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文泉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文泉

天津新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00160

【摘 要】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房屋建设工程也越来越普遍。房屋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一项比较新的领域,它需要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这三个方面,只有齐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满足在房屋建设施工中的建筑功能要求。在施工中需要保证建筑物结构受力的稳固和安全性能及后浇带施工的无渗透现象,以防止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后浇带施工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严格禁止后浇带施工中通病问题的出现。因此文章重点就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后浇带;房屋建筑;应用

后浇带是一种重要的混凝土刚性接缝技术。后浇带技术主要应用于房屋的结构部位中,针对高层主楼以及低矮群房之间的差异沉陷现象提供解决措施,后浇带技术不仅可以显著地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房屋工程的质量,而且还能保障社会经济财产不受损害,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后浇带的适用范围

后浇带技术通常分为三类: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伸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一般用于处理建筑物地基的土质基础比较优质,沉降不均匀但是可以在工期内完成沉降的情况;温度后浇带适合于硬结的新浇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反应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结构裂缝的情况;伸缩后浇带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建筑结构。尽管由于建筑结构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后浇带技术,但是在普遍的后浇带应用中,后浇带技术能够同时满足建筑施工对沉降、温度、收缩这三方面的实际需要。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

后浇带技术对于促进房屋建造工作的顺利完成,保障房屋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后浇带可以有效解决地基沉降差异问题,第二,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保障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从地基沉降差异问题来说,后浇带可以将低矮群房与高层建筑进行断开,然后在建筑物整体工程结束之后,对其中互相连接的混凝土部位进行浇筑工作,实现高层与低层的连接,保障房屋建造的差异性能,减少因房屋建造的沉降因素对房屋质量的影响。在保障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方面,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因热胀冷缩出现的收缩问题。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混凝土的硬化收缩工作要在施工结束之后两个月才能完成。在实际的房屋建造过程中,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会出现温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会产生相应的挤压作用,如果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收缩性能较差,就会出现裂缝,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性能,也影响着房屋的工程质量。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之前,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应该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使得混凝土能够自由伸缩,等到混凝土收缩工作结束之后再进行后浇带浇筑工作,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不受影响。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后浇带施工方案设计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是后浇带施工水平高低的直接决定性因素,在后浇带施工方案设计中,对于房建工程的不同部位,其设计也并不完全一致。

1.后浇带浇筑位置的选择

后浇带浇筑位置的选择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顺利完成,房屋的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后浇带浇筑作业时,后浇带应设置在板、梁的反弯点上,选择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构建部位进行浇筑作业。之所以后浇带位置设置在板、梁的反弯点是因为反弯点不会因为弯距太大或剪力增加影响构件本身的压力,影响后浇带施工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后浇带间距的选泽

在进行后浇带间距的选择时,应结合工程实际及其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设置,在施工设计中保持预留空间。在设计预留值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设计的预留空间,后浇带施工的实际情况。对于一般建筑物来说,后浇带的间距应在40cm范围以内,除此之外,最小间距的设计值还应该综合建筑物所在地地貌和气候的相关情况,因此,最佳科学间距值一般为30cm及其以上。只有这样,才会保持建筑物后浇带间距的优越性,有利于后浇带施工工作的展开。

3.后浇带断面形式的选择

后浇带断面形式选择的主要原则是保持后浇带和混凝土结构断面形式的一致,如果后浇带断面形式与混凝土断面形式不一致,就会极大程度地影响房屋的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房屋建造的发展。在实际的房屋建造工作中,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主要有阶梯缝、平直缝、企口缝以及V形缝。具体断面形式的选择根据工程中墙和板的厚度而言,通常情况下,墙和板的长度在30cm-60cm中间采用阶梯缝断面形式,墙和板的长度在30cm以下,采用平直缝断面形式,在60cm以上时,则使用企口缝断面形式。

(二)后浇带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后浇带施工创造良好作业条件,主要有:做好浇筑平面的处理,按照后浇带施工的基本要求,将浇筑平面表面的砂石、其它杂质、松软混凝土等清理干净,并对预留缝两侧混凝土给予凿毛处理,再用水清洗表面,确保表面湿润度满足施工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涂抹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通过此施工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后浇带两侧裂缝、渗水发生的概率,提高新老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

(三)后浇带钢筋与模板施工

后浇带施工本身也是一种混凝土工程,需要通过钢筋来提高后浇带结构的稳定性、强度等,并利用模板来保证后浇带成型,所以,钢筋、模板施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钢筋施工中,对于直径在22m以上的墙、柱、梁筋,应采取直螺纹连接的方式;而其它规格钢筋,采取的连接方式主要以搭接、焊接为主;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增加附加钢筋来进一步提升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力,提高后浇带稳定性。在模板施工中,对于不同部位的后浇带,其模板施工方式也不相同,具体来说,对于基础底板模板,应当采取快易收口网结合混凝土的方式,通过角形嵌合作用,可以是浇筑混凝土产生更大的抗剪力、粘力,提高接缝连接效果;同时,快易收口网对混凝土裂缝有着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于顶板梁后浇带模板,应与其它部位模板分开搭设,其它部位板拆除时,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拆除,应待后浇的砼浇捣完成28天后才能拆除,使用的模板材料多是胶合板,支撑材料是钢管和木方龙骨,在模板位置,使用双层钢丝网进行封堵,对于模板与混凝土交界处,要使用海绵条封堵,保证模板的严密性,有效避免模板漏浆问题。对于后浇带墙体模板,需要使用方木与钢管进行支撑,保证模板的牢固,并结合止水片来起到良好防水预埋效果。

(四)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上述环节完成后,就要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应当采取一次性浇筑成型方式,确保后浇带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初凝之后,需要通过压力水清洗方式,清理表面的浮浆、碎片等,并清洗封堵作用的钢丝网片,在终凝后,再进行钢丝网片拆除。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器与模板间距的控制,以降低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水泥浆流失量,一般来说,φ50振捣器与模板间距以40cm为宜,φ70振捣器与模板间距以50cm为宜。

总之,后浇带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技术革新的产物,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发展必然也会随着施工技术不断发展而更新换代。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增强建筑结构的性能,从而推动建筑施工工程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后浇带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保证房屋建造质量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钟.对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居业,2015,16.

[2]黎明.房建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地理,2015,18.

论文作者:刘文泉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文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