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整体训练及其要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基础工具,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自能读书、自能表达,以适应社会发展、经济腾飞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高效率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整体训练的方式贯穿于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中。
整体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语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熔读、写、听、说于一炉,全方位的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追求高效率,注重系统化是整体训练的两个重要特点;多元化的训练目标、整体化的训练思路、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和立体化的训练空间是构成整体训练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基本要素体现着整体训练的两大特点,这四个基本要素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训练网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实用能力和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一、多元化的训练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要确定多元化的训练目标。
首先,学习语文不仅要扩大知识面,更要训练能力,能力点和知识点都应作为整体训练的目标。这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诚如语文教学大纲所说,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不能以获得知识为主,而要以训练能力为主,因为有了能力,才能做到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反过来,丰富而广博的知识又能促进能力的培养。因此,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就构成了多元化训练目标的基础。
第二,训练目标的多元化还表现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上。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语文学习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快捷,信息量增多,交际空间扩大,交往活动频繁,要求人们具备读、写、听、说等多种语文能力,语文学习只有确立读写听说思等多种能力目标,才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第三,基于上述两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改变以往“一课一得”的做法,而要做到“一课多得”。因为“一课一得”的提法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由于课堂容量小,学习的效率也很难提高。而“一课多得”,不仅指新知识的获得,更指能力的培养,它使课堂容量增大,效率提高。例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向沙漠进军》和《死海不死》两篇说明文,由于运用了比较教学,只用了三课时就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事理说明文的性质、特点和结构顺序。
在确立多元目标中要有主有从、主从结合。一般来说,每个课时至少要确立一个基本能力点为主目标,而以一般能力、基础知识、情操陶冶、思想教育为从目标。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我以学生学会编写内容提要为主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勾画连缀、互相研讨,使学生学会了三百字以内的提要的编写。在这过程中,找中心句、重点句,理解说明条理,了解物候和物候学知识等从目标也相继实现。
二、整体化的训练思路
由上可见,多元化的训练目标在整体训练网络中起着导向作用,而整体化的训练思路则是这个网络的总纲。整体化训练思路的核心是整体把握、重点突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质时,要按照单元进行读写听说训练,体现单元的整体性,突出单元训练的重点。在具体操作时要把握好单元起始、教读引路、自读迁移、作文训练和单元总结五种基本课型。
现行的各种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学习的开始都要让学生明确单元训练目标、重点和该单元在全册课本中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比如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首先通过已学过的内容的回顾,明确从这个单元起,进入了记叙文读写第二个层次的训练——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通过对单元提示的研读,做到对“记叙结合描写”这一训练重点了然于心。这些就是单元起始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单元中的教读课是剖析例子的课,是单元训练的主体。在教读引导时要体现“总—分—总”的整体思路,指导学法,突破重点,基本实现单元目标。操作时大体采取四个步骤。首先,定向自读、整体感知。在这里,预习成为课堂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能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使学习者始终有新鲜感,从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初读课文时首先从整体感知入手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从整体上去感知,然后再去仔细了解、深入观察、局部分析,最后才会有更深一步的总体认识。第二步,自学议论,初步理解。这是更深一层的自学。第三步,讨论点拨,突破重点。在对全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单元训练要求,做到重点突破,切忌全面开花、面面俱到。如上例第五单元三篇教读课,在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各有侧重地训练能力:《荔枝蜜》着重训练联想能力,《小麻雀》着重训练对外貌、神态描写的理解运用,《桃花源记》着重理解和识记环境描写的语句。第四步,质疑解难,归纳总结。这对于深入一步把握课文、掌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利用自读课训练学生迁移能力,可以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以“讲”代“学”,而要切切实实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文训练是单元写作的综合运用,是单元内各种写作训练的总结。指导时要让学生按照“写什么怎样写”的整体思路构思,并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有所侧重;讲评时抓住重点,并让学生参与评议和修改。
单元总结是训练的归宿,用讨论、检测、竞赛等方式,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知识,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是整体训练网络的桥梁,是按照整体化训练思路达到多元化训练目标的手段。因此,要根据训练目标和课型性质选择恰当的方式。在选择方式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原则。读写听说能力构成了完整的语文能力,要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几种能力缺一不可。四种能力的训练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系统,但又是密切相联的。因此,要以读写训练为经,听说训练为纬,以读写能力的提高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而以听说能力的训练深化读写训练。读写听说训练的方式方法很多,例如,听说、听写、听后复述、听后评议;讲故事、演讲、辩论、口头作文;默读、诵读、跳读、圈点勾画、旁批评议、提纲提要、绘表制图、比较研讨、卡片笔记以及各种形式的写作训练。这些方式方法的运用要依据单元训练目标、课文的体裁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第二,一种训练方式达到多种效果的原则。选择能达到多种效果、培养多种能力的训练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如教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可以选择听说结合的训练方式:先让学生合上书本听录音,然后复述三个故事,从中归纳志愿军战士的品质,找出三个故事的联系。这样通过听力训练,同时训练了复述能力、提炼观点能力和对议论句段的理解,一举而多得。
第三,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语文训练要和思维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发展其创造力。例如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创造性复述、词语联想、观念联想、续编故事、扩充细节,以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有计划地作改变角度、改变思路和多角度理解的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又如,通过整体把握课文以及比较、研讨和迁移训练培养学生提要概括、分析判断、鉴别欣赏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各项训练、选择训练方式时,要力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其智力。只有智力发展了,才更有助于语文素质的提高。
四、立体化的训练空间
在语文训练中要尽可能扩大训练空间,使之形成立体化的格局,从而构成完整的整体训练体系。这种立体化的训练空间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对一个教学班来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使全班同学都立足参与,不留死角,充分利用课堂空间,做好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包括学习者个体与个体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将全班同学组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前后座位),作为自读交流的基层单位,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意见。遇到带普遍性的问题或不同的看法,教师则引导他们在班级交流或辩论,教师却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和平等态度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对有些训练,如讲故事、演讲、口头作文、课文朗读等,则让学生轮流上台,使人人都有当众说话的机会,使人人都能受到锻炼。
第二,立足课内,辐射课外,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扩大训练空间。语文课外活动有三种类型。其一,个体活动。例如制作读书卡片、积累名句成语、办手抄报等。这些活动不需要什么场地,不需要多少条件,人人都能参加。每个参加者在活动中都能增长才干。其二,集体活动。这种活动带有竞争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联句比赛、语文智力竞赛等,参赛选手由各组选拔,也允许各组为选手提供帮助。其三,走向社会的活动。例如扫除错别字、参观访问、采访活动、调查活动等,这类活动便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认真的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以课外活动代替课外作业,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既能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又能形成更大范围的训练空间。
总之,目标多元化、思路整体化、方式多样化、空间立体化,构成了语文整体训练的体系。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能力,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单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