市书法协会、常德市汉剧团等单位的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培训团队核心骨干成员。作为团队的设计师和领路人,这些骨干成员在业务水平、策划组织力、沟通协调力等方面的提升保障了团队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盈利为主的音乐活动,将音乐看作商品,按照工业化的标准再生产、储存及分配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系列活动。[1]其主要分为唱片(专辑)音乐、数字音乐、演唱会音乐、其他四大类。
微观层面主要是针对学习者个体及其亲密学习圈进行探讨。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老年人对自身权能和角色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导致老年人长期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以社会工作的增能理论视角审视目前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认知偏差,并通过社会工作角色、理念和方法的介入,能促使老年人对自身权能和角色进行再认识,为教育微观系统注入生态活力。
(三)增强老年人潜能,提升微观系统活力
3.日间照料中心功能拓展,解决老年人子女的后顾之忧。共学养老项目是改革教学模式和化解养老难题的一种尝试和创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拓展了服务功能,不仅为老人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免费就餐服务,为学习团队提供场地、指导,还为他们搭建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让社区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解决了其外出务工子女的后顾之忧。社区建有一个占地3000平米的“孝文化”主题园——孝德园,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活动由老人自编自导自演,每个人都积极展示平时所学,乐在其中。由老人自发组成的“志愿读报队”每天早上都会在孝德园开展读报活动,周边许多老年人都愿意聚在这里,听一听最近的国家大事和民生新闻,用这种积极又休闲的方式开启一天的生活。日间照料中心原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健康状况不佳、家中无人照料的高龄留守老人。共学养老项目实施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虽然大多数人并不需要生活照料,但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照料中心不再是孤独冷清的托老所,而是邻里互动的精神乐土。
1.社会工作角色的介入。一方面是内部提升。可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促使教师意识和角色的转换。也可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充实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以提升老年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强化教育生态系统的人力资源效能。另一方面是外部增能。通过社区、老年教育机构与社工组织合作开发老年教育专业或课程,策划和实施老年教育活动,或以项目整体服务外包的形式让社工和社工组织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提升老年教育的服务水平。
要解决攀枝花钛原料颗粒粒度过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先把钛铁矿进电炉,熔炼得到钛渣,破碎钛渣使其具有合适的粒度分布,然后通过盐酸法处理除杂升级得到高品质富钛料PUS渣[9]。攀钢研究院开展了大量攀钢74钛渣制备PUS渣工艺研究,基本形成了流态化氧化→流态化还原→盐酸加压浸出的工艺路线。该工艺路线目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2.社会工作理念的介入。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减退,加上社会角色的丧失,使得老年无用感进一步增强。将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和增权理论引入老年社区教育,有助于引导老年人从优势视角出发,重建自我认知系统,肯定自己的能力,提升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要加强社区教育宣传,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是老年教育的主体,每个人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鼓励其充分表达学习需求,主动争取教育资源,增强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通过增权让老年人成为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孵化“社区学习共同体”“居民学习团队”等基层生态组织,激励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发组织社区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互助、生活互助的能力,帮助其恢复社会参与功能。
3.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对老年社区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社会工作实务的大致过程,可从需求预估、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到效果评价进行分段介入。首先,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综合运用会谈、问卷等多种方法对服务对象的特点、优势、需求等进行预估,然后以特点为基础、以需求为依据、以优势为视角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班级规模、活动频次、教学资源、经费预算、预料问题及应对方案、评估方法等。要引导和鼓励老年人主动参与活动设计,充分激发其主体意识,变“被动参与者”为“主动策划者”。在实施阶段,教师或社工应适时充当好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既要让学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又要适当运用氛围营造、帮助梳理、积极回应、提醒倾听、鼓励表达、促进回馈等沟通技巧对活动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活动结束后,运用社会工作评估方法,从过程、成果和效益三个方面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过程评估主要是反思预估、计划、实施等各个环节的进程和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并促进工作的改善。成果评估主要考察活动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并了解工作的成败及其原因。效益评估主要考察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不同方案的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效益最大化方案。
四、研究反思
本文尝试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探求老年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对社区老年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失衡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但仍存在诸多局限。一是对生态失衡现象的研究比较泛,缺乏对本土化样本的深入分析,因此未能对区域化生态系统的调节策略提供必要且足够充分的实证参照。二是对资源的整合利用情况缺乏科学评估,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过程和效率也尚未形成有效的监测机制。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对区域老年教育生态系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根据地域特点建立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控体系,实时了解各个系统的运作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修正,维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经病理证实,42例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中,阳性共计32例,阴性10例;乳腺MR动态增强单一检查中,阳性25例,阴性17例;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中,阳性31例,阴性11例。详情见表1。
参考文献:
[1]王和金.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社区教育品牌有效管理[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31-34 .
[2]张欣伟.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社区教育服务“3235模式”案例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
[3]程仙平.生态化:当代社区教育发展转向与路径[J].成人教育,2018(12):37-40.
[4]左璐.生态学视角下新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策略探析[J].当代继续教育,2018(01):39-43.
[5]陈曙.老年网络协作学习生态体系的构建:逻辑、关键与通路——基于关联主义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5(02):88-96.
[6]左璐.生态学视域下农村社区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价值与路径[J].职教论坛,2018(10):94-99.
[7]刘金蕾.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22-25.
[8]赵君.“赋权”与“增能”双重目标下的江苏老年教育机制创新[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7(02):52-56.
[9]汪国新,孙艳雷.成员即资源:社区学习共同体内生发展规律探析[J].职教论坛,2013(24):38-41.
[10]汪国新,项秉健.社区学习共同体:重拾共同体生活的现实载体[J].教育发展研究,2018(09):64-69.
A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Communitization of the Ag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system Theory
ZHAO Lin, ZHU Li-chun, CHEN Yan-li
Abstract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aggravates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aging education. The deficiency of the aging education reflects the weakness of the supply-si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we can find the ecological unbalance among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aging education, that is, the deficiency of the ecological niche among the macro-system regime, 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resource ecology chain among the mezzo system, and the unbalance of the supply-demand ecology chain among the micro-system. Accordingly, we should guide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cover the macro ecology system, integrate the mezzo system resources and motivate the education ecology impetus, enhance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potential of the aged and promote the energy of the micro system, so as to form a balanced and stable ecology system of the aging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a developing path for the communitization of the aging education.
Key words :ecosystem; aging education; communitization
中图分类号: G7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52(2019)04-0006-05
收稿日期: 2019-07-01
DOI编码: 10.19785/j.cnki.hnddxb.2019.04.002
基金项目: 2016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终身教育背景下老年教育社区化的策略研究——以常德市为例”(ZJSB2016021);201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增能理论视域下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ZJSB2019008)。
作者简介: 赵琳,女,常德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讲师;朱立春,男,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讲师;陈艳莉,女,常德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标签:生态系统论文; 老年教育论文; 社区化论文;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