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风情:歌魂183;丧葬183号;生育_婴儿论文

老挝风情:歌魂183;丧葬183号;生育_婴儿论文

老挝风情录:颂魂#183;丧葬#183;生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挝论文,丧葬论文,风情论文,颂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颂魂(诵颂驻魂)仪礼

在老挝,经常可以遇见一种称种Sut-Khuan的仪礼。老挝语sut,即诵念诗文或颂辞;khuan有两种含义,一是关顶上的旋儿,二是魂。老挝人自古以来有一种信念,认为不仅人类有魂,住宅、农作物、动物、农具等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都有魂。对于人类来说,魂十分重要,一旦魂离体,人就会不舒服,甚至病痛、死亡,所以要颂魂(Sut-Khuan),使魂永驻,从而无灾无病,幸福好运。对于那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也要为之颂魂,以保人类的安居乐业,兴旺发达。颂魂(Sut-Khuan)仪礼在老挝民间运用十分广泛,有繁有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一般(通用)颂魂(Sut-Khuan)仪礼。亦称Su-Khuan 或Basi-Sukhuaqn ,旧译“苏环”或“巴西一苏环”,俗谓“拴线祝福”仪式。多用于迎送,例如有亲人自远方归来或将远行,有上司或贵客莅访,多举行这一仪式,表示祝福。

首先要预备和布置魂席(Pakhuan,旧译福度),主要是制作一个魂盘(MakBeng Pakhuan,旧译福盘),可大可小,但必须有鲜花装饰,有雪白的棉线(每段长约20公分,中间打一结,用竹竿制成线排,以便于取下为客人拴线),有四只碗,碗里装着粽子和糕点(现代常有用小包装食品替代者),有香蕉和其他水果,有香烛,有鸡蛋和一只熟鸡,称作魂鸡(Kay Khuan)。此外,还有两种不可或缺的装占物,一是银花、金花(用金、银色纸剪成片或制成花,在竹竿上贴成长串),二是一种称作“昆”(Khun)的树叶或花,取其名与老挝语中的“福运”同音。

魂盘(福盘)制成后,放置在一个束腰托盘上或银钵、铜钵内,然后放在一种竹、藤编制的圆饭桌上。魂盘四周饭桌上还要摆放装着糯米饭的竹编圆筒形小饭篓、水壶和酒瓶。

接受Sut-Khuan者必须服装整齐,不论男女都要披上作为民族服饰特征之一的披肩布,而且要依照传统的正确披戴方法,穿过右腋缠胸披搭左肩头上(对于外宾没有苛求)。

仪式开始,接受颂魂者靠近魂席,其他人团团围坐在其周围,均取侧身曲腿姿势(Pap-Pep 坐姿。对外宾没有苛求)席地而坐(地上铺着草席),不得穿鞋。有时有主持者先宣布一下举行仪礼的日的,然后由颂师(一般为德高望重的老者)点燃福盘上的香烛并念诗文(颂辞)。这时,参加者要双手合十,静心聆听(尽管颂辞中夹杂着许多一般人听不懂的巴利文或梵文)。颂辞根据不同的Sut Khuan 目的,有不同的内容,篇幅可长可短,形式可念可唱,悉由颂师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诵颂技巧而定。但不论何种目的的颂辞,开头一般都要念三遍“纳摩(南无)达萨帕卡瓦多,阿腊哈多,讪麻讪菩塔萨”。然后逐渐进入正文。有的在上述三遍引语之后,又加上“菩堤唐沙借朗卡萨密,达磨茫沙腊朗卡萨密,僧康消腊朗卡萨密”(意在恭请“佛法僧”三宝护祐)。尔后再逐渐进入正文。

颂师祝颂毕,先取下福盘上的第一根棉线为接受颂魂者拴结在手腕上。然后其他人纷纷从魂盘上取来棉线为他拴结。拴线时,被拴者一手伸掌举在腮边,另一手空掌或拿着魂盘上的任何一件食品向前伸出。拴者一边口中念首祝福话语,一边双手拿着棉线在被拴者手上向外刮三下,向里刮三下,然后将线拴结在他的手腕上,并用双指捻搓着结头继续把祝福话说完。当魂盘上的棉线用完之后,参加仪式的众人即共同享用魂席上的食品和酒水,有时还有歌舞助兴或共跳“南旺舞”。

这种仪礼,也用于节日里群体中的团拜。其规模大小,因人因事并根据主办者的能力而定。

2.乔迁新居的颂魂仪礼。正式的Sut-Khuan仪式与上述一般Sut-Khuan仪式没有太大区别,不同的只是主办者为自己颂魂。而且魂席上要加放香蕉树尖和甘蔗尖梢,意在祝愿生活蒸蒸日上。此外,Sut-Khuan前要举行一项乔迁活动。

乔迁前,主人先把新居打扫干净,在庭院四角种上香蕉树和苦甘,在上屋(老挝人住高脚屋)楼梯扶手上也要扎缚香蕉树和甘蔗。乔迁当日,村民们簇拥新居主人载歌载舞地从旧居游行到新居。游行队伍抬着家具用品,包括床褥和饮具。队伍由一老者挎着民族式背兜走在前边。到达新居时,早有另一老者坐在屋里等候。二位老者要煞有介事地进行一番问答。屋里的老先发问:“孩子们,你们搬运着家具用品要去哪儿?”队伍前的老者代替众人回答:“噢!孩子们纷绘迁徙前来寻找新的栖身地。听说这里盖了一幢新房,所以想来求得菩提树下乘个凉。”屋里的老者说:“好吧。我们的房子刚盖好,还没有人来做它的主人,就请孩子们来栖息,来居住,来做它的主人吧。就愿来者安居乐业。”

这时,队伍中的老者才请大家上屋。等大伙儿都坐下后,他还要问道:“金兜银兜,福兜运兜应该挂在哪里才能有福祉呀?”屋里的老者答首:“噢,就挂在这根柱子上。”说着指向屋中一根被称作“魂柱”(Sao-Khuan)的柱子。当领头的老者取下身挎的背兜往了上挂时,他还要问道:“挂这么高行不?”这时会有人或众口同声回答:“太低了,向上一点。”往往要问答三次才把背兜挂在柱了上。

尔后在新摆开魂席,放好早已备齐的魂盘和一切Sut Khuan用品,开始为新居主人颂魂(Sut-Khuan) 。

乔迁新居的sut Khuan仪礼也可以在迁入新后数日另行举办。

3.结婚颂魂仪礼。这是老挝人婚礼的主要活动之一,与一般魂仪礼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接受颂魂(拴线)的新婚男女要按民族服饰要求穿戴整齐。传统习俗,新婚男女皆穿白色上衣(今天,女子也可穿其他颜色或花上衣),饰以披户布,穿过右腋缠胸披搭在左户上,不过男女所用质地不同,女子用的更为精美考究,男子用的较一般,没有十分精美的花纹。女子下身一定要穿老挝民族特色的统裙,男子下身穿老挝式双锥形裙裤,称作“鸡尾裤”(Pakio Hang Kay,有的地方称作PaWa,即用一块精美的宽幅布围在腰间,两布边卷在一起穿过胯间掖在后腰上。正面看如现代流行的锥形裤,背后着有一条大尾巴在裤裆间)。女子高盘发髻,饰以鲜花首饰。

Sut-Khuan前,新婚男女先要到佛寺礼佛听经,然后在亲友簇拥下,游行到Sut-Khuan地点(一般在女家举行)。新郎手中举着在佛寺点燃的蜡烛。当然新郎新娘手牵手跣脚入屋走近魂盘时,新郎先用手中蜡烛点燃魂盘上的蜡烛,然后双双侧身曲脚坐下,双手合十,分别夹住搭挂在魂盘上的一根长棉线的两头。仪礼开始,照例先由颂师诵念诗文(颂辞),然后由颂师取魂席上的熟鸡蛋一个,去壳用棉线分成两瓣,再从饭篓中取一小团糯米饭,捏紧,分成两半,放在两块鸡蛋上,交给新郎新娘,又从魂盘上取一根较长的棉线,将两端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腕上。尔后,出席仪式的亲友来宾依次为二人拴线祝福。

4.为婴儿满月的颂魂仪礼。往往不在婴儿满月当天举行,而是在满月后的某一天。仪礼的准备与一般Sut Khuan仪礼同,不同的只昌接受颂魂的是婴儿及其母亲,偶尔也让父亲参加。仪礼当天,母亲要沐浴洁身,在农村还往往要用酸荚(SomPoy ,一种蔓生植物果实)水洗头;婴儿则要由老年妇女替他作象征性的洗浴。

此外,民间还流行为孕妇颂魂仪式。其意均在于保祐孕期和育婴期间母婴的健康平安。

5.为僧侣颂魂仪礼。魂盘的预备与一般Sut Khuan仪礼同。不同的是往往把仪礼放在佛寺中举行。主办者是佛寺所在村庄的虔诚信徒。这一活动常见于老挝新节(泼水节)或在新建佛寺落成之际。

老挝普遍信奉佛教,男子到一定年龄均要落发为僧一个时期,行将剃度者被称作“那伽”(那伽Nak近似蛇,一般译作龙,亦译称神蛇。传说称,那伽虔诚佛教,要求皈依佛门,终于化作人形,剃度为佛的弟子。不料夜间熟睡,现出原形,吓唬了同室僧侣,佛不得不令其还俗。但那伽恳求在佛门中留名,于是佛同意称新度的比丘为那伽),因此,老挝民间还有为“那伽”Sut-Khuan的仪礼,一般在正式剃度前一天或剃度前当天举行。

6.为佛像颂魂。往往选择在新年节(泼水节)期间举行。老挝新年有浴佛风俗,即在节日第一天或前一天把佛像从佛龛或佛座上请下来,安放在佛寺场院中另行预备的浴佛亭内,供人们在三天新年节期间用浸光鲜花的香水泼浴。新年节最后一天或节后再把佛像请回原佛龛内或原佛座上。就在傅佛像回原位之时,人们要为之举行Sut Khuan仪礼,有些地方称作“Som Ma kha La Va”(顶礼膜拜)。仪礼简单,仅只须预备一对魂盘和鲜花、香烛,供在佛台上,然后用魂线(拴线的棉线)缠绕佛台,再牵至颂师手中,由颂师诵念诗文(颂辞),然后由老年男子为佛像拴线。但禁止妇女为佛像拴线。

7.为稻田颂魂。亦称作为稻谷“叫魂”或“请魂”。老挝人认为,稻田也有魂,魂驻则丰收,魂失则无收。因此要时不时为稻田Sut Khuan,以保好年景。一般不需预备魂盘,只要以四只杯子和四张蕉叶,把食品和谷子放入杯中,外加一瓶米酒,将这些东西拿去放在田头小窝棚上,然后诵念诗文(颂辞)。诵毕把杯子分放在稻田四个方向,有些地方也把供品分放在田头小窝棚周围。此外,与农事有关的颂魂仪礼,还有为谷场、牛车和为耕牛三项活动。

8.为祛病的颂魂仪式,常见的有三种:

一是颂圣水(Sut Nammun),主要为消灾祛病、除晦清邪,还有“驻魂防病”的用意。所用的水是普通水,也有的地方信奉“七井水”。先把水放入水蓝(一种竹编油漆的汲水工具)或小坛子,然后放入一些实为草药的杆物、根如菖蒲叶、姜黄片之类。仪礼可专为某人举行,也可同时为多人举行,但每人都必须预备一份放有花、烛、香各样五对的供盘(Khan Ha)和拴魂线爰的棉线。仪礼可在家中举行,请来颂师或僧侣,也可将上述物品送到佛寺内请僧侣为之诵经,人们以为,经过诵颂的水就是灵验的圣水,用它洗浴,可以祛病消灾;同时用经过诵颂的棉线拴缚手腕,就驻魂保安康。

二是颂饭篓魂。人们取一个装糯米饭的竹篓,尔后抓一把糯米饭、一个熟鸡蛋和病人的衣服一并放入其中,连同鲜花、一对烛和拴线用的棉线,送入佛寺请僧侣诵经三夜,然后取回为病人举行拴线仪式,以为如此一来病人即可痊愈。

三是网魂(Son Khuan)仪式。这种仪式往往专为受伤者或因突发事故如被牛抵伤或不慎从树上跌落而受伤者举行。所谓“网魂”,是用打渔用的手网去把受伤时丢失的魂网回来。常见的是由一人提着手网,网内放一把糯米饭团、一个熟鸡蛋,来到受伤地,用手网如同在水中网鱼那样动作,同时不停地呼魂叫魂。然后回到伤者身边,饭团和鸡蛋放在伤者手中,用棉线为伤者拴线。以为这样一来,魂即返舍,伤就会好起来。

这种活动,有些地方直称之为“呼魂”或“叫魂”,但不用打渔的手网,而是一手拿着蒸饭用的器皿(一种漏斗形竹编炊具),一手执着带有红火的柴棒,到达受伤地点后,把蒸饭用的竹器皿向下倾斜一点,同时用柴棒慢慢晃来晃去,口中不断呼魂叫魂。然后回家,到了住房左边,要高声问道:“××(受伤者名字)回到家了没有?”家里人要立即回答:“噢,回来了。”

二、丧葬风俗

老挝各民族的丧葬风俗各不相同,这里所录者为老龙族的一般风俗,各地也略有不同。

老龙族普遍实得火葬。一旦家中有人亡故,家属马上要分头先办三件大事:

一是商请僧团到家诵经。人数、日期、每日次数,均由丧家确定。但所请僧侣不得单数,一般是八位或十位。这项活动耗费很大,因为每次诵经毕,都要向僧侣布施。布施形式是送一种称作“邦”(Bang)的礼物,即用纸卷一个锥形漏斗状袋,内装一定数额现金和一对蜡烛、一束香、少许鲜花。此外还要斋僧。

二是处理遗体。先用香汤沐浴遗体,尔后用棉线把死者双手合十拴缚在一起,并在其合掌中插置鲜花、对烛。据传统传统说法,这是为了让死者手持鲜花、蜡烛求路上天堂。还要用棉线把两个大姆指拴在一起,把双脚扎在一起。意在提醒人们,由于世上有各种绳索束缚着手脚,才使人在运命中生死轮回。据称,此说来源于《瓦三敦故事》(实为《太子须大拏本生经》老挝译本),其中有这样一段:“溺爱子女如同以绳拴脖,宠爱妻子如同以索拴肘,贪爱钱财如同以镣束脚。这三样是绳索,使人在轮回中滚来滚去,故而达不到涅槃境界。”死者嘴中要塞入银币一枚,富裕人家也有用金币或金块装进死者嘴中的。然后给死者衣服,穿法要不同于生前,或者反面穿,或者把钮扣扣在背后。再用大幅白布将尸体包裹好,装尸入棺,盖上棺盖(不钉棺钉),灵柩停入在一间稍为宽大的屋子里,以便有足够的地方举行各种祭奠仪式。但灵柩不得正对房梁,摆入时要把死者的脚部冲着出屋大门。灵前点燃香烛,意在思念和彰扬死者生前的好处。灵柩上渐有花团锦簇、鲜艳美观的棺罩覆盖(富裕人家往往自己花钱购买或临时制作,火化时一并烧化;贫穷人家多向佛寺借用,出殡后送还)。

三是通知不在家中的亲属,并与村中老者商定出殡火化日期。此事需经一番掐算,因为按照老龙族的风俗,以阴历择日,有两个讲究(忌讳),一是在月望日(十五)以前去逝,必须在上半月内出殡,在月望日以后去逝,必须在下半月出殡,否则必须在月望日或月朔日(廿九或三十)过后七天以上才能出殡。例如,上弦一(初一)至上弦十四日去逝者,必须在月望日前或下弦七(廿二)日以后才可出殡;二是忌讳与月份月数之日出殡,例如,一月去逝者,不得在上弦一(初一)或下弦一(十六)出殡,八月去逝者,不得在上弦八(初八)或下弦八(廿三)出殡,十二月去逝者,不得上弦十二或下弦十二(廿七)出殡,等等。由于有这两点忌讳,所以往往停灵时间较长,致使尸首腐烂。此外,一旦通知身在远方的儿子并获得答复儿子将赶回家奔丧,那么,他的归程时间再也须等待,方可出殡火化(在远方的女作也要报表,但可不必等待其返归奔丧)。

治丧期间,丧家基本上没有悲哀恸哭气氛,除接待和安排僧侣按时诵经外,人们聚在一起下“虎食猪”棋、玩“藏匿”游戏,侃大山讲故事。亲友、同事、同窗、乡邻也会闻讯前去吊唁,但除亲属外,丧主绝不主动报丧,而吊唁者也只是在灵柩前稍作默哀,或听听僧侣诵经,即与逝者亲属或前来吊唁的其他人说说笑笑,甚至唱歌舞。人们吊唁,按风俗要在灵前献上冥路线(类似我国民俗“送赙”,南方一些地主的“送金银礼”。老挝称作“Kinthan Nam Putai”或简称“Kimthan”,形式如上文提到的“邦”Bang)。丧主收集这些钱后,一般者用于治丧期间向僧侣布施或购习食品斋僧,绝不留作日后家用。

到了择定的火化日,先要预备大量食品,供斋僧用,也供前来送葬、帮忙的人食用。在出殡前数小时,要请来僧团诵经,经文内容一部分是为死者超度,另一部分却是告诫生者,人生只有善与恶,形骸是无常的。诵经毕,要在灵柩前斋僧,同时为死者子女剃度,男儿剃度为沙弥了,穿黄色僧衣,称作“Buath Pra”,女儿度为尼姑(比丘尼,但不剃头),穿白色僧衣(今日略改,可穿白衣、白裙),称作“Buath Khao”。这实际上是一种“服孝”仪式。根据死者的身份、地们和影响,服孝者往往不限于亲属子女,例如老挝国家主席凯山·丰威汉逝世,火化时Buath Pra 、Buath Khao的人数达数百人。

出殡上出前,要派人先在出上预备柴垛供火化用。乡下流行一种“扔蛋选地”风俗,即把一个生鸡蛋高高扔出,如果落地破碎,即表明死者愿在此地火化,有时恰好落在草棵上,鸡蛋不破不碎,只好易地再选。

出殡时,有一老者腰佩长剑一把,手提装盛爆米花的竹蓝(Kata Khaotok)走在队伍前,沿途撒爆米花直至火化场。据说有两种用意,一是为了不让抬棺人感到太沉重,因为有一种传统信念认为,死者灵魂见到爆米花会下来捡拾;二是表明人死不能复生,如同爆米花不能再发芽一样。灵柩由经过挑选的精壮男子扛抬,中途不得换人,可以换肩。灵柩由孝国(刚剃度Buath Pra的男子)和孝女(刚剃度Buth Khao 的女子)分两排执绋(绋为白色棉绳),缓缓前行(现代有用汽车装运灵柩者,也要慢驰,以便执绋人徐行前进)。

到了火化场,将灵柩抬上火化台(柴垛),一定要让尸体头朝西,脚朝东。在乡下,灵柩放上柴垛之前要先绕柴垛行三周,抬棺木击柴垛三下。此俗各地有不同解释,有的认为,这是为了让死者忘却回家路途,以便安心上天国;有的认为,这是为了主死者的灵魂知道,世上只有处死轮回。在有固定火化场的城镇一般不见此俗。举火前,先要打开棺盖,揭开裹住死者脸部的白布,由每一位亲属轮流用他们视为世界上最纯洁的水──椰子水替死者洗脸,再依旧裹了白布,盖好棺盖,让亲友摄影留念(如有条件的话)。接着请僧侣诵念“萨阿尼扎(人生无常)”经。诵经毕,丧主向僧侣布施,往往倾其所有,以示虔诚。如果死者是国家干部或著名人士,这时可以宣读其生平业绩。但上层干部或全国知名人士,往往先举行追悼会。

行将火化,先由僧侣向灵垛献蜡烛(称作献冷火Tkuay Peng Yen),然后由参加火化仪式的人们按亲疏顺序把鲜花、香烛相继放在灵柩上(亦称献冷火),最后由家属举火点燃柴垛。在城填中,也许为了环境卫生,有时白天举行献冷火活动后,待到夜间才点火燃化。

灵垛一旦点燃,送葬的人们就可以离去。离开前,要用香水洗手,用树枝扎的扫帚拍打身上的“尘土”,表明一切都让它留给了死者,从此再无牵挂。人们可以就此各自回家,也可以跟随丧主再返丧家,因为丧家不有一项“除服”活动,即延请僧团(这时人数必须是单数,通常在原有双数僧侣中,再请一位参加,即九或十一名)诵念祝福经(Sut Mong Khun),并为Buath Pra 的孝男和Buath Khao的孝女们举行还俗仪式(即除去孝服)。也有若干名孝男要继续Buath Pra,直至骨灰收拾日或稍长一段时间才可还俗,但他们要移居佛寺守戒。

自火化之日起,丧主还要连续延请僧团来家诵经三天,每天一次。这三天内,亲友、村邻仍可聚会丧家,参与有关活动或搞些下棋、玩牌、讲故事等娱乐。有条件的地方甚至放映电影。第三天要举行较大的宗教仪式,诵经、布施、斋僧,并为死者遗属举行颂魂仪式(俗称“拴线祝福”)。然后去火化场收拾骨灰。骨灰收回后,可放在家中,也可放在佛寺骨灰塔中,富裕人家往往捐资为死者单独新建一塔,所以老挝的佛寺,常常可见小塔林立。何日举行骨灰安放仪式,由丧主自定,没有更多禁忌,也有举行更多的活动。

以上是老挝主体民族老龙族对于病故或寿终者的丧葬风俗。如属于暴死或夭亡者,一般不搞丧事活动,简单安葬而已。

三、生育习俗

老挝各民族关于生育的习俗不尽相同,这里记录的是老龙族的有关信念和习俗。

多数妇女怀孕时,常常根据所做的梦来猜测腹中胎儿性别。简言之可分两类,如果梦得金戒子、金项练、金耳坠或美色布料等等,就认为会生女孩;如果梦得枪、刀、矛梦或见佛像等等,就认为会生男孩。此外还认为,如果梦中看见星辰日月,生下的孩子必是大福之人。

妇女妊娠期间常有各种反应,想吃这吃那。老挝人认为,如果孕妇想吃鱼腥,说明胎儿是地狱畜牲投生;想吃各种鲜果,说明胎儿是山林野兽投生;想吃泥土,说明胎儿是神灵下凡投生:想吃辣的或咸的,则说明胎儿是凡人投生。

自怀孕至分娩,禁止孕妇做一些被认为是不祥的事情,诸如下跨越拴马绳,怕孩子日后专靠苦力为生;不希蛇。怕孩子生下后得佝镂病;不让坏人从背后走过,怕孩子日后变成坏人;不在夜间洗澡,怕分娩时羊水过多;不看死人或进出灵堂,不看别人分娩,不吃残羹剩饭,不吃过多的芋薯,不坐在楼梯旁或门边,不钉钉子,不看人家剃度出家,如上种种,怕的都是死产或难产;不吃太辣的食物,帕婴儿秃头;不看日蚀、月蚀,怕孩子出生后斜眼或结巴。

除上术种种禁忌外,孕妇却要常常打水、春米,为的是让腹部松驰,好分娩;孕妇要信守五戒,慈悲为怀,不生气骂人,以利胎儿发育。

民间还曾经奉行过这样一种风俗,当孕妇向你讨什么食品时,一定要满足她的要求;如有渔猎所获,经常要分给孕妇双份,因为风俗认为,腹中胎儿也应得到一份。

当妊娠六、七个月后,孕妇的丈夫要开始亲自上山砍伐坐月子用的柴薪,不得由别人代劳。所伐柴薪,要择选药甩木材和可制成优质木炭的硬木材,多数是酸橄榄果树、酸枣树、虫胶树、酸荚树之类。砍伐好之后用牛车载运回家中储放,并用带刺物品复盖发、禁止挪作他用。

分娩前两三天,乡间传说常闻杜鹃鸟报讯,当它习越临产的孕妇家时,会发出“呱呱”呜声,如婴儿落地的哭声一样,如此即认为孕妇即将分娩。

一旦孕妇腹痛临盆,以往由于村中没有医生或接生员,家人要请来“摩丹耶”(Mo Tam Ye)──熟习接生的妇女,每村都有一、二名。她来家后,要先着手用绳子在屋内椽子或檩条上悬结一个供产妇抓握合劲的绳圈。然后按风俗打开所有的门窗、抽屉、闩锁;要求屋里的人拿掉身上带的各种符咒。至于前来探望的人则不许坐在高脚屋楼梯上或堵是门口,也不准任何人说出任何带有“堵、截、拦、搁”之类话语。任何打结的东西都要解开,甚至孕妇的发髻也要松开。这一切举措和要求,均意在让孕妇顺利分娩。与此同时,要打开事先由丈夫砍伐储存的柴垛,生火烧水侍候。产妇阵痛如剧时,“摩丹耶”让她手抓绳圈取跪坐姿势,由另一人扶其后背。如果一时不能顺产,按旧风俗要找来巫师让孕妇饮用符水,或将符水洒在孕妇身上,并用符水三泼屋顶。分娩后,要让产妇先食用拌盐的酸荚,意在清除淤血,然后让产妇服用一些民间草药。

“摩丹耶”用新鲜竹片为婴儿剪去脐带,把胞衣洗净并用盐腌起来,拿芭蕉叶包裹或装入陶钵,让人拿去埋在高脚屋楼梯下,并在掩埋处点起一堆火。有些地方的旧俗,要把胞衣先放在屋内火塘边三天,然后拿去埋掉。接着为婴儿洗澡,先用温水,后用凉水。富裕人家常在洗澡水中放些金银珠玉,意在祝愿婴儿长大成人后是个富翁。洗浴后由一女眷用布把婴儿包起,抱着步下高脚屋,在场院中躬身用婴儿的脚角触地三次。此举意在不让婴儿踏错土地,并让他(她)像大地一样坚实。然后抱回高脚屋,放入簸箕,“摩丹耶”端起簸箕轻轻颤动,并重力下放三次,口中念道:“猫头鹰,是你的孩子今天就带走。过子今天,就是我们的孩子了。”这是一种祭鬼仪式,老挝语称作“泼派”(Po Pay)。这时,要有一位亲属回答:“我们的孩子!抱过来。”然后接过簸箕,抱出婴儿,放到母亲身旁。如果初生婴作不幸死亡,通常认为婴儿是“派鬼”(pi Pay)。据风俗认为,这是一种恶鬼,来去如风,将来还会伤害其母。因此,家人并不婉惜,而且还要请巫师设法防范,然后把死婴放入陶钵,念动咒语,用的布封住钵口,送出埋掉。

产妇分娩后要坐月子,通常要靠近火塘烤火,所以老挝人称坐月了为“坐火”(Nang Fay)。依照古俗,头胎“坐火”时间要长,有人达20天以上,据认为,头胎对于产妇的身体很重要,所以时间要长些,以便使身体健康完全恢复。老挝古语称“能坐火,可以再次成姑娘”。到了二胎三胎,坐火日子要逐渐减少,古俗认为,如果每胎的坐火时间一样长,孩子们将出现不和睦。坐月了伊始,古俗还有一定仪规,即让产妇接近火塘,由巫师进行“镇火”(Pap Fay),意在禁止一切妖魔前来干扰保证婴儿健康成长,保证产妇恢复健康。镇火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是盐放入水杯,口含盐水喷入火塘,再让产妇坐近火塘,巫师绕火塘三圈后,又抓一把撒入火中,最后用黑、红、白三色棉线捻成一股拴在产妇的脖子、手臂和小腿上。有的是由巫师口含白酒喷入火中、喷向产妇,然后用三色棉线拴在产妇的脖子、手臂和小腿上。到了晚上,亲友们要到产妇家聚会庆贺。乡下庆贺活动简单,有时有点土产小吃招待,大家聚在一起,讲讲故事,聊聊天,如此而已。城里稍为热闹此,主人要有一些破费以接待亲友,有时借机聚在一起玩牌赌钱,但绝对禁忌玩“虎食猪”棋、玩“藏匿”游戏。“坐火”期满,如果家庭条件许可,一般要为产妇和婴作举行“颂魂”仪礼(Sut Khuan),目的是为新生婴儿祝福,为产妇驻魂。

为新新婴儿取名,有时在出生那天,有时在“颂魂”仪礼那天。

老挝一般不举行剃头礼,但古时可能有,而且保留头中央的一小片头发。因为不少老挝古曲作品的插图中,凡是小男孩都在头中央留一小片头发,称作“扩朱”(Khoth Chuk),想是剃关礼(kon Chuk)古风的痕迹。

标签:;  ;  

老挝风情:歌魂183;丧葬183号;生育_婴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