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课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_倪晓琴

谈信息技术课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_倪晓琴

(雅安市名山区第三中学 名山 625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生活每个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新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应从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就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现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教育目标上看,信息技术课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从教学内容来看,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有机结合等;从教学方法来看,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显而易见,信息技术课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学习工具,强调的是使学生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也就是说,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应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

1.以任务驱动、讨论式、启法式等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大多数老师的教学过程,几乎是同一个模式: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讲练结合、多媒体演示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所以,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允许他们犯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2.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最终需要与具体的学科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力。教师在鼓励学生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自己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些整合课,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技巧,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更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好方法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师生顺利进行情感交流的前提。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开学初可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以前是否上过信息技术课、都学过哪些内容、目前把握了哪些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家里是否有电脑、是否能上网等等。通过调查,可以对一个班的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其次,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要把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教学中对学生多肯定,少否定从而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是否存有良好的期待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与老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把信息技术教育从简单的个体性学习,融入到群体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注意培养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修养。

无论是创造与开发知识产品的人,还是利用这些知识产品的人,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开发与利用的行为规范,这样也就产生了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伦理道德方面的许多新的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进行非法活动,也知道如何正确保护自己,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这是有没有信息伦理修养的问题。而对于有较高信息伦理道德的人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能善于区分信息的优、劣、好、坏,并有区别、有选择地加以对待。对信息的所有权、知识版权、公共信息资源的安全有正确的、积极的态度,这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应具备的信息伦理道德,也是学生信息素养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时考虑到以上问题,一定要遵循信息传播者的道德行为规范,富有责任心与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信息素养是传统的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扩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新世纪公民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历史赋予的教育的重任,也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从而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信息技术教育将有质的升华——从单纯的信息技能训练走向整体的信息文化素养积淀。

论文作者:倪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谈信息技术课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_倪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