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论文_李存芳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论文_李存芳

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李存芳

摘要: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所以,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学生运用 数学概 念进行推理 、判断 过程中要得 出正确 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所以,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那么,然后进行概念的教学呢?

一、概念的引入方法1、联系实际事物或实物,模型介绍,对概念作唯物的解释数学来源于客观世界,应用于客观世界。离开了客观存在,离开了从现实世界得来的感觉经验,数学概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因此,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观察有关的事物、图示、模型的同时,获得对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逐步认识本质,建立概念。

恰当地联系数学概念的原型,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目的意义,弄清每一概念是从什么问题提出的,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从而激发学习新概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类比不仅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引入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拿笔者在教学中举例来说: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入,我就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中分数通分、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的。这样的引入不仅回忆旧知识,同时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3、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概念的定义当中,有一种定义方式叫属加种差定义。种概念的内涵在属概念的定义当中已被揭露出来。所以只要抓住种概念的本质特征(即种差)进行讲授便可以建立起新概念,这样分析后,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对知识的掌握很有条理性。

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法1、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像“无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生不易接受,心里容易疲劳。

2、数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往往模拟数学家发现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探究过程。

简言之,探究学习是对数学探究的模拟,有别于学生好奇心驱动下所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事实上,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不全是他们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

3、数学概念的逻辑性教学数学概念可分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本质属性);二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所有对象的和)。假如把一个概念当作一个集合,那么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集合里的元素的所有的共同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这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全体。内涵和外延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就不能不涉及到概念的外延的问题。同时,概念的外延还有大小之分,外延大的叫做种概念,外延小的则叫做属概念。

为了使 学生能明确被定义 的概念,教师就得先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找到与其最邻近的种概念及其属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把握定义中的关键字句,弄清概念间的区别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加深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从不同侧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它系统化、网络化,这样就不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模糊,从而导致错误地运用。相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贮藏,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4、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教学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原始概念,如点、线、面、体、数、常数、变数等等,都是由具体的事物观察然后再抽象出来的。人们长期观察了月亮、太阳、光线、水面等具体事物,逐步形成了有关“圆”、“直线”、“平面”等带有共性的、本质的概念。

这些概念是对具体的数和形的感知而形成的表象,然后再由表象经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

5、数学概念的扩展性教学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还存在 着“反变”的相依关系,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简到繁、从部分到整体的认知规律,沿着概念的收扩过程,把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种属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6、明确概念的顺序性大部分数学概念,都是通过对实验现象或某些具体的事例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而导出的,它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它们一般是从几个原始的概念或者公理出发,通过一番推理而扩展成为一系列的定义或者定理.而每一个新出现的概念都依赖着已有的概念来表达,或是由已有的概念推导出来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概念教学的顺序性。

正是这些概念的出现的顺序性才将我们的教材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图。

论文作者:李存芳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4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论文_李存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