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奎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3-011-02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工作效率的高低,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近年来正逐渐受到重视。
一、估算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人对数值的大小、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直接感受,它常常表现为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一种灵敏而强烈的直觉,并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反应。学生数感的建立,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并建立起来的。估算对增强学生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估算28÷5,25与30都是5的倍数,由于28与30更接近,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因此其估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更为接近。
2、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估算,虽然不需要求出精确的数值,只要估计出结果的范围,而且所用的方法仍然是加、减、乘、除的运算及有关知识,但是估算必须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猜测、推理、思考和运算等等,它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常常先依靠直觉思维、生活常识从整体上把握目标,然后再依靠逻辑思维达到目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估算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估算能使人体的左右脑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数量的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认识与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整体化思想,养成整体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估算可以培养学生概括性、整体性地认识和理解计算的结果,并且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数学虽然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每天都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他们知道10比11少一些,比8大一些;知道28在20与30之间,但更接近30等等。训练他们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如春游时,同学们想坐游船玩,每条游船限乘5人,12人需要租几条船?每条船要租金20元,带50元够不够?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不失良机地让学生估算,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让学生从精确计算中“走”出来,做估算的有心人。
三、教给方法 提高估算能力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如要求学生画一张简单的从自己家到学校走过的路线图,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无法精确的计算路线的长度和方向,学生自然会用步测或目测的方法估计距离和方向,感受到了估算的必要性。再如,学校举行二年级学生家长会,六个班人数如下:二(1)班59人、二(2)班60人、二(3)班58人、二(4)班56人、二(5)班61人、二(6)班59人,准备了360把椅子,够吗?因为只有一个班是超过60人的,用估算很快就解决问题了。如果是精确计算,花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还容易算错,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估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感受到估算的魅力。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教给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技巧,让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悟、内化,形成较熟练的估算策略。常见的估算方法有:
(1)化整法。在进行四则运算时,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保留到整十数、整百数,把小数看成整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86+296,学生就可以看看作90+300,从而估算和大约是390左右;3.1×6.7就可以看作是3×7,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进而算出准确结果。由于涉及是否整除的问题,除法的估算比乘法的估算要复杂得多。如,以下估算题:29÷4 62÷7 82÷9 71÷3 ……如果化整十数来估计就更难了,我们可以根据数字特点,分别估算成28÷4 63÷7 81÷9 72÷3……
(2)估位法。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算积或商是几位数,可以很快地检验出错题。积的位数是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和少1,如456×64,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四位或五位数。商的位数只要看被除数前几位与除数间的关系,如5624÷58,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学生可以推出它的商是两位数。
(3)联系实际法。例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超出100%肯定是错的,再比如飞机飞行的速度要比人行走要快得多等等生活经验。又比如一件工作,甲独做4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如果有学生算出:4+5=9(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
(4)参照物法。在对事物的估测中,我们往往借助“参照物”,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转向有序。如,估计学校一幢教学楼的长度,可以先估计一间教室的长度大约是8米,教学楼有这样的教室4个,加上三个楼梯的位置,所以教学楼的长度大约是35米。
学生进行估测时,往往是盲目地、凭空地想象估测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会出现估计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很大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找参照物”进行估测,降低了估测的难度,提高了估测的精度。
(5)以小估大法或以大估小法。在估算时,如果遇到数过大或过小,难以估算,就先估计单位数量,再根据单位数量估算过大(或过小)的数。例如,估计一颗花生的重量,我们可以先估计100颗花生重多少,再除以一个100,就能估算出一颗花生的重量了。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四、估算的评价
1、正确评价估算结果。
在课堂中经常会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某某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笔者认为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2、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
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学生们估算的策略不同,只要是合理的,我们就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鼓励他们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会在课堂中涌现出来,老师要小心翼翼地去呵护住学生们的这份探究的精神,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一种方法;不要急于给予评判,给学生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不断地学会调整,不断地学会反思,提升学生这种判断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这些方法的思维价值。从而有力的提升学生的估算意识,进而记忆不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此,教师应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数学估算应该有原则可循,它必然是采用口算形式,在允许的范围内,越简单越好。但它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教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有效科学地培养。
论文作者:刘万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