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东城小学 334000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 观察则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12-01
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形成科学意识,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可是现实情况时,小学生尽管拥有良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特别努力地观察各种科学现象,可是他们的观察并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常常是走马观花,甚至于看看热闹就算结束。所以说,小学生要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一定不能忽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兴趣
儿童阶段真是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的阶段,他们非常迫切地想要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可是却往往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在他们的心目中,科学是一门充满神秘感的学科,因此,总是怀着一种畏惧的感觉。所以,教师一定要首先使小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使他们明白观察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兴趣。
(一)使小学生初步认识科学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对科学有过专门的论述,他说科学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建立起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使学生回忆当初学习折叠纸飞机的过程,是如何专心地盯着老师的整个折叠过程,然后自己开动脑筋,模仿老师的样子,自己学着折叠,当自己折叠的纸飞机能飞很远时候,心中充满了喜悦。教师用这样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明白,其实折纸飞机就是一次科学观察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来认识科学,从而减轻科学带来的神秘感觉,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其实离他们的生活很近,最终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向小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的科学故事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故事,比如琴纳根据牛奶工带给他的启示,发现解决天花的办法;人人都看见过苹果落地的现象,只有牛顿仔细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地,进而发现地球引力;傅科从简单的单摆现象中发现了地球自转等。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搜集很多类似故事,并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总结这些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关键,那就是这些科学家都经过了大量的深入细致地观察。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会自觉运用到自己的科学学习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导小学生带着一定目的去观察
小学生好奇心大,总是喜欢向别人询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迫切地想了解世界,想要明白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他们往往非常快速却不带任何具体目的去观察外界事物。可是看到了并不代表着了解,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挥自身功能,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目的去观察。如三年级科学课中有关于探寻孩子眼里的生命世界这节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寻找学校里的小动物,并通过这些小动物认识动物的总体特征和种类的繁多。校园里有很多小动物,这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出蚂蚁和蜗牛作为观察对象。然后,还要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认真执行,并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归纳这些动物的特征。经过几次试验,小学生就会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更容易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带领小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观察
学生懂得观察要带有一定目的性之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观察事物,并把看似没什么联系的两样事物放在整体的环境下去思考。如当学习三年级中观察水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很早时候就认识了水,可是却没有形成对水的正确的、清晰地认识,因此很难使用简便、通俗的语言概括出水的基本概念。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四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上白开水、糖水、牛奶、白醋四种物质,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观察出哪一个容器中装的是水。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白颜色的是牛奶,闻一闻发现酸味的是白醋,又用舌头舔一舔,区别出白开水和糖水。最后,学生总结出水具有无色透明、无气味和味道的特性。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多个角度全面观察事物,最终更深刻、更准确地了解了事物。
四、督促小学生坚持观察
科学结论总是建立在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之上,如李时珍在27年时间里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尝遍百草才写下《本草纲目》;达尔文不间断进行观察和试验,写出《物种起源》。可见,只有长期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真相。如学习生命离不开水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小草喝水的实验,并要求他们每天都仔细观察,认真书写观察记录。对那些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的同学,教师要及时提出表扬,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欢乐,这样就能够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最终养成坚持观察的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素养。
五、引导小学生明白处处充满观察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科学的灵感是不能依靠等待的。我们总结那些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依靠认真观察生活中那些细微的、随处可见的现象而发现事物的真相的。比如,发现密度起源于洗澡水向外溢出的场景,而人的做梦时间和梦境与人的眼珠转动有很密切的联系,这来自于一名医生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睡觉时转动眼珠。
六、结语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照抄照搬固有的形式,需要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选择。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积极为学生创造观察的空间,随时随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崔娜.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J].知识经济.2010(07).
[2]张洁云.小学科学观察能力策略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1(01).
论文作者:王建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科学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发现论文; 事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