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的阻滞与动力——长江三角洲地区APEC中小企业经营环境问卷调查分析与结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经营论文,环境论文,长江论文,问卷调查论文,外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东盟等APEC(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投资超过85%,是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注:资料来源:《APEC在华投资建立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调研项目总报告》)。APEC 成员在华投资建立的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它们在中国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注:本文中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全部,与之对应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五省市,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四省。)“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牢固的经济基础,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供给而成为中国外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截至199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已达529.6亿美元,占全国的24%,远高于其人口占全国10.6 %的份额(注:资料来源:根据《1998年上海统计年鉴》、《1998江苏统计年鉴》、《1998浙江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1998年,在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新签合同金额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本区仍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增长势头(上海9.9%,江苏14.8%,浙江51.6 %)(注:资料来源:199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统计公报,《上海统计》1999年第2期; 1998年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统计公报,《江苏统计》1999年第2期; 1998年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统计公报,《浙江统计》1999年第3期。), 投资与经营环境继续良性发展。尽管近年来本区外商投资的平均合同金额有所扩大,但中小企业仍是本区外资企业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深入了解他们的处境和想法,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本区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另外,鉴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代表着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富竞争力、市场发育最完善的地区,而APEC成员则几乎包括了除欧盟外在华直接投资居前列的所有国家,因此,对长江三角洲地区APEC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调查足以揭示出一些对外资中小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本文中所有的调查数据都来自国家经贸委“APEC成员在华投资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调研”项目。在这次调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共返回有效问卷1073份(上海173,江苏461,浙江439), 几乎遍及外资已涉足的所有行业,足以进行有效分析。
一、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调查表明,本区APEC中小企业的利润水平远高于东部其他发达地区。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共有2493家企业(环渤海地区618, 东南沿海地区1065,长江三角洲地区810 )回答了上一年度“销售利润率”的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有15.3%的企业亏损,而同样的指标在环渤海地区为30.3%,在东南沿海地区为26.9%。
另外,分行业,从具体指标来看:
(1)第一产业:本区APEC农林牧渔业企业的经营形势良好。 有67%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主导产品销售量增加了,市场占有率也有所提高。同时,仅有9.1%的企业表示资产负债率上升。
(2)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的本区第二产业APEC 企业经营形势良好,有63.7%的企业主导产品销售量增加,有55.0%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市场份额扩大了。与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省区比较,本区在这两个指标上都占有优势。从资产负债率来看,本区资产负债高的业已下降的企业少了近15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总体资产结构有所改善。
(3)第三产业:本区APEC 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沿海三大区比较显得非常突出,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另外两大区(参见表1)。
表1(%)
项目 产业 提高不变 略有降低
主导产品销售量 第一产业66.7
16.7 16.7
第二产业63.7
20.2 15.2
第三产业59.1
21.2 19.7
市场占有率第一产业66.7
16.7 16.7
第二产业 5528.2 16.8
第三产业44.1
35.3 20.6
资产负债率第一产业 9.1
36.4 54.5
第二产业22.540 37.5
第三产业23.2
39.1 37.7
二、大部分企业认为混乱的市场秩序是其经营的主要障碍
根据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APEC中小企业经营者较多地认为“资金拖欠问题”(58.2%)是影响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次之则认为企业间“不正当竞争”(46.6%)妨碍了公司的发展。只有较小比例的被调查者把“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法制健全程度”、“行业保护”和“人才市场”列为影响该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参见表2)。
表2
高低排序 %
1 资金拖欠 58.2
2 企业间不正当竞争 46.6
3 原材料质量31.3
4 融资渠道 31.1
5 法制健全程度 26.7
6 合同履约率 26
7 人才市场 24.4
8 行业保护 17.8
9 基础设施 17.8
10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13.9
11其他
6.2
注:因要求被调查企业在上述11 项中选取3 项, 故百分比累计=300%
在对“不正当竞争”问题的调查中,本区54.3%的外资企业经营者表示,他们所遇到的主要不正当竞争手段是“贿赂推销或购买”。另外,有48.4%和43.9%的企业分别认为“侵害竞争对手商誉”和“倾销”也是被大量采用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参见表3)。
高低排序
%
1 贿赂推销或购买 54.3
2 损害竞争对手商誉48.4
3 倾销43.9
4 侵犯商业秘密 38
5 广告的虚假宣传 35.7
6 注册商标被冒用 28.2
7 不正当的有奖销售17.9
8 串通投标 8.4
9 搭售商品 5.1
10其他 20
注:同表2
调查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APEC企业经营者不满的焦点集中在本区混乱的市场秩序上。导致此问题的原因,一可以说是企业的法制观念、自律观念和市场观念不强;二则是政府的管理、监督和执法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大部分企业认为劳动力资源、优惠政策和市场容量是其获利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本区APEC中小企业的经营主要从“利用劳动力资源”(56.2%)、“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41.9%)和“扩大当地市场”(39.4%)等方面获益。可见,尽管属于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本区在传统上得以吸引外资流入的优势条件并没有大的改变。
1.对劳动力资源的评价
调查表明,超过90%的外资企业经营者对所在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情况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换言之也就是普遍认同中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从对“人员素质”的评价来看,对本区的不满意度在沿海三大地区中是最低的,但从“工作态度”来看,本区员工的表现不如环渤海地区。从本区内部来看,经营者相对更满意于浙江的劳动力价格和工作态度,但不满意其人员素质(参见表4)。
表4 (%)
劳动力供给状况 人员素质
满意
基本
不满意 满意
基本 不满意
满意 满意
上海 36.8
56.17 10.8
63.4
23.8
江苏 39.5
53.37.211.7
65.8
22.5
浙江 43.7
49.27.1 8.9
66.8
24.3
环渤海区 42.4
51.46.212.7
60.1
27.1
东南沿海区
39.6
53.56.8 9.9
58.5
31.6
长江三角洲地区
40.8
52.17.110.7
65.8
23.4
全国 42.1
50.87.110.7
59.6
29.7
工作态度综合得分
满意
基本
不满意
满意
上海15.7
61.6
22.7 307.7
江苏16.5
63.1
20.4 317.6
浙江15.3
66.8
17.8 318.6
环渤海区17.5
63.4
19.1 320.1
东南沿海区 13.8
62.9
23.3 301.5
长江三角洲地区 15.9
64.4
19.7 317.1
全国15.3
62.9
21.8 309.5
注:综合得分=劳动力供给状况(满意*2+基本满意*1+不满意*0)+人员素质(满意*2+基本满意*1+不满意*0)+工作态度(满意*2+基本满意*1+不满意*0)
尽管本区发达城市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较快,如上海1997年在通货膨胀率仅为2.8%的情况下, 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了7.2 %, 达11418元,但仍有理由认为, 本区的劳动力供给形势在短期内不会抑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首先,工资涨幅保持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上海的工资水平尽管在本区是最高的,但APEC企业经营者对其劳动力供给状况的不满程度却是最低的,可见“物有所值”。其次,本区普通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和外来民工继续涌入等因素的严重制约。第三,政府机构改革将压低本区高素质劳动力工资的涨幅。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计划推向地方,机关工作人员的大规模分流无疑将进一步加大本区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量。
2.对地方优惠政策的评价
在整个8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在吸引外国投资上所拥有的政策优势是别的经济区所无法比拟的。随着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展,尤其在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以及环渤海圈经济的兴起后,就整个东部沿海地区来看,吸引外资的政策优惠度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不仅如此,调查数据还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对外资的政策吸引力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参见表5)。
表5%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综合得分
上海29.459.4 11.2118.2
江苏25.960.8 13.3112.6
浙江29.256.1 14.7114.5
环渤海地区 30.156.6 13.3116.8
东南沿海地区23.561.7 14.8108.7
长江三角洲地区 27.858.6 13.5114.2
全国平均27.357.7 14.9112.3
注:综合得分=满意*2+基本满意*1+不满意*0
根据调查,APEC企业经营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引资政策的评价稍低于环渤海地区,但明显高于东南沿海地区。就区内而言,经营者对上海的满意度又居首位,有88.8%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3.继续看好本区的经济活力和市场容量,但对现阶段的市场形势信心不足
调查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APEC企业经营者对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看好,表示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合占83.7%,高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在本地区内部,上海市经营者对经济活力的满意程度又高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尽管如此,受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本区有接近50%的经营者对所面临的市场形势持悲观态度,认为对其“不利”或“非常不利”。
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经营者对本区市场形势的看法是相当乐观的,仅有25%的企业认为市场形势对其“不利”或“非常不利”,而同样的指标在环渤海地区达到28.6%,在东南沿省区达29.6%。本区第二产业经营者对市场形势的评价不如环渤海地区乐观,但又稍微好于东南沿海省区。从本区房地产、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经营者的回答来看,认为当前市场形势对自己“不利”及“非常不利”的合占50%,与东南沿海省区经营者的评价大体相似,但低于渤海区同样指标。
四、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论
(1)本区APEC中小企业对其所处的微观经营环境的看法, 充分表明了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的现实。体制转轨时期所必然出现的混乱的市场秩序和不规范的竞争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危害要远甚于大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既无力影响市场,也难以承担诉讼风险。
(2)本区APEC 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从整体上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企业高层管理者是比较满意的。从经济发达程度及外国投资密集度接近的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的对比来看,诸项“软”环境指标(市场前景、政府效率、外资政策)均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接近但稍低于环渤海地区,而高于东南沿海地区。
(3)本区APEC 中小企业平均经营业绩明显好于环渤海及东南沿海地区,但企业在三大经济区所遇到的经营障碍是非常类似的,都以“资金拖欠”、“不正当竞争”及融资困难等问题为主。
(4)本区APEC 中小企业的主要获益因素仍以“廉价劳动力供给”居首位,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没有大的出入。可见,尽管存在劳动力成本和地价迅速上升、基础设施拥挤等不利条件,由于在区位和市场容量上拥有“累积因果优势”,加上中西部地区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涌入,本区对劳动密集型项目的吸引力并没有大的削弱。
(5)从本区内部来看,上海在“外资政策”上占有优势, 但在“劳动力供给”上处于劣势。浙江在“劳动力供给”上占有优势,但在“市场容量”上处于劣势。江苏在“劳动力供给”和“市场容量”上占有优势,但在“外资政策”上处于劣势。
2.政策建议
(1)从依靠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外资, 逐步转变到依靠良好的投资环境、规范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来吸引外资。
(2)进一步加大对本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使本区核心地带的经济能量更好地向外围较不发达的地区辐射,为劳动密集型项目向外围的转移创造条件。
(3)适应本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引资政策上加大向资金、 技术密集型项目倾斜的力度。
(4)加大整顿市场秩序的力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保护中小企业权益。