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_股份合作制论文

乡镇企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_股份合作制论文

乡镇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改革发展论文,新形势论文,新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力度的不断强化,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

经营机制灵活的相对优势基本上丧失。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灵活的经营机制不再对乡镇企业情有独钟。乡镇企业要在市场上与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实力都强大的国有企业展开竞争,处于十分紧张或不利的地位。

争夺市场生存空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乡镇企业的生存空间正不断被各种势力所分割。除国有企业外,还有两股比较强大的势力:一是机构改革使大批干部分流去开发各类资源,兴办各项产业,在众多领域从事开发经营活动。加上他们具有管理、信息、技术、社会联系等诸多优势,从而在开发市场上有捷足先登的条件。二是个体、私营、“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崛起,它们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好、技术起点高、资金充足、国内外联系广泛等多种有利因素,把乡镇企业推向了内外夹攻的境地。

产品档次低,品种单调。受乡镇企业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的限制,产出能力不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能力弱,向市场提供的产品不仅品种少,而且初级产品居多。

产权关系模糊,政府干预过多,积累机制薄弱和组织结构封闭等。由于大部分乡镇企业的主管部门行为短期化,怕承担责任,怕工作上有闪失,等上级拿章程,缺乏主动性和大胆探索的闯劲,致使在资金方面用于自我投入自我发展的太少。

由于受其缺陷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阻碍,面对这种现象,各个企业纷纷寻找出路。实践证明,乡镇企业要实现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必须深化内部体制改革,进行产权制度的创新,优化经营机制,扩大规模经营,提高企业素质。

一、实行股份合作制是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实质上就是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即以社区农民入股的方式形成乡镇企业的资产,实行劳资结合,容纳多种所有制,融通各种生产要素,从而形成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既不同于城市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那样单纯的融资联合,又不同于合作形式那样单纯的劳动联合,而是融资联合、劳动联合结为一体,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的合作组织。事实说明,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既适应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生长点,是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乡镇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少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二是要有一个产权明晰的资产流转机制。乡镇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造后,股东大会成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在这种领导体制下,企业政企分开,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乡镇政府只能以股东身份在其它股东的牵制下,通过企业的内部决策来影响企业行为,而不能从外部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而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后,乡镇企业可以真正拥有经营自由权。从明确产权关系来看,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的产权明确在每个股东名下,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就成为每位股东的内在要求。同时,在股份合作制下,明晰的产权关系,也为推动企业产权商品化创造了条件。通过企业资产折股、入股、参股等方式,可以打破乡镇企业原有资产的凝固状况,促进企业资产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

(二)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需要。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一是强化自负盈亏的风险机制,股份合作制实行的是“资金共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乡镇企业通过吸收企业内部职工入股,使企业职工的劳动者身份和股东身份融为一体,让职工承担劳动报酬和股金收益的双重风险,可以进一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部动力。另外股份合作制只承担股金内的有限责任,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能促使企业敢于承担风险而得到更快发展。三是强化自我约束的监督机制,乡镇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造后,企业内部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厂长、职工之间的职能既能相对分离又相互牵制,股东大会行使所有权,董事会行使决策权,厂长行使经营权,职工行使监督权。这种监督制衡机制,能有效地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此外,乡镇企业经过股份合作制改造后,对强化企业自主经营的决策机制,培植自我筹资的积累机制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三)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的重要措施,可以推动企业向“大规模、高技术、外向型”方向发展。一是借助股份制形式,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广开财路,集中农村更多的闲散资金,用于乡镇企业扩大再生产,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二是利用股份制原理,通过吸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股,可以加速企业技术改造的进程,提高企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三是利用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分散投资经营风险,有利于企业引进,高效益、高风险的高精尖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步改善乡镇技术落后的状况。

二、组建企业集团是乡镇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乡镇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并在市场的不断发育完善中得以成长壮大。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转轨搞活,使乡镇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随着世界格局的多元化,国际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我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更使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现实。这样一种国际形势虽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企业将要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自发成长起来的乡镇企业更是首当其冲。而目前乡镇企业无论从规模、技术及管理水平哪一方面看,都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同国际水平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要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乡镇企业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组建企业集团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实践证明,以产权关系明晰为基础,以股权或资产联系为纽带,以名、优、特产品为龙头,以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多种经营为特征,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为目的的企业集团已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有利于迅速形成规模,增强企业抗风浪能力。二是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组建企业集团不是简单的重复生产和量的单纯扩张,也不是包罗万象的“拼盘”,而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生产过程中的有机联系,实行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企业实现从“小而全”、“小而散”向“大而全”方向转变,使集团各成员企业得以扬长避短,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优势;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挖掘内在潜力,实现产品系列化和技术互补化,发挥了集约化生产优势。三是有利有于发挥拳头产品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组建企业集团,企业把有限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协调配套,涌现出一批工艺成熟、技术含量高、市场覆盖广,知名度高的产品,企业找到了形成名牌效应的新路子。四是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增进经济效益。乡镇企业集团,虽然其成员企业性质复杂数量多,管理跨度大,但在地域上相对集中,这就为乡镇企业实行集团化管理体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有利于实现人才的最佳配置。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乡镇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要顺利完成过渡,实质上要求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更系统化、科学化,要求企业具有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而组建企业集团则可以灵活地调动和择优使用下属各企业的人才,实现人才的最佳配置。

三、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是保证乡镇企业经久不衰的关键。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靠的就是创业之初的那一批“能人”,在发展中他们成了企业的负责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项竞争机制日趋完善,这些昔日的“能人”变得力不从心。他们的观念、意识、行为、素质,同客观形势不相适应,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提高乡镇企业素质就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企业素质是指企业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因素和能力的总和。企业素质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内部动因,并决定企业的命运,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归根结底是提高人的素质,即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的素质。随着乡镇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迫切要求职工队伍的素质与之相适应;随着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集团军的组建,要求企业由会经营懂管理的企业家来担任领导;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也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有方方面面的人才支撑;因此大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职工队伍建设,是十分关键的措施。为此必须采取“三个结合”的方针:即向外借用,引进招聘同自己培养结合;培养中高级人才同提高全体职工素质结合;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同提高管理人员水平结合。建立起激烈机制,鼓励企业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投身于向外开拓、内部管理搞活、发明创造和市场拼搏,只有这样,才能使乡镇企业永葆青春活力。

标签:;  ;  ;  ;  

乡镇企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_股份合作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